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燕刚 《政府法制》2014,(21):62-62
山西省文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作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目标,以“两安”工作为重点,以“改变作风”为保障结合文水工作实际,主要工作为“五抓五落实”.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 ,利用多媒体开展法律教学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这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作者认为 :在教学理念上要实现五变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探索” ;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和课外读物并重” ;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 ;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变“以学会为中心”为“以会学为中心”。教师要以问题教学模式为基础 ,灵活采用情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学生要主动地采用“五I学习法” ,从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及其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都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中,襄垣县交警大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以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为目标,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的,贴近群众,打牢交通管理工作的根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0,(1):F0003-F0003
湖北省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和“改革创新年”活动为载体.围绕“惩治、预防、效能、惠民”四位一体开展工作,全面落实“两项重点任务”和“五个一批”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09,(16):F0004-F0004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纪委、监察局紧密结合安源实际,注重挖掘本地文化禀赋,充分发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三点一线、一刊一网”为主要内容的“安源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即安源廉政教育基地、廉政警示基地、廉政文化基地,“红色安源”旅游线,《清风简讯》和安源清风网,呈现出“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发展态势。以“媒”宣廉、以“艺”颂靡、以“文”论廉。以“物”载廉、以“地”促廉、以“赛”助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党风廉政教育逐步向社会延伸,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型政府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基础”、“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民主政府,而构建学习型政府则正是对学习型政府中的“人本价值”、“学习价值”、“服务价值”和民主价值的追求和索取。因此,要实现学习型政府的公共价值,就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7.
商南县初级中学坚持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以“幸福育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做人、求知、生存、健体”为校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了“亲和、方正、启智、文明”的校风;“崇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奋、好学、善思、博采”的学风。校长李保...  相似文献   

8.
魏晓娜 《证据科学》2016,(3):283-287
自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来,“以审判为中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般展开。“以审判为中心”的核心要求是作为裁判根据的案件信息,形成并仅仅形成于法庭审判程序。故此,“以审判为中心”原则上排斥法庭审判以外的信息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尤其是侦查案卷对刑事判决的直接影响,由此引出侦、诉、审之关系,即刑事诉讼之纵向结构问题。因此,目前学界对于“以审判为中心”的讨论多着眼于诉讼结构。然而,从本质上言,“结构”属于“以审判为中心”形式性的一面,犹如人之骨架,结构之外,“以审判为中心”仍有自己的血肉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审判为中心”应是“形”、“神”兼备的。“以审判为中心”之灵魂,恰恰是它对形成判决基础的案件信息来源近乎苛刻的要求。由此,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对我国证据制度造成的冲击,必然是正面、直接和根本性的,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已经约定俗成的证据法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9.
商事登记效力具有鲜明的多重性、体系化特点.本文指出从应然视角研究、探讨商事登记的效力问题,可以采用以“事项”、“性质”和“效力”为核心的、层层递进的“三位一体”分析方法,提出并构建一套“以有限对抗效力、有限公信效力和证明效力为一般效力,以创设效力、免责效力等为特殊效力的商事登记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临汾市第二小学(原名临汾铁路第一小学)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树立敬业奉献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文明平安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以“规范教学行为,打造绿色课堂”为抓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小学”、“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1.
朱琦 《政府法制》2008,(5):37-37
山西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活动开展以来,长治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干部队伍中集中开展“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干部队伍为目标,以“三农”工作为己任,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明型、和谐型”机关,  相似文献   

12.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之中,是一个相关价值理念、制度规则、运作实践交织叠加的动态性演化、历时性发展、阶段性超越过程。“以宪法为核心”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首要考量和必然逻辑,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充分的现实依据。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是衡量是否“以宪法为核心”的三维判断标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同宪法相抵触”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两种立法表达;立法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宪法监督中的合宪性审查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两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董徽斌  刘丰杰 《江淮法治》2012,(12):65-F0003
禹会区人民检察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积淀底蕴、着眼未来”为根本,以“锻造能力、全面提升”为抓手.以“探索创新、争先创优”为动力,以强化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基层建设、文化建没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荣获市精神文明单位、双拥工作合格单位,  相似文献   

14.
成永东 《政府法制》2008,(22):63-63
2008年上半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吕梁交警支队和区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队一班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迎奥运、创和谐”为主题,以“三基”建设为契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大兴调研之风,结合辖区实际,在狠抓城区交通设施改造的同时.组织开展了“春运”、“两禁”、  相似文献   

15.
论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张明楷一、“以营利为目的”的意义我国刑法分则有许多条文将“以营利为目的”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特别刑法中的某些条文还将“以牟利为目的”规定为构成要件,“以营利为目的”和“以牟利为目的”,均是指行为人具有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而谋求利...  相似文献   

16.
革命析说     
中国历史肇起于政治化的动机和需求,然其救济、平衡之法却在伦理之中。唐虞时代的“禅让”制尝标为政治伦理化之帜,不幸却被夏启的“家天下”中断。如何使“家天下”重归伦理化的良途,实为“三代”强烈的历史情结。《周易》以“革命”为枢,力陈政治伦理的新标准,重张历史、文化、社会、国家、政治伦理化的大旗,以新且体系化意识形态的建构,为“家天下”的伦理化提供了学理解说。故知,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的伦理化,以及所谓“替天行道”、“造反有理”、“革命无罪”、“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诸说,当为《周易》之特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 ,以“礼法合流”、“以礼统法”为特征 ,经历了“礼法对峙”———“礼法合流”———“以礼统法”之漫长的文化流变。本文试图从展示中国法律思想特色之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入手 ,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思想传统 ,从而为现代法治及其思想体系的建立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雁 《政府法制》2011,(23):39-39
“阳光行动”开展以来,山西省盂县公安局为给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为着力点,以“六小”做法助推阳光行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决定观念,也决定结果。以先进的法院文化作为基础的“不愿为”机制,辅之以“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机制的共同作用,法院的反腐倡廉工作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20.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以“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加快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用“和谐社会”思想统领行政决策全过程,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