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晚上应新华社记者的要求,介绍了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的情况。他说:贝克国务卿访华期间,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总的看,这次访问是成功的,有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的出国申请已经得到了公安机关的批准 ,但听人说这并不代表就能够出国了 ,还需要办理其他手续。请问 :除了领取护照外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刘龙刘龙读者 :公民收到公安机关批准出国的通知后 ,应立即前往领取护照。在领取护照时 ,要仔细查看所填内容是否准确 ,发照人签字和发照机关印章是否完备清晰 ,发照日期和有效日期是否明确 ,如发现差错或不清楚处 ,应当即申明 ,要求改正。否则 ,会给以后的旅途带来麻烦。公民拿到护照后 ,还应抓紧办理以下手续 :(1)到前往国家驻我国使领馆办理签证。为此需要准备好各种证明材料 ,如到公证…  相似文献   

3.
那么多想出国务工的人,为什么不通过正规的有经营出国劳务输出业务的公司办理合法手续出国务工呢?一位曾在一家出国中介公司工作过的人士道出了原委:“谁不想通过正规渠道安全出国,正规的有经营出国劳务输出业务资格的公司办理出国要花四五万元,并且手续繁琐、名额有限,如果没有熟人几乎不可能办出国。而通过一些非正规的代理公司或熟人只要两三万元。一些人为出国挣钱,不得不冒险通过‘黑中介’出国。”至于为什么通过正规渠道出国要四五万元,而通过非正规渠道才两三万元呢?这位人士解释道:“这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组织偷渡,一遇到追捕或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侨务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在出入境问题上,放宽了政策,简化了手续,并修订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现简介如下:问:归侨、侨眷及其他中国公民因私出境应向谁申请?答:归侨、侨眷及其他中国公民因私要求出国或去香港、澳门,应向所在地县、市公安部门申请。申请出国的,经审批同意后,由公安部门发给申请人护照。  相似文献   

5.
王勇霞 《半月谈》2004,(6):8-69
我与李先生恋爱1年多了,准备结婚,但他还没有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的妻子出国有4年多了,在她出国后的第一年,曾给李先生寄来要  相似文献   

6.
7年来,我始终记得一位中国朋友当时对我说的话:中国不会让世界失望。是的,中国没有让世界失望。我想再做一次见证人,我要见证奥运会令这个伟大国家和城市成为世界中心,通过这次盛会,世界将更加认同中国人的热情和善良。要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时饶毅他们这一批学生都很感激政府:没有这一政策改变,很多人将完全是另一种命运。不过新政策下来之后,一般学生再开始申请,大多数要到1986年才能出去。“1985年享受到不通过审批就办理出国手续的学生显然很少,应该也就是几个人吧,我成为这批留学生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哥哥是自费出国的留学人员,现在他在国内联系了一份工作,准备回来工作。我想问一下,他回国后,户口如何办理?应落在何处?张明张明读者: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如何办理落户手续,公安部1994年3月下发了《关于办理出国留学人员户口登记问题的通知》,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一、公派或自费出国的留学人员,回国后要求在原户口所在地恢复户口的,派出所可以凭归国留学人员的出国护照,依据原户口注销登记直接办理恢复户口手续;理由正当,需要在本市、县内其他派出所辖区登记户口的,落户地派出所可以凭归国留学人员的出国护照及原户…  相似文献   

9.
一位犹太人走进一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该行贷款年息为6%,而他用做贷款抵押的各种债券共值50万美元。在旁边观看的这家银行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贷1美元呢?等这位犹太富豪办完贷款手续后,银行行长走上前去对他说“: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贷1美元呢?要是你想贷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为您服务的。”这位犹太富豪回答说:好吧!既然你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债券很碍事。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并不为我受到的“冷遇”感到遗憾,倒是让我对这位穿球鞋的老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一个很炎热的中午,朋友约我去聚会,这是一位与我有多年文字之交的朋友,又有好久没有见面,我只好遵命。去了很尴尬,座中没有我认识的人,虽然彼此说些久仰之类的话,却不曾谋面。朋友介绍大家时,不知道是有意忽略,还是无意疏忽,把一  相似文献   

