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地位为主兼顾政治态度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划分社会阶级阶层;依据各阶级对革命和建设的态度分别制定相应的阶级政策;客观认清自身现状,在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当前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根本性质和总主题。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并没有过时,依然是观察世界复杂现象的指导性线索。如果离开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人们无法把握包含全球两大矛盾即南北矛盾和东西矛盾的变化及其规律,无法说明当今世界存在的阶级现象。苏共自我放弃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立场,导致亡党亡国的悲剧。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观察世界复杂现象,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严格的区别,要求人们既要研究分析人类社会的阶级历史,也要研究当今世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说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服务、为无产阶级“造反有理”做论证的理论。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 ,把这一理论继续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就有了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今中国条件下 ,如果坚持运用列宁的阶级定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形成的一些新的社会群体 ,就会把一部分占有生产资料并拥有较多个人财产的社会成员认定为“新的资产阶级”。这将会导致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就必须找寻商品的占有者去进行交换。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作为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统筹商品生产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商品的分配。能否公平有效的分配物质财富,这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稳固,也体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重要性。但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事实平等和形式平等方面的辨识出现了一些误读。如何消除误解,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续发展,这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麒麟  曾毅 《唯实》2010,(3):38-43
阶级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它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成为了当代西方政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为一些当代西方学者在进行现代化道路和民主巩固等现代化问题研究时,实际上运用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由"、"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理念.然而这种纯理论或道德上的抽象概念,尽管表现为法律或政治制度的原则,但在"把一切正义措施都化为灰烬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公平"、"平等"的甜言蜜语,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税强  刁俊文 《学习论坛》2023,(4):101-107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派”,并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大众生活的实践,因此,大众文化领域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理论构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度的思辨性,它作为来自群众阶级生活并指导群众阶级解放的“活的哲学”,作为具有直接批判和改造世界观方法论效能的“行动哲学”,以及作为在“阶级社会消灭”之前目光长远且理想高尚的“未来哲学”,是具有解读人类生活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力的。但是,随着现代性的突飞猛进,理论化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宏观叙事由于自身的严肃性和深刻性而不断被轻松易懂的微观叙事所取代。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实践中的经典“灌输方法”也越发显得刻板,加之域外错误思想文化的恶意引导和意识形态对抗,人们已经距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和经典作家的时代越来越远。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方向应当向更为精致的“解释学”迈进,通过解释生活事实、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为现代人构建起“类比样本”,进而促进其在生活中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周新城 《求实》2001,(8):33-36
只要存在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仍是观察和研究国际国内复杂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坚持这个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预见未来的走向 ,提出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贾高建 《新视野》2005,4(1):24-26
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是社会主体结构分析的两种不同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和适用范围,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陷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应科学地把握它们各自的规定性,并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实验教材《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题涉及到阶级分析理论。但对社会主义社会还是不是阶级社会?阶级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阶级斗争?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不能用阶级斗争而只能用改革来达到自我完善等,在现行教材、教参中对这些师生急需解决的拓展性的认识问题却没有得相应的回应和解读。要真正学懂弄通该课程内容,还必须正视并解读这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庭芳  卢军 《探索》2006,1(1):21-24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伟大的著作;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中国革命起了伟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对正确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对正确认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供法 《求实》2002,5(3):47-49
在马克思那里 ,阶级划分和进行阶级分析的唯一依据是根本对立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以经济为标准的阶级划分和阶级分析方法自然就失去经济依据 ,用政治思想标准取代经济标准 ,按照政治思想标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阶层进行“阶级分析” ,这是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重要的方法论原因。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是对政治思想标准的否定 ,但并不是以经济为标准的阶级划分方法的复归 ,而是实现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的根本转变。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采用阶层分析法 ,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疑惑 ,对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由古老的平等观演变而来,是最有实际内容的平等观。平等首先是一种道德观念,当代中国人的平等意识正在逐步觉醒,平等观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温敏 《学习月刊》2012,(6):39-41
追求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恩格斯在于1876—1878年写作完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有力地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平等观的荒谬性,并通过对平等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平等观念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质。恩格斯指出,没有抽象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我们就应该运用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这把"钥匙"来解开我们社会出现的重大问题的"锁",用它来研究复杂政治现象的实质和解决办法。决不能把阶级、阶级斗争作为禁区,不准宣传,恰恰相反,运用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这应该成为理论工作的常态。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斗争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社会前提是阶级社会历史。人的实践运动、人的思想心理等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是党史研究的对象。因为阶级社会里的人划分为阶级,入从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活动,就往往反映各自所属的阶级利益,人的思想、心理也往往与各自所属的阶级思想阶级心理相联系。此外,要研究社会形态激会结构、国家、军队、所有制、家庭、婚姻等,也往往高不开研究阶级、阶级斗争。既然党史研究的对象与阶级、阶级斗争有联系,那就必须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我们就应该运用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这把"钥匙",来解开我们社会出现的重大问题的"锁",用它来研究复杂政治现象的实质和解决办法。决不能把阶级、阶级斗争作为禁区,不准宣传,恰恰相反,运用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这应该成为理论工作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大众化"就是放下"身段",接近民众;"大众化"就是关心"人民生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20.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6,3(3):53-58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借助唯物辩证法应用阶级分析方法是十分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他既重视从经济地位上分析各阶级,又不忽视对各个阶级从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政治态度的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一般性即共同点分析,又特别重视把这些阶级放到旧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中分析其特殊点;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整体性分析,又不忽视对其作阶层性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定性分析,又特别重视对其作定量分析;他既重视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分析,又不忽视对中国同外国帝国主义民族矛盾的分析;他既重视对各个阶级状况作共时态的静态分析,又重视对其作历时态的动态分析。无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阶级分析的方法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