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子证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实施,开创了我国电子证据专门立法的先河,也标志着我国法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里程。电子证据在我国还属于较新的事物,为此,本人综合若干资料,对电子证据的几个问题予以介绍。一、“电子证据”定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商贸活动和其他许多基于网络的人际交往大量出现,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传递信息、记录事实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方面一旦发生纠纷或案件,相关的电子文件就成为重要的证据。电子证据(E lectronicE vidence)就是被作为证据研究的、能够证明案件相关事实的电子文件。“电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的安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于Intemet的电子商务的定义 欧洲议会给电子商务下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拔,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获得。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包括电子化信息资料和计算机证据两类新型证据,具有技术性、复合性、多媒体性、无行性、脆弱性等特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较低,使用时要认真进行审查判断,去伪存真,以增强证明效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的高发态势以及电子数据法律规范的发展,对法律人电子数据审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时间要素则为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提供了有效的切入口。电子数据的时间审查以传统时间要素原理及系统性原理作为基础,以证据审查矛盾律为方法指导,并对电子痕迹理论进行了创新。电子数据的时间信息一方面来源于其本体形式中的附属信息时间、网络多节点时间、全盘时间线以及电子数据的自然映射时间;另一方面来源于其拓展形式中的文书记载时间、截图反映时间、光盘中时间信息以及电子版文书的附属信息时间。电子数据时间审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电子数据机器时间与诉讼时间的比对,可特别关注电子数据首次收集、提取时间;电子数据机器时间与自然时间的比对,由此发现电子数据机器时间被人为篡改的情况;电子数据机器时间与机器时间的比对,由此还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或发现异常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5.
电子证据取证的滞后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证据在案件中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但在电子证据的取证中,存在着立法滞后,检验机构不完善,缺少高素质的取证人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取证技术和取证流程标准等问题,削弱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阻碍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应针对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取证机构、人员、技术、流程等方面探讨规范电子证据取证的方法,为电子证据取证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子证据的内涵,并根据电子证据的特征,提出了保证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鉴别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法,而且结合国内外立法,论述了从哪些方面来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电子证据可以根据其证明机制可归属于我国七种法定证据形式之一。电子证据收集方法主要有强制提供、搜查扣押和技术侦察等。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可以采取正面认定方法即从证据本身入手进行认定的方法 ,也可以采取侧面认定方法即推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数据的产生,各种互联网技术和软件的大量使用比如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也丰富了电子数据的形式和数量。然而,我国有关电子数据的证据理论和实践应用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中有关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认定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审查规则、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技术四个角度来分析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一般方法,并分析具体类别的电子数据的认定方式,最后创设性地提出了以引入第三方证据保全机构来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资格。电子数据证据(简称电子证据)在检察机关自侦工作中起到了作为证明犯罪的关键证据、辅助证明犯罪事实和手段、帮助发现犯罪线索、突破案件等重要作用。由于新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电子数据证据的特殊搜查和扣押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采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电子数据证据等问题,故需在立法上加以完善。电子证据取证须符合合法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比例原则,并采取特殊方法予以收集固定。  相似文献   

10.
对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取证,是当前侦查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亟需加强的工作。笔者认为,涉及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应将打印出的纸上的资料视为书证;记录在存储器中的数据看作物证;由专业部门依法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测试得出的结果可视为鉴定结论;借助其他设备将存储的图像和声音提取出来可作为视听资料。在侦查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取证和固定证据的工作:封存有关犯罪行为过程和真实情况的物品、数据;尽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完善电子证据;扩大询问范围;将电子证据固定为符合法律要求的可用和有效的书证、物证等;认真全面检查计算机和网络存储介质中的一切信息;将查收的电子证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鉴定等等。  相似文献   

11.
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应当遵循任意侦查原则、相称性原则、令状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取证主体应当包括司法人员、电子技术专家和电子司法取证鉴定认证机构以及辩护律师.取证规则包括关联性规则、搜查扣押规则和可靠性规则.取证程序为强制记录和保存信息证据、现场勘查、搜查和扣押、保全和固定以及实时搜集.应当以此为框架构建我国的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诉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较多问题,诸如法制不全、职责不清、鉴定缺乏标准化等。改革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司法鉴定的体制、设立鉴定人制度、改革鉴定程序的启动、规定鉴定场所和鉴定期限、建立鉴定人员出庭制、统一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笔迹鉴定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笔迹动力学、概率论等多种学科基础之上,其理论的科学性不容置疑。提高笔迹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措施主要有:注意笔迹鉴定程序的科学性、详细了解案情、仔细检验检材样本、分析研究书面语言特征及文字布局特征、加强笔迹鉴定复核和监督、加强庭前质证、实事求是等。  相似文献   

14.
刑事电子证据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刑事电子证据本身的特点,使用刑事电子证据应遵循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靠性规则和最佳证据规则,正确适用这四个规则对完善我国刑事电子证据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证据开始大量出现,这导致刑事诉讼中的网络传闻证据规则也日益具备实际价值。网络传闻证据规则确立的现实必要性在于信息时代电子证据运用愈发普遍和电子证据很难借助传统传闻证据规则进行可采性评判。对于刑事诉讼中的网络传闻证据规则的具体建构设计,应从网络传闻证据界定和例外范畴设置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犯罪案件急剧增长,由此形成的电子证据给诉讼中的证明提出了挑战。刑诉法修正案将电子证据增加为一种证据种类,但是,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认证与传统证据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电子证据的保护、搜查扣押、实时收集与鉴证等是传统调查方式无法取代的,也不能完全使用传统方法进行。依靠电子证据定案既要追求客观真相、依靠科学的证明,又要遵循既定的程序性规则,从而对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明确了视听资料的独立证据地位。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仅靠对视听资料作扩大解释无法很好地解决实践中证据的应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立法中重新界定视听资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视听资料的具体证据形式,并细化为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视频资料作进一步划分,并与电子证据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电子证据的取证是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的前提和基础,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将在随后的鉴定实施环节中作为鉴定材料使用.电子证据取证的复杂性、技术性决定了具备电子技术专长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此类取证活动.明确鉴定人在电子证据取证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规范鉴定人的取证活动,保证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论电子档案中个人资料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档案工作已经进入电子档案时代,电子档案中的个人权利问题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法律问题。电子档案所涉及的个人及其个人资料保护应当得到立法的支持,明确相应的保护原则,并且规制电子档案中的个人权利与档案管理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严重 ,其原因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对策是 :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制定规划 ,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硬件设施建设 ;制定激励政策 ,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环保产业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自觉防治环境污染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