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我们对活体引流熊胆汁中细菌进行分离,证实绿脓杆菌是引起引流熊发生胆囊炎的主要病原菌。后来对我省一些养熊场做调查,从采自患胆囊炎黑熊的222份引流胆汁中分离出绿脓杆菌191株,检出率为86.04%。在本试验中,我们按国际分型系统(IATS)和中国分型系统(CHN)对上述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定型。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7月,我们进行了人工取活熊胆汁的研究,目前已掌握了取活熊胆汁的麻醉、手术、取胆汁、术后护理及胆汁加工等全套技术,为保护和利用长白山珍奇动物资源,解决熊胆原料奇缺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 (一)试验材料 1.试验熊:棕熊1只,20岁,公,体重200公斤;长白山黑熊2只,2号黑熊,母,15岁,105公斤;3号黑熊,母,5岁,50公斤。均健康。 2.药械:麻醉Ⅰ、麻醉Ⅱ(自配);麻醉短枪Z7212-667型、金属注射器、一般手术器械等。 (二)试验方法 试验之前将熊赶到试验笼内,适应2~3日。 1.麻醉:先将试验熊压牢,用麻醉Ⅰ行化学保定,然后注射麻醉Ⅱ进行全麻醉。麻  相似文献   

3.
熊胆(Fel ursi)是我国传统稀有珍贵中药,在祖国医药学中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解痉,杀虫等功效;历代医家广泛地应用于各科疾病。熊胆系棕熊(Ursus artos L.)或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胆囊及其含胆汁的干物质。长期以来靠猎杀野熊取胆的方法获得药源,不仅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且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与有关科技人员协手,开展了驯养野熊及从活熊胆囊抽取胆汁(即引流熊胆)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仅就引流熊胆研究及熊资源的合理利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的人工养熊业蓬勃兴起,通过熊活体取胆,以解决中药制剂对熊胆的需要。但在活体取胆过程中存在着绿脓杆菌感染问题,可继发败血症造成采胆汁熊死亡。在本场所养的130头取胆熊中,1988年9月~1989年12月先后死亡8头,死亡率6.15%。为了弄清采胆汁熊的死亡原因,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一)流行情况 我场自1985年初开始养熊,  相似文献   

5.
黑熊和棕熊的胆汁干品称为熊胆,是中医主要动物药材之一。为保护该药资源,解决药源不足的问题,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熊胆汁采集试验研究。我们于1989年元月进行了棕熊胆囊插管连续采集胆汁的试验。(一)试验材料1.实验熊:健康雌性棕熊1只,3岁,体重140kg。2.熊笼:供饲养和采胆汁的两用熊笼长1.7m,宽1.2m,高1.2m,系用三角铁和φ16mm钢筋焊接制成。笼的一侧设制一个能向上抽提的闸门,另一侧的门按装在两根滑杠上。滑杠向笼内推动,可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上有明显咳嗽、流涕、鼻梁和鼻甲骨变形的20~60日龄仔猪的鼻拭子分离到12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该菌周身鞭毛、能运动,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产生β-溶血,在马铃薯浸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黄棕色略带绿色的菌落,在改良马丁琼脂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针尖大的菌落;不利用糖类,V-P、MR试验为阴性,尿素分解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阳性;人工接种豚鼠能引起典型病变,从死亡豚鼠腹水中回收到接种细菌.  相似文献   

7.
接种牛瘤胃纤维分解细菌对羊生长发育的影响吉增福景耀先赵宏坤(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兽医学院通辽028042)刘兴民(哲里木盟兽医工作站)经用纤维素无机盐琼脂平板培养基,对屠宰牛瘤胃内容物中的纤维分解细菌分离培养时发现,机体的膘情同瘤胃分解细菌的数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狐狸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菌采取病死狐狸内脏,用LB液体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变形杆菌。用PCR方法扩增该分离菌株的16 SrRNA基因,结果获得大小为1 539 bp的DNA片段(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EU643833)。经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AY820623、EF091150)的同源性为99.7%,证实该分离菌株为狐狸奇异变形杆菌,并命名为HU/08。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毒素测定试验证明,该分离菌培养液的无菌滤液对小白鼠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 3月 ,当地某犬养殖场 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 8∶K67感染。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饲养 3月龄幼犬 14只 ,1999年 3月幼犬陆续发病 ,病初幼犬精神沉郁 ,低头垂耳 ,被毛粗乱逆立 ,食欲减退 ,呕吐 ,排灰黄色稀粪 ;发病 2— 3d后病犬粪便多为粘液或呈糊状带血 ,病犬眼球下陷 ,极度沉郁。2 细菌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2 .1.1 无菌取带血犬粪 ,直接划线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  相似文献   

