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师一二九团四连职工莫杨梅七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前夫王回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两次将王回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手将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她用别样的爱为前夫和孩子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1988年,19岁的湘妹子莫杨梅随着新婚的丈夫王回乡和婆婆一起来到了新疆,在一二九团四连安家落户,成为了兵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刚参加土地承包时,团场的大农业生产对于这个湘妹子来说的确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但是倔强的莫杨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只要自己和丈夫齐心协力,通过辛勤努力,小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相似文献   

2.
<正>王萍1988年从四川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七连,给别人放过羊,打过工,感到兵团的地好、人好、环境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扎根兵团,于1992年和丈夫一道成为了兵团职工,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兵团的创业人生。多年来,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帮助过多少人种地垫资,给多少家解决了生活困难。从1995年起,当她稍微好过一点时,就开始帮助别人,不管是资金上还是劳力上都无怨无悔地帮助贫困职工,就是为了这些贫困的职工早日脱贫致富。王萍常说:"自己是从  相似文献   

3.
说起李开艳,在农三师四十一团一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她,靠着肯学、敢干的拼搏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土地上追求兵团第二代女职工的梦想,工作20多年来,她传承着老一代兵团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那是2002年,她与丈夫承包了连队275亩棉花地,由于土地沙性大、平整差,周围无防风林带,5月底一场大风把本来就出苗率只有80%的棉花地,几乎变成了"光板",夫妻俩欲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地处在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四连职工邓东举和妻子张巧丽的家庭是幸福的,最近他们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和谐家庭荣誉称号。丈夫邓东举今年31岁,特别吃苦耐劳,有头脑,有想法,有胆识;妻子张巧丽比丈夫大一岁,能歌善舞,能持家,  相似文献   

5.
<正>来兵团团场创业不到18年,可她却创造了家乡人都羡慕的业绩。当年,她怀揣着一份好奇到兵团"淘宝",来到团场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谱写了一曲多彩的人生。她就是农一师十一团一连土家族女职工陈清香。恋上了兵团团场1992年9月,26岁的陈清香从新疆拾花回来的姐妹们那里听说拾棉花能挣钱,便和丈夫商量,到兵团的团场拾花,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  相似文献   

6.
丈夫死后,她把共同孝敬公公作为重新择偶的条件,坚持带着公公出嫁;她再婚另组家庭,却和新丈夫一起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孝养公公6年多。周艳萍是位普普通通的陕西女子,2001年到新疆喀什建筑工地打工,丈夫乔金禄则在本地的一家小煤窑里干苦力,留下一双儿女在家让老公公乔仁堂照看。2005年8月,乔金禄不幸遇难。周艳萍急匆匆地赶回老家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又回到了喀什打工。2005年底,经人  相似文献   

7.
兵团石河子总场三分场六连芦三民家由穷变富了,大家都说是他妻子佘春秀的功劳。去年,她承包家庭院养猪收入达1.7万元,顶当连长的丈夫4年多的工资收入。此刻,人们送她一个“致富女能手”的雅号。 芦三民和佘春秀身边有4个孩子,因佘春秀是家属,全家6口全靠老芦百八十元的月工资过活,日子是够艰难的。后来,虽然佘春秀参加了家属排劳动和大组承包,年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9.
14年来,她始终履行一名共产党员和工会干部的职责,关怀困苦家庭孩子,关心孤寡老人,调解家庭纠纷,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被广大职工亲切地誉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九团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张和平。她的付出,党和人民给予她这样的荣誉:2001年获得“全国农林系统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兵团优秀劳动争议调解员”光荣称号;1993年至今,先后多次被师团评为“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女工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政工干部”。  相似文献   

10.
在丈夫公司破产,欠下200多万元外债绝望自杀时,身为家庭妇女的她挺身而出,白手起家,创办了作坊式服装加工厂。如今,小作坊已发展成为江浙地区赫赫有名的出口型大企业。突遭厄运挺身而出耿美英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市管山村一个贫苦农家,家里有6个兄弟姊妹。身为长女的她18岁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每天靠搓草绳挣钱贴补家用。22岁那年,她与丈夫王银灯结婚。婚后,王银灯借钱办了一家采石场,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5年,他创办了鑫隆冶金机械  相似文献   

