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向"多谋善断"的中国足协,近日又有"惊人之举":出于"健康联赛、快乐足球"的考虑,本年度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制调整为"不降不升"!  相似文献   

2.
一、吸取教训,整顿思想, 提高认识1997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11月15日309国道上我县(即山西省黎城县,下同,编者注)和潞城市交警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这一事件危害巨大,影响极坏,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经过中央电视台东门,总会看见门外排着长队,他们是来向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反映情况的。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衣衫褴楼,满脸悲愤,大约是遭受了巨大的冤屈;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材料,甚至还担着几十个、几百个群众的手印;他们当中还有个别人举着标语横幅,例如“生命不止,告状不已”等等。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于焦点访谈。他们相信,假如焦点访谈报道了他们的事情,那么转机就会出现——即使是那些被拖延几年。几十年的冤假错案,也有可能得以平反。然而,焦点访谈每天只能报道一件事情,以中国之大,不过是杯水车…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山西盂县摄影记者程瑜被刀砍致残的事件后,引起全社会对程瑜的关注。时隔数月,今年3月初,程瑜拍的新闻照片,又开始在《今日信息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工人报》与广大读者见面——程瑜从病床上站起来了。在盂县政府招待所里,年仅29岁的程瑜表示,十分感谢新闻界朋友及全社会对他的关心。他说:“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到,新闻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任何一个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性报道,都是对社会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焦点访谈”报道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对于错误现象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正确的观念。舆论监督的标准是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法令,而各级政府的职能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当一些地方的工作背离了这些原则时,它的上级或有关部门有责任予以纠正。舆论监督的介人,不过是为了帮助各级政府及早发现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就是说各级政府工作的国标和舆论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中国舆论功能所独具的…  相似文献   

6.
认真对待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法学和政治学中,法治同人治是并列的两种基本的治国方法。两者的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必须结合,其差别仅仅在于最终的或主要的手段是法还是人。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冷静的心态来思考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认真对待人治。  相似文献   

7.
<正> 在封建社会,人治主义表现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就是公开实行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之上、法律之上。个人决定一切意味着皇帝对于国家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宫庭的宰辅臣僚们以及州郡县府的各级官员,权力是皇帝“赐予”的,对人民来说,他们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主宰,而对赐给他们权力的人来说,又是附庸和奴仆。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也有法律,但“法律仅仅是君主的意志而已,即使君主是英明的,官吏们也无法遵从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意志,那末,官吏当然只有遵从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8.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从1992年至今连续13年,朱从生家的门上贴的都是这幅对联。十多年来,这朴素的文字,时时刻刻在激励着他尽心尽力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9.
追求一种哲学王的"人治"是柏拉图一生的愿望,在理论上,他留下了"哲学王"的政治统治方式。根据韦伯的划分标准,柏拉图所推崇的贤人政治属于魅力型统治。柏拉图向法治思想转变过程中吸收了人治思想的精华部分。先秦儒家认为人治优于法治,"人治"中包含着对法律因素的肯定与利用。在我国目前所致力的法治社会里,人治的合理因素仍应被强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经验,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清除封建社会的人治主义影响。本文拟从理论上剖析“人治主义”观念的历史根源,这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是没有裨益的。“人治主义”这一概念是梁启超于1922年汇辑出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他说:“儒家此种政治,自然是希望有圣君贤相在上,方能实行,故我侪可以名之曰‘人治主义’。”儒家的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忙着一件大事:慈禧太后办六十寿辰.举国铺张豪奢,户部尚书阎敬铭冒死直谏:"请圣母皇太后停了颐和园工程,臣方得轻松!"结果老太太大发雷霆:"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体现我中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绝对理性的不存在,法治与人治的优劣分析得不出必然正确的结论,只能对法治所用之法和人治所依之人的相对理性进行比较。纵观法学家的理论,法治和人治作用的发挥都要以理性为精神,道德在其中的作用虽然不容忽视但绝非核心。追求理性这个共同点和人治并不等于专政的理论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在何者为主的问题上,理性的法治往往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李德顺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上撰文《用法治文化代替人治文化》,指出:法治不同于人治,其根本特征在于,法治本质上是民主的形式化、程序化、规范化落实。民主是法治的本质。因此,理解民主是理解法治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曾经精辟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当时党和政府是准备探索走法治道路的,在公权力运作上比较重视行政法制制约.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9,(5)
在中国法律史上,先秦儒家最初提出人治的含义,是主张靠贤人治国的“贤人政治”。即治理国家要靠贤明的统治者,而统治者本身也必须“正其身”,端正行为。这对当时冲破奴隶制国家的“亲亲”宗法血缘统治,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在以后的漫长封建社会中,人治向极端发展,逐渐变为统治者们背离法律的制约而任意行为的代名词。可见,现代意义上的人治,实际上是封建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在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最反动的政治代表希特勒之流鼓噪“元首政治”。他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还是“德国民国的最高法官”。什么国会、法治、民主、自由等等,统统可以取消,唯他一个人指挥和决断国家的一切。法西斯主义是现代人治论的标本。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到陈源斌的小说《秋菊杀人》,心中暗惊。当年那个腆着肚子“讨说法”的秋菊缘何又要去“杀人”呢?细细读来,却发现秋菊已不是当年的秋菊,当年对法治存在困惑的秋菊而今为一个素昧平生的银行小职员执着维权,并在无意之中揪出了腐败的市长夫妇,将他们送上了“断头台”。秋菊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与其当年的诉讼经历和在大众媒体上一举成名有关。小说里,出了名的秋菊后来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眼界开阔了,说话底气足了,不太像个农村妇女了。其实,秋菊从一开始就是农村妇女中的另类,她不仅不肯向侵权的村干部让步,而且对闯入乡土语境的…  相似文献   

18.
〖档案〗蔡耀章,湖北新洲人,1961 年退伍回乡后,曾任村 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等职20 余年,现任武汉 市新洲区人大代表,因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深受当地百 姓欢迎。曾因监督政府某执法部门遭打击报复而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呈现多发的态势,各类信访活动持续增长,信访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信访与法治的关系,即在法治视野中审视信访,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呈现多发的态势,各类信访活动持续增长,信访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信访与法治的关系,即在法治视野中审视信访,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