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07年第二届长篇小说“乌江文学奖”得主中,《傩赐》是受读者关注较多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正如《傩赐·编者按》0中所说的那样:“……王华以优美的情歌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大山深处一个叫摊赐的地方,因为贫穷,兄弟三人同娶外乡姑娘秋秋的故事。在那远离尘嚣愚昧的地方。贫穷和苦难演绎出的凄美爱情直抵读者心底情感最脆弱处,缠绵剧侧的爱情挽歌,令人潸然落泪。”  相似文献   

2.
通渭,曾因自然条件严酷,人民群众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等众多说法,就是对过去这块贫瘠土地的真实写照. 要向贫困挑战!要彻底消除贫困!这是几代通渭人艰辛拼搏追求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佚名 《廉政瞭望》2004,(5):44-45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贫困不但使他们不能充分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且还像恶魔一样,时时撕咬着他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贫困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是他们父辈的错。但愿我们的社会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央台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上海》,该剧为我们展示了纷繁复杂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如何面对生死,面对名利,面对挫折和困难,面对繁华与贫困。 向忠发、顾顺章都是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掌握着大量党的秘密,他们也确实为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甚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居功自傲、居位自骄,沉溺于美色和享乐,置党的纪律于不顾,失足被俘,之后又失节乞降。而与之相反的共产党人蔡和森、杨鲍安他们或是遭到王明等人在政治上的排挤,或是在党内一直未被委以重任,然而在被俘后却能坚贞不屈,在高官厚禄  相似文献   

5.
熊力 《廉政瞭望》2023,(17):50-51
<正>音乐渐起,黑红配色的面具遮盖住凝肃的表情,身躯开始律动,四肢舒展,旋转、跳跃,动作逐渐夸张,大开大合……近日大火的影片《封神》的首映礼中,舞蹈演员张力天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段粗犷而神秘的舞蹈——“傩舞”。傩舞是“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的表现形式之一。“傩”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刘祯将其分为四个系列:傩祭(即傩仪)、傩俗、傩艺和傩技。傩戏在过去具有宗教和艺术的双重色彩,后受戏曲影响逐渐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6.
微观     
<正>【降低极端行为发生率】@彭晓芸:经济再好、福利再好的国家,也没能完全消除极端行为。一定比例的人总是容易产生仇恨心理,这跟他们是否最贫困没关系,而是关乎其怎样处理相对剥夺感。有些人就是处理不好,心中充满仇恨。但心中充满仇恨的人,到付诸行动,也还有很长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塔河人的记忆中,有个日子让他们刻骨铭心:2010年12月16日。这一天,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从此,塔河县逐步停止商业性采伐,发展替代产业。刻骨铭心的背后是转型的阵痛——停伐之后,贫困家庭数量猛增、职工收入大幅减少,党员干部特别是贫困党员在转型过程中迷茫不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塔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否顺利度过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赐茶(三)     
《学习导报》2013,(2):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中兴仍旧制"是说南宋建立后仍遵从北宋的赐茶和酒的旧制。还有一种是臣子在京外,这时皇帝会让人捎带茶叶以示慰问,如哲宗秘密让人向苏轼赐茶问候。王巩《随手杂录》:"中使至,密谓子瞻曰‘:某出京师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此一角密语  相似文献   

9.
一条青藏线,穿越历史和未来;一条通天路,寄托梦想与期待。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了宣传报道这一伟大成就,本刊第8期以《奋战在青藏线上的甘肃人》为题,着重报道了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拉段)建设过程中,甘肃人在五年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和奋斗历程。采访中,有几个人物和故事让记者久久不能释怀,始终有一种要把他们记录下来献给读者的冲动。首任总体设计师——庄心丹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已3个月了。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早在40年前,就有一个上海人第一次勘测并勾画出了青藏铁路的轮廓。这个人叫庄心丹,是青藏铁路第一任总体设计师。庄心丹…  相似文献   

10.
<正>品读《旗帜》,从焦裕禄、杨善洲到沈浩、兰辉,他们身上始终有一种为民情怀,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他们贴近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心声,多抓百姓关心的事、多帮百姓面临的难题,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爱民、为民、体谅民心。保持为民情怀,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里,给百姓留下无尽的思念,给党员干部留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即便没有做什么震天动地的事,但凭这种为民情怀,改变了兰考人面对"三害"的态度,鼓励着兰考人把贫困  相似文献   

11.
傩戏,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又称为傩堂戏、傩坛戏、傩愿戏、傩神戏、神戏、脸子戏、师道戏、师公戏、阴戏等。这种戏剧在南方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行。傩戏,产生并依附于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是傩祭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坛祭祀中除了包含有叫做“正戏”的傩戏外,还有大量的祭祀仪程——“法事”。法事与正戏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祭祀的整体,以达到一个共同的愿景:或祈祀丰年、或禳灾纳吉、或求子赐福、或超度亡灵。傩戏剧目的内容与祭祀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如:傩戏正戏《搬先锋》与除驱鬼疫的目的直接相连;《三妈土地》与农业丰产和人…  相似文献   

12.
杨柏 《当代贵州》2007,(3):52-52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13.
杨柏 《当代贵州》2007,(4):49-49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14.
红包源于何时,不可确考。不过,华夏民族乃礼仪之邦,自古便有送礼的习俗。春秋时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熹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据说,脩是干肉,十条肉绑成一块为束脩。古代诸侯大夫以束脩为礼物相馈赠。《礼记·少仪》说:“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说:“他们用四壶酒、十条干肉和一条狗  相似文献   

15.
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在远离都市喧嚣的贵州东北大山中,至今盛行着古老而神秘的傩活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傩艺师们就会带着略显夸张的面具,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锣鼓声手舞足蹈。这种起源于宗教祭祀的戏剧,已演变成一种驱邪纳吉的民间活动。绝技绝艺在德江县,当地居民请傩的最常见原因是给未成年人"过关"。傩字由"人"字和"难"字组成,按照字面解释就是人有困难请神来帮忙,当地居民相信通过傩仪式可以冲掉所遇到的麻烦。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1日,贵州文学界被一则消息刷屏:本土作家肖江虹凭借《傩面》摘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使贵州实现了鲁迅文学奖"零"的突破。肖江虹以中篇小说《傩面》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不仅是贵州当下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更是贵州作家整体发力的又一展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何士光《乡场上》为代表的贵州文学,敏锐地、有力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贵州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杨柏 《当代贵州》2007,(1):50-50
苍天在赐我大山的同时赐我以一泓江水。形成了穿越空间障碍、摆脱贫困,融汇入主流社会的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致富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王宝营子乡,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那里的人从一出生就面临着贫困。如今虽然进入了21世纪,但他们仍然远离着现代文明,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他们不失勤劳,也不畏艰辛,他们的祖祖辈辈在与天抗争,与地抗争。在那里,他们渴望着、企盼着,希望有人能帮一把……  相似文献   

19.
杨继红、王庆在他们的新著《中国试验区——科学发展观的“冶炼炉”》里记述了一件很有意味的事:胡锦涛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有一天,他来到毕节市林口镇一带视察。其时正当改革开放之初,发展经济已经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对于贫困省份的贵州,尤其是以“人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理解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必须划清它与两极分化的原则界限。两级分化是一种形象语言,用以形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那就是社会财富往资产阶级手里集中,生活贫困往无产阶级身上集中,形成鲜明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资产阶级的富有,另一个极端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