12.
问:我丈夫老王是重庆农村人,我们是上世纪90年代在广州打工时相识的。结婚时我们双方都符合结婚条件,在他家风风光光地办了喜宴,因我的证件不齐,没有办到结婚登记手续,老王说不关事,虽然没手续但是事实婚姻。后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日益加强,旅游签证等出国手续越来越方便,更多人可以享受"说来就来,拎包就走"的出国旅行。"去泰国价格实惠、手续方便、时间也不算长。"新婚的小张和丈夫拿着旅行社的宣传资料商量蜜月之旅的去向,综合各方面信息后,他们决定到泰国去转一圈。近几年,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交流的加深,交通、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加  相似文献   

14.
形成于八十年代初,至今仍发展着的“出国热”,是广州青年的又一个热点。他们中有处(科)级干部、大学助教、医院医师、工厂的助理工程师,也有一般职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员、护士、熟练工、农民及临时工、个体户和待业青年。这些青年来自不同的行业,素质参差不齐。省赴美留学咨询处开办一年多以来,共接待咨询人次2.3万。其中占70%以上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如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以来申请出国的36人中,有医师(药剂师)22人,护士(药剂师)11人,办公室副主任(大专毕业)1人,工人2人。据抽样调查发现,申请办理出国手续的青年里,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占20%、大专的占29%、中专的占15%、高中的占34%。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16.
4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指出,“谁都不要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要制造军事威胁,冲突要靠谈判解决”,他认为,如能妥善处理,“两岸军事冲突可以避免。” 当记者问及目前海峡两岸的冲突的危险性及70年代中美建交时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声明时,基辛格说,“准确地说,我和周恩来在联合声明中提到‘两岸中国人都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当时确实是如此”。他认为,两岸的军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 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 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那些言行不 一,惯于用假话、空话、大话蒙骗人者的当,才有 如此感叹。 一个人说的话能否使人相信,尤其是一个领导 干部,讲的话在群众中有没有分量和号召力,不但 要看他讲的话是否有道理,有没有针对性,更要看 他是否按自己讲的话去做。《战国策·齐四》中有 个“不嫁人与不做官”的寓言故事,读后,颇受启 迪。某天,田骈领着一大群门客在花园里奕棋、清 谈,忽然有一位齐国来的人求见。田骈问他有何贵 干,齐人答道:“我久仰先生不肯做官的清高议论,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7,(11)
正有一些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人口太多",所以,就有人口少能致富的论调。比如有人说,中国现在人口数量要是六七亿的话,生活就会富裕起来。有的观点认为,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有人说,要是中国现在只有几千万人,仅仅依靠卖石油等资源,就能致富。有人举例:"只有一个馒头,一个人吃,可以吃整份,两个人吃,就只能吃半份,当然是人越多越穷啦。"如果馒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当然,人越少越好。事实上,馒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人生产的。有人接着问,假如1个人能生产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保安员,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麻烦,想向您请教。一年以前我还在另一个行业,我向一位同事借了840元钱,几天以前我已经把钱还给他了,因为都是朋友,碍于情面,所以没有写下还钱的字据,并且当时并没有人看见我还他钱。几天后他反而又向我要钱,就在我们争吵起来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有证人,说是要起诉我。的确当时我向他借钱的时候有个人站在我们的旁边,可以给他作证,当时也没有写欠条,可是他有证人。如果我被起诉的话,我会不会输呢?会不会像他说得那样把钱再还给他一遍呢?编辑老师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给我解答一下,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的大姐侨居美国华盛顿,来信提出要我携带儿子建国一同前去探望她,并说如果我们同意就留下建国在她身旁就读。经考虑,我大姐一生无子女,独身一人在异乡,我们基本同意让儿子前去探望,先看看孩子能否适应哪里的环境。但是,我们不清楚因私事出国须如何申请、要哪些证明?盼望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