10.
为开辟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胆红素的原料资源,笔者利用屠宰猪抗凝血,通过紫外线照射、棉纤维过滤后分离红细胞,用MAP稀释成红细胞悬液,经静脉和腹腔定期注入胆汁引流的活猪体内;用苯巴比妥提高活猪体加单氧酶的活性;用茵陈促进胆汁分泌;用人工胆汁换取猪的自然胆汁生产胆红素,为开拓胆红素的原料资源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空肠弯杆菌属于胚胎弯杆菌空肠亚种。关于从猪、鸡(腹泻患者)等粪便中分离出该菌的报道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从奶牛粪便中分离出该菌的报告。为了解空肠弯杆菌在奶牛体内的带菌情况,作者采集133头奶牛粪便,进行了细菌学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样品来源:在长春市及农安县的两个牧场,用无菌棉拭子从奶牛肛门直接采样133份。 2.培养基:①分离培养基: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生产的空肠弯杆菌选择性琼脂为基础,每100ml加5~10%脱纤维羊血,50%卵黄盐水10ml;每100ml上述培养基中加入多粘菌素B250μg、万古霉素1.5mg、磺胺增效剂0.5rug,摇匀后倾注平板。②所用其他培养基均为自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和方法 1987~1988年我们先后两次在疫区内收集山羊流产胎儿共27份,无菌收取流产胎儿的肝、脾、心及胃液,分别装在灭菌小青霉素瓶中,-20℃冷冻保存,供细菌和衣原体分离培养用。1.病原菌分离:将收集的肝、脾、心及胃液分别接种于胰(月示)琼脂平皿、麦康凯琼脂平皿、硫乙醇酸钠半固体、四硫磺酸钠肉汤、厌氧肉肝汤等8种培养基,每份病料接种两套,分别培养于含有10%的CO_2温箱和普通温箱(37℃),逐日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连续培养20天以上。在作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将病料分组混合,制成1:5的乳剂,分组接种于豚鼠和兔子,经1个月的饲养观察,然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作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并剖检取材,作如上述接种培养。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与眠乃宁复合麻醉黑熊兰岷剑,杨世奎,孔令禄,邓颖红,杨志勇,陈红(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都江堰市611830)我场自1985年至今饲养黑熊450头,开展活熊胆囊造瘘引流胆汁的工作。其间对黑熊进行腹部手术、人工采精、授精、体格检查、采血、输液时的麻...  相似文献   

14.
波氏杆菌属中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家兔主要引起仔兔和幼龄兔发生支气管肺炎,而成年兔感染后多表现为慢性鼻炎,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了有效地诊断与防治本病,我们对所分离的3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发病兔群中的临床健康兔做了 血清学抽样检验。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菌的分离培养:从不同日龄的发病死亡兔分别采取肺、肝、脾、肾、心血等病料划线接种于10%绵羊脱纤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需氧培养48小时后,选取典型菌落做成纯培养以供鉴定。  相似文献   

15.
1986年7月,我们在某肉品加工公司抽检来自青岛的商品猪胴体282头份,检出沙门氏菌16株,其中有1株海因德马什沙门氏菌(S. Hindmarsh),在国内未有报道。 培养特性 有动力。在胆硫乳琼脂(DHL)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等大小、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 1.生理溶液:灭菌Hank’s滤液100ml。灭菌干燥的脱脂棉签15支,用涂抹法采样备用。 2.培养基:无菌制备绵羊脱纤血30ml,再以无菌手续制备以1:2营养(牛)肉汤作基础的鲜血琼脂平板(SBAP)若干付,V_1/V计加血量7%、W/V计加琼脂1.6%,经15磅30分钟蒸汽消毒灭菌,终末pH7.6,专留10付作启皿采样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方法对湖南省分离的42株粪肠球菌的8种毒力相关的基因即溶血素基因cylA、明胶酶基因gelE、表面蛋白基因esp、胶原蛋白黏附素基因ace、聚集物质基因asa1、心内膜炎有关的抗原基因efaA以及2个假定毒力相关基因EF3314、EF0591进行了检测,并用平板法测定了这些分离株的溶血性和明胶溶解性。结果显示,24株粪肠球菌分离株普遍存在EF3314基因,检出率为100%;其次是efaA基因,检出率为92.9%;其他毒力基因gelE、ace、asa1、cylA、esp、EF0591的检出率为分别为88.1%、59.5%、52.4%、54.8%、38.1%、4.76%。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以α溶血为主,而在家兔血琼脂平板中以β溶血为主,家兔血琼脂平板溶血的检出率(95.2%)高于绵羊血琼脂平板溶血的检出率(88.1%)。HN45菌株属于cylA基因阳性菌株却表现为不溶血,而19株cylA基因阴性菌株中只有YZ28菌株在家兔血琼脂平板上表现不溶血,HH57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表现不溶血。5株gelE基因阴性分离株只有2株不分解明胶,37株gelE基因阳性分离株中,有32株分解明胶,5株gelE基因阳性菌株不能分解明胶。结果表明,这42株粪肠球菌中每株菌最少携带1个毒力因子基因,有些菌株最多携带7个毒力因子基因;菌株的溶血与明胶溶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贵州遵义地区耕牛“烂脚病”,经调查,霉稍草人工发病试验、病原分离与鉴定、含菌饲料饲喂试验及其毒素提取鉴定,确认耕羊“烂脚病”是由镰刀菌毒素中毒所致。 (一)病原分离与规定 被检样品系采自绥阳、湄潭、遵义三个病区的发病牛采食之霉稻草,共20份。 样品用肥皂水搓洗,自来水冲净,无菌水洗涤5次,然后以70%酒精棉球拭干。剪成1.5~2厘米小段,混合后随机取小段,等距离点植于Czapek—DOX琼脂平板上,26℃温箱中培养4~5天,钓取可疑镰刀菌菌丝移植于PSA琼脂平板上,培养15天,镜检其纯度,如不纯则进行单孢分离。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世界养鸭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本病存在 ,但还未见该菌感染绿头野鸭的报道。 1999年冬季笔者在西昌市某绿头野鸭场 ,对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确诊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致。1 方法1.1 现场调查 对西昌市某发病的绿头野鸭场的饲养条件、卫生管理、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调查 ,对典型的病鸭进行剖检 ,观察病理变化。1.2 实验室检验1.2 .1 病原分离 无菌采取临床症状典型的病鸭、死鸭的心血、脑、肝 ,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 ,3 7℃厌氧培养 48h…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原因,有效防治该病,对大熊猫感染部位的浓汁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兰氏分群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进行健康小鼠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到5株细菌,根据5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兰氏分群结果,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为链球菌属的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该分离菌对供试健康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证实分离菌即为引起大熊猫脚掌化脓感染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