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性性交易的普遍蔓延,令我国的决策陷入了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冲突的两难困境.而决策的两难不仅对商业性性交易现象的控制带来了困难,而且对艾滋病传播的控制造成了障碍.造成决策两难的关键在于,商业性性交易用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男女不平等.大量事实证明,女性卖淫主要起因于弱势和被迫,并非真正的自愿.而男性嫖娼则主要是利用强势对女性实施性胁迫或性暴力,具有犯罪构成的主观动因和侵害客体.因此,解决决策两难的出路在于将现有以打击卖淫为主的法律转变为以打击嫖娼为主的法律.这不仅可能提升现有法律体系的合理性,而且对反腐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近年来在买卖春问题研究中"买卖春"、"嫖娼卖淫"、"嫖娼买淫"等用语上的变化,分析性别研究视角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影响,强调买卖春问题研究中自觉应用性别研究视角选用词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没有研究过文字学,不知道“买”字和“卖”字是不是同时创造出来的。但我想,买和卖一定是同时产生的吧?没有买,卖给谁?没有卖,哪里去买? 大约那买卖关系,先只出现在经济领域,后来,便浸染了政治。于是,我们看到了出卖灵魂、买官鬻爵。待那生意大起来时,就出卖起事业、出卖起阶级、出卖起国家和民族来了。  相似文献   

4.
唐正鸿 《创造》2004,(9):17-18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分析 纵观我省各地的实践,影响、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卖难、买难、科技推广难的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主体建构性和主体行为宣成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女权主义以解构主义为目的,放弃了对女性解放具体目标的追求,尽心去解构父权制及男权思想导致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性别规定性、主体建构性、主体行为宣成性等理论观点,希望通过打破一些诸如性别、阶级等重要界线,来消除性别不平等.本文试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些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推动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土地"和"婚姻"为两个观察点,考察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性别中的阶级"和"阶级中的性别",回答为什么苏区的妇女运动能够赢得劳动阶级青年妇女的支持。以国统区报纸中的两份报道、中共的工作文献、口述资料来展示中共、苏区青年妇女及中共反对者对于这场革命的不同态度。由此,从方法论角度说明言说者的"立场"如何影响了看待苏区妇女运动以及妇女的主体性。另外,本文想强调正视阶级性并以劳动妇女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余波 《长江论坛》2007,(5):39-42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退出是探索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而交易主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改制结果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安定有序。本文对当前改制交易行为中"谁卖"、"谁买"和"怎么买卖"的不规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从"五个把握"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了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当代国际政治和国内仍然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正确理解和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1.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马克思以前,一些资产阶级的学  相似文献   

9.
城乡迁移研究中的"性别盲视"和性别研究中的"男性盲视",掩盖了农民工群体日常而多元的呈现,也阻碍了迁移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因素及其深层机制的挖掘。杜平的新著《男工·女工:当代中国农民工的性别、家庭与迁移》(2017)在对珠三角某港资工厂进行参与观察和深访的基础上,引入康奈尔的社会性别结构分析框架和男性气质学说,将社会性别作为探寻城乡迁移的内在逻辑和机制的切入点,但又不仅仅阈于性别化本身的探讨,而是通过对性别结构与城乡、阶级等其他多重社会结构之间的交织互动以及自身主体身份的认同和重构的考察,展示了女性主义者备加推崇却不无争议的交叉性分析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10.
艾里斯.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将性别分工作为主要的和恰当的范畴。杨用性别分工范畴来分析女性的状况,认为女性的处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糟,而女性劳动边缘化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社会是二者合一的,在当代社会,反对压迫女性和把女性推向社会边缘的斗争本身就是反资本主义的。杨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意义,但她关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性别盲点的判断并不公正,而且她所使用性别分工范畴也无法解释不同阶级女性所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