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点0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空前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开始了。伴随着雄壮、高亢的战车进行曲,隆隆驶过长安街的25个装甲车辆方队中,有3个方队来自“铁军”。他们驾驶着我国陆军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轮式步兵战斗车、多管履带式自行高炮首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相似文献   

2.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50万军民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到处是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旗帜的海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和战略导弹部队雄赳赳列着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接受10亿人民的检阅。  相似文献   

3.
一夜清风秋雨,洗散北京的都市喧嚣;一道黎明曙光,驱开天空的浮尘浊云。当人类即将翻开世纪新纪元之际,共和国迎来了五十华诞。公元1999年10月1日,整个世界把目光投向了东方这个地大物博、历史悠远的文明古国,投向了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万余名将士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用最隆重的礼仪庆祝共和国的生日。10时32分52秒,分列式开始。42个方队在《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严整威武的驻晋某集团军端枪徒步受阅方队也融进了这无比光荣的行…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9,(21)
正10月1日11时8分56秒,我们集团军抽组成立的野战防空导弹方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零时差、零误差通过天安门,庄严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践行了人民军队"持戈卫社稷、受阅展赤诚"的铮铮誓言!这次阅兵共有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我所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阅兵在天安门前举行。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共有19248人参加。由于参加这次阅兵的大部分装备,都是在战争中缴获的,所以被戏称为"万国牌"。1949年7月,聂荣臻司令员给了田申一个任务,让他在开国大典上,带领坦克方队经过天安门受阅。田申当时是华北独立战车团的代理团长,他决定使用日式20吨的中型坦克接受检阅。按照长安街的宽度,并排3辆,一共10排,再准备10辆  相似文献   

6.
徐立臣 《党史博采》2009,(10):27-30
<正>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部队,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国庆大阅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0月1日上午11时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上,伴随着《钢铁洪流进行曲》威严雄壮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旗方队首次亮相。只见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指挥员分乘5辆猛士敞篷越野车,护卫着八一军旗挺立排头;随后的25辆猛士敞篷越野车上,站立着100名官兵护卫着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100面功勋荣誉战旗浩荡而来。战旗方队五横六纵,整齐列阵,气势如虹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庄严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迎风飘扬的军旗和战旗交相辉映,引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17架各型飞机分6个梯队以品字形3次低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广场上的30万军民发出  相似文献   

9.
1955年10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荡漾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十里长安鲜花与彩旗交相辉映,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壮观。天安门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红墙两端写着:“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标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刚换发的新式服装,佩带着军衔肩章,军容威严地排列在无数面红旗下翘首等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时刻的到来,这  相似文献   

10.
马建光  张乃千 《唯实》2015,(3):87-90
从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到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新世纪国庆大阅兵,人民军队走过了风雨辉煌的数十载历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建设,尤其是近几年以"辽宁"号航空母舰、武直-19武装直升机、99式主战坦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精尖武器装备先后列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军队现有装备的技术构成和分布格局。这些装备普遍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鲜明特征,对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  相似文献   

11.
黄爱国 《党史文苑》2009,(12):53-54
我们在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当履带步战车方队隆隆驶入天安门广场时,播音员解说道:“第四方队是履带式步兵战车方队。这是广州军区成建制参加国庆阅兵的第一个方队,也是广州军区参加今年首都国庆阅兵的唯一方队。  相似文献   

12.
1955年国庆阅兵:人民解放军将士换了新装1955年国庆阅兵,是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第一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军容焕然一新。他们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和大将等,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很高地在天安门城楼上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文苑》2009,(6):13-18
1955年国庆阅兵: 人民解放军将士换了新装 1955年国庆阅兵.是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第一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军容焕然一新。他们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14.
<正>岁月的指针,指向2015年9月3日。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上午10点20分许,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习近平主席站在检阅车中央,向受阅部队驶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70年前的今天,中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0月1日,节日的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彩旗招展。佩戴军衔、肩章,身着新式服装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在这里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我军第一次授衔后展示军容,让全国人民激动不已。第一次授衔的提出和准备建国前,我军曾于1939年和1946年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但都因战争环境,未能实现。建国后,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正规化、现代化发展,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O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掌管全军干部工作的领导机关—一总干部管理部。该部成立伊始,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着手…  相似文献   

16.
<正>被炮弹炸掉了右臂,仍痴心于兵器工业;66岁担纲设计我国三代主战坦克,为省时间,吃了15年盒饭;设计成功后,不求回报,主动婉拒名利。祝榆生的一生,是真正把一切奉献给党的一生。因炮弹试射失掉右臂,却不改对兵器工业的满腔热爱;66岁从零开始设计我国三代主战坦克,却比年轻人还有创新钻研的劲头;80岁高龄仍亲赴坦克试验一线……谈起不久前过世的我军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无人不为之动容。一世赤子心,殷殷兵工情,这位国之栋梁把毕生献给了党和兵器工业,他的执着信念和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文苑》2009,(5):18-23
阅兵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和军事实力.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阅兵被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我国总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从开国大典至1959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各委员在天安门主席台就座,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天安门广场的白色旗杆缓缓上升,在27米高的杆顶上迎风飘扬.与此同时,54尊礼炮同时发出28响,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28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一”是建国38周年纪念日。国庆前夕,我们慕名访问了开国大典率领飞行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空中总领队邢海帆同志。他有一米七八的个头,身子骨结实.看不出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要不是那特有的四川乡音,我们还以为他是个山东大汉哩!我们请他谈谈当年受阅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融冰 《党史博览》2014,(8):F0002-F0002
正1984年10月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上演。绚丽的彩车,整齐的方队,威武的坦克,还有首次亮相的洲际导弹和卫星,依次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突然,人群中一阵喧闹。"小平您好"——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着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横幅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张志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制作的。从1984年上半年开始,他们就在为国庆游行作准备。作为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