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依附理论的组成部分,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论点将依附理论分为“不发达的发展”论,“发展障碍”论和“依附性发展”论。这种分类法的缺陷在于把美国学者弗兰克的不发达理论和分析方法跟基本观点完全不同的拉美学者的依附理论归入一类,造成了弗兰克是依附理论创始人、拉美学者只是依附理论继承者的假象。另一种观点认为,依附理论可根据不同的学术机构分为“拉美经委会学派”和“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学派”等。这种分类法同样不可取。因为,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拉美经委会内部涌现出的依附论者也分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等不同的学术流派。因此,较有说服力的还是,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将依附理论分成两个理论体系,即运用马  相似文献   

2.
关于巴西社会性质,目前有“依附性的”、“前资本主义残余严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等发达的”、“欠发达的”、“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经济畸型发展、存在封建残余和对外依赖等特点的”资本主义社会等等提法。研究学者们的这些看法,可以发现其共同点为都确定巴西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差別在于或者对巴西资本主义发展自身的特点强调了某个方面,或者对巴西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程度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3.
对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社会性质,目前有“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依附性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型资本主义”国家等不同看法。我认为,这些看法与其说是对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性质所下的结论,不如说是在确认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前提下,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在国家分类上  相似文献   

4.
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是发展经济学中激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为穷国说话,兼收并蓄激进学派其他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因而,阿明的不平等发展论在这一学派中更具典型性和系统性。阿明理论中的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就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心和外围属于同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发达和外围的不发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世界规模的资本积累──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外围资主义的不平等发展是中心与外围关系的历史产物,是有利于中心的持续的资本积累的结果。阿明从世界规模的资本来考察这一过程,这就避免了单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影响较大的几种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理论学派很多。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拉美成为西方理论学派传播最广的大陆。下面择其主要者予以介绍。一、经典理论学派,亦称传统理论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其主要理论是“国际权力均衡论”或称“均势论”。这个理论学派历史悠久。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该学派一直很活跃,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不乏其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梅特涅(1773—1859)、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1815—1898)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均势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依附理论的过程中,如何评价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弗兰克的理论究竟是什么理论,为什么弗兰克要把自己的理论称作依附理论却又遭到被他称为同行和朋友的依附论学者的严厉批判,为什么人们在研究或评价依附论时总要将弗兰克的理论同真正的依附理论相混淆,为什么人们对弗兰克的评价如此不一致,从“最早的依附论者”和“依附理论之父”,到依附论的“传播者”或“歪曲的模仿者”,最后又被看作是依附理论的否定者或反对者①。要弄清这些问题,有必要给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寻  相似文献   

8.
属于民族心理学派的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各种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它们并不必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所共有。……我们只有首先理解一个社会在情感上和理智上的主导潮流,才得以理解这些行动所取的形式。”笔者赞同这一立论。本文试图从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传统的浪漫气质与拉美当代小说成功的关系中引出如下结论:造成拉美当代小说轰动效应的因素不仅来自当代,来自变革,而且也来自传统,来自稳定;两者结合的机缘和方式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学派, 法家在汉以后渐趋消亡, 但法家各派学说却融会在儒家思想中, 始终 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治久安。其中, 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创设了“法”、“术” 、“势”相结合的 “法治”理论, 为大一统的秦王朝确立了治国方向。而秦以“法律的恐怖统治”而亡国, 也给后世留 下了深刻而长久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性质问题,国外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关于拉丁美洲国家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以及依附性“资本主义”国家等观点,实际上涉及的是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与其他地区的资本主义的异同点问题。而且上述各种观点所涉及的领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 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 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 遍增强, 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 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 “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 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 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 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巴西现代化实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西不仅是拉美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也是拉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自 1 9世纪 80年代末起 ,巴西开始启动现代化系统工程 ,经历了一个漫长崎岖的过程 ,围绕工业化这一主旋律 ,先后跨越了“西化”“巴西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巴西现化化”四个阶段。这是一个不断进步、至今尚未完成的过程。巴西的现代化以欧洲“社会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尤其以拉美发展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世界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为背景和发展契机 ,以打造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与工业社会为目标 ,主要采取高效率的、非均衡的工业化方式 ,逐渐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国演化成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国。因此 ,工业化不仅是巴西现代化的主旋律 ,也是巴西现代化的实质所在。巴西工业道路既不同于美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也不同于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 ,而是根据巴西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混合型工业化道路 ,呈现出突出的计划性、深刻的内向性、鲜明的赶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评美国主流学派之美日同盟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20世纪90年代强化后美日同盟的未来发展,美国学者提出了“维持同盟现状”、“适应日本的崛起”、“渐进主义”、“成熟的伙伴”等观点,其中对美国新政府影响最大的是“阿米蒂奇-奈报告”,这一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基于美英特殊关系的模式提升美日双边安全关系,并确定有6个领域需要作重大调整才能创造一种成熟的伙伴关系和持久的美日同盟。这些主流思想学派存在着一个共同观点和目标,即都支持美国政府维持或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他们都认为美日同盟对于亚太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两国的安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必须予以维持或强化。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最近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热门、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言必谈“新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但您真的了解“新经济”吗?什么是“新经济”?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而且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而这“三低一高”正是多少年来各国经济奋斗的目标。什么是新经济@樊宏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帝国主义极力散布“殖民主义已经死亡”的谬论,到处宣扬今天的问题只是所谓“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妄想借此掩盖帝国主义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根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邪教”在东北亚地区呈泛滥态势。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各种“邪教”组织纷纷出笼,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邪教”的产生是国家经济发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富贵病”,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造成的。因此,作者建议东北亚各国应在精神文明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消除弊病。建议东北亚各国不仅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应该抓精神文明比抓物质文明要“先走一步”,以使两者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以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继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和70年代的滞胀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一般认为,调整阶段将持续至本世纪末。作为这一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带根本性、转折性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 ,拉美地区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目前地区平均失业率超过 8% ,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表现为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非正规经济部门和传统服务业。因此 ,收入分配进一步向高收入阶层集中 ,社会贫困化程度加剧。拉美社会贫困问题由以往主要是一种农村现象转化为主要是一种城市现象。拉美社会形势恶化有多方面的原因 :80年代严重的经济衰退及经济调整引起的高通货膨胀 ;90年代中期起国际金融动荡引起的经济滑坡 ;某些经济改革措施产生的负面效应 ,等等。近 2 0年来 ,拉美国家在如何处理社会问题方面存在着两种学派 :新自由主义学派和新结构主义学派。拉美国家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结构主义依附理论结构主义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于拉美经委会结构主义学派内部的一种理论,它是在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即发展主义开始衰落的情况下,在该学派外部的“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批评和内部结构主义者自我批评的推动下发生的理论更新。拉美经委会内部对发展理论的批评首先是由智利经济学家阿尼瓦尔·平托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不久,另一位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的新媒体时期, 是公共关系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其标志是“关系管 理学派”成为当前主流的公共关系理论典范, 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从认识论来看, 新 媒体建构的“熟悉的陌生人全球社区”, 使建立社会信任关系成为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从本体论 来看, 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传播转向关系, 传播、关系和管理三个核心概念的地位作用 发生变化;从方法论角度看, 公共关系理论建构从策略方法转向伦理方法;从价值论角度看, 公共关 系理论范式从降低成本范式转向增加收入范式, 公共关系成为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同样重要 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