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黑犯罪是危害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武汉城市圈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涉黑犯罪产生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武汉及周边的经济、社会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涉黑犯罪有着逐利性明显,规模不大等区域特色,值得进行专门的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犯罪既是严重的犯罪问题,也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其防范对策应是一个综合性系统。黑社会(性质)犯罪防范对策的采取应遵循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坚持综合治理和情报工作先行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的必要构成要素,针对特殊人群、涉黑行业、涉黑工具、特殊地域等方面制定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政治渗透加剧的趋势,其中公安民警涉黑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公安民警涉黑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利益的驱使、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预防和打击民警涉黑犯罪,主要应从健全监督机制、严把公安队伍入口、完善立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涉黑涉恶犯罪不仅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经济秩序,影响群众安全感,而且腐蚀党政肌体,散布腐朽意识,威胁地方政权稳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辨析涉黑涉恶犯罪刑法规制的基础上,探析其犯罪特点,分析犯罪演变趋势,研究打击工作的主要问题,对推进打黑除恶斗争意义重大。公安机关必须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打击机制,健全防范对策,用好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袭警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袭警犯罪中青少年罪犯是加害主体之一。青少年袭警犯罪呈多样化特点 ,加害警察是其在特定的犯罪情境中出现的 ,除表明其大胆、无知和疯狂外 ,也表明我国警察权威受到挑战和社会、司法体系存有缺陷。研究青少年袭警犯罪应更多地关注引发犯罪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逐渐形成线下与线上融合、相互支撑的态势。利用网络实施涉黑犯罪成为新的犯罪类型,常态化扫黑斗争也不断向互联网延伸。网络涉黑犯罪呈现出犯罪组织严密化、目标经济利益化、手段“软暴力”化、作案集中化等特征。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需综合采取加强涉黑情报、运用秘密侦查、全面抓捕追缴、开展警务合作等侦查对策,才能斩断信息网络领域黑色利益链条,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袭警犯罪活动对警察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消极影响。袭警犯罪有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犯罪人法制观念淡薄,以过激行为抗拒警察执法;警察防范意识、防范技能较差,警务活动不规范,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警察受害机会增多。预防袭警犯罪首先要提高警察的防范素质,其次通过建立社区警务密切警民关系以加强社会防范,同时严厉打击袭警犯罪,加强立法以完善警察执法权。  相似文献   

8.
涉黑案件是有组织、有领导、众多成员参与的集多种罪名于一体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认识其成因,对于超前预防、不让其坐大坐强,对于减少危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犯罪为主要标志的警察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警察队伍违法犯罪现状的估价,不应局限在查处人数的统计上,应考虑其隐性存在。警察犯罪与其警察职务或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警察犯罪主要形式有: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保护犯罪、玩忽职守。探究警察犯罪原因应兼顾其犯罪的社会性和行业性。警务督察是遏制警察犯罪的基本对策,但要在体制上保证相应的独立性,在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侦查属性。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概念因时地不同而不同,西方富裕国家的犯罪比人口增长得更快.有关犯罪的统计数字并不反映其真实面貌,犯罪率与人口规模、地区社会文化特征有密切联系.在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辩论式刑事审判制度是束缚警察的重要因素.此外,警察面临的阻碍尚有法律束缚因素、人员不足因素等,但执行好非执行法律的任务有助于增强警察阻止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警察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使命,但现实情况是少数警察利用职务、职权之便进行着各种犯罪。警察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相比,其危害具有掩盖性、深远性、强大性、逆法性和多重性等特点。影响警察职务犯罪危害程度的指标包括:业务种类、职位级别、主观过错、犯罪时空、行为表现、危害后果。警察职务犯罪亵渎了国家赋予警察的神圣权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秩序,极大地影响了警民关系,疏离了人们对社会基本价值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以犯罪为主要标志的警察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警察队伍违法犯罪现状的估价,不应局限在查处人数的统计上,应考虑其隐性存在。警察犯罪与其职务或身份密切相关。警察犯罪主要形式有: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保护犯罪、玩忽职守。探究警察犯罪原因应兼顾其犯罪的社会性和行业性。警务督察是遏制警察犯罪的基本对策,但要在体制上保证其相应的独立性,在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侦查属性。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大有膨胀之势,与之相互渗透、形成恶性循环的涉黑职务犯罪也不断地滋生蔓延。分析打黑除恶案件不难发现,"官黑勾结"几乎是每一起涉黑案件的突出特点。严厉打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已成为打黑除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国家工作人员涉黑职务犯罪是社  相似文献   

14.
以犯罪为主要标志的警察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警察队伍违法犯罪现状的估价,不应局限于查处人数的统计上,应考虑其隐性存在.警察犯罪与其警察职务或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警察犯罪主要形式有: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保护犯罪,玩忽职守.探究警察犯罪原因应兼顾其犯罪的社会性和行业性.政治建警是保证人民警察队伍廉洁高效、拒腐防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青少年"涉黑"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研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近5年来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力图勾勒青少年"涉黑"犯罪的现实图景,意欲探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6日,随着“苏和涉黑团伙”案尘埃落定,苏和及其团伙的7名主要成员被扒下警服,集体驱逐出警察队伍。送进了监狱。我们在对“苏和涉黑团伙”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切齿痛恨的同时,也为公安部能果断督办,将这一伙混进警察队伍的“害群之马”一网打尽叫好。  相似文献   

17.
一、推行社区警务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战略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区是由人组成的若干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由此可见,社区是人们不可逃避的生存场所,也是产生犯罪的母体。 警务部门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在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工作中担负着主要任务。面对猛烈增长的犯罪趋势,各国警察当局都试图通过增加警察数量和改善警察装备来对付犯罪,但  相似文献   

18.
和平年代警察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警察武力对犯罪暴力的惩罚效应,是文明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警察武力必须从力量上决胜于犯罪暴力,在精神上具有令人仰望的高贵,并借助媒体将这种力量和内心精华经常公之于众,才能够带来警察武力作为特殊活动的公共功利,得到公共舆论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因为现实的诸多利益诉求和传统伦理困惑,警察武力和犯罪暴力问题一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状况.警察武力惩罚犯罪暴力的媒体景观应当以当代媒体话语为平台,提供民众和警察均作为普通人物进行自由交流的公共空间,携手追求共同的宗旨即最大限度地防止武力专属权力的破坏力,同时在与犯罪暴力的极端对抗中决不滞后地彰显法律的完善和人性的光辉,维护社会终极正义,给人们的心灵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率是作案人、被害人以及执法机关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警察的统计在各种统计中更为重要 ,警方的立案是犯罪行为进入刑事司法系统的第一道关口。《犯罪率的制造》一书通过实证分析 ,指出影响警察制作犯罪记录的主要因素有犯罪的危害程度、报案人的意愿、报案人与嫌疑人的关系、报案人对警察的尊重程度、报案人的种族和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20.
裴岩 《前沿》2010,(8):16-19
社会转型对社会秩序产生深刻影响,极易出现社会失序,严重的犯罪形势即为社会失序的一个显著表现。警察刑事执法主要体现为预防和惩治犯罪。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刑事犯罪高发的局面,应当赋予公安机关更有效的打击犯罪的权力,提高警察刑事执法效率以及公平正义执法,以遏制犯罪的高发态势,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