11.
<正>李怀英于2000年从陕西老家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2001年与六连职工周晓枫结为夫妻,和年迈婆婆共同生活,因土地条件差,丈夫承包的42亩地,收入低下,主要靠家庭养殖的两头奶牛维持生计。为早日致富,她和丈夫起早贪黑,早晨天未亮,她忙着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丈夫忙着放牛。就这样夫妻俩辛勤经营  相似文献   

12.
"她有副热心肠,扶贫帮困的事情她做了不少,连队的孤寡老人她也操心.""她丰富了连队的文化生活,义务调解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和家庭纠纷,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愧为一名中共党员."农九师一六六团六连领导职工这样评价唐建玲.多年来,唐建玲从事连队妇代会主任这个只干工作,不拿薪水的岗位.但她无怨无悔,心系连队,满腔热忱地为连队做了很多工作.她组织连队女职工开展"巾帼科技带动"工程.2010年5月,她又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3.
正她十几年如一日,用真爱去呵护住养老人;她勤奋操劳、敬业奉献,让一个个住养老人幸福安详地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她以自己的爱心、孝心和执着追求,谱写出人间爱的华丽风采;她用大爱无边的胸襟、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挑起"特殊家庭"的重担,她就是十一师所属兵团四建老年公寓副院长——藏淑红。  相似文献   

14.
孙翠华,农五师八十一团五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2008年被兵团评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俗话说得好,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特别是做她这个家庭的当家女人更是难上加难。十几年来,她经历了别的女人没有经历的磨难,但她最终选择了坚强,自信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她现在的人生格言就是:生活只要用坚强去克服、去充实,它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夏燕姣的家庭是由两个民族组成的,丈夫库德来提是农五师八十六团五连一名维吾尔族职工。婚后,夏燕姣不仅和丈夫相敬如宾,指导丈夫科学种田,建立起自己幸福的家庭,而且一有空就到婆婆家抢着干些家务活,与老人唠唠家常;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为婆婆添置几件漂亮的新衣服;婆婆遇有头疼脑热的,她更是忙前忙后地细心照顾,做上可口的饭菜,买  相似文献   

16.
正刘秀枝,河南省兰考县南彰镇蔡庄村人。1925年农历十月初一生于革命家庭。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是共产党员。在共产党地下组织地委书记戴晓东、共产党员徐锡鹏(她的表哥)和公婆、丈夫的影响下,她渐渐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打倒日本、保家卫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六连,有这样一户和谐幸福之家。夫妻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邻里相敬、相亲、坦诚相待,职工之间和睦相处,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凡的事和满腔热忱谱写了一曲"和谐幸福"之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这就是多次被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孝老敬老"最美家庭的李怀英家庭。2000年李怀英从陕西老家来到二十四团六连,一干就是10余年,也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真正的兵团人。丈夫周晓枫是兵团二  相似文献   

18.
<正>1996年,胡建玲和丈夫只身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四连时,住的是烂土坯房,吃不惯白面馍的她,强迫着自己适应兵团的生活环境。从那时起,胡建玲便与丈夫商量,如何在困苦环境中走出来,如何在这环境中炼就自己,锻造出成功的人生。于是,当年他们就选择了土地承包。那年,她们种植了40  相似文献   

19.
《兵团工运》2020,(1):17-17
1994年,21岁的杨彩虹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初来兵团,坐落在阿拉套山山脚下的五师八十四团六连,也像她的家乡甘肃省张掖市华寨一样,是一个"小村庄",目光所及处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和茫茫无边的农田。看着她疑惑的眼神,丈夫谢风尚告诉她:靠我们的双手,这里终究会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五师九十一团园艺连,秦碧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葡萄园里飞出的金凤凰。她腼腆地说:"是兵团的富民政策和先进科学技术,让我走上了致富路。"1998年,秦碧英和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九十一团打工,能成为团场职工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2003年,团场成立了园艺连,推广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红提葡萄,急需人才。经过考试录用,秦碧英终于成为园艺连的一名职工。九十一团刚开始发展葡萄种植时,实行工资制管理,职工积极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