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丰富在京台生的业余生活,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了解社会的机会,北京市台联于2001年6月16日至17日,组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北京高校的台湾学生一行40人,赴唐山参观抗震纪念馆、唐山新城和台资企业并浏览了清东陵。  如今的唐山已很难找到大地震的痕迹,宽敞的街道、高耸的大厦、熙攘的人群。唯有来到抗震广场,看看高高矗立的抗震纪念塔,才使我们想起了那场迄今为止最惨烈的天灾。同学们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馆内展区分3部分:震前唐山、抗震救灾、今日唐山。大家无不为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顽强精…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 习近平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他强调,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5):36-37
30年前那场7.8级的强烈地震让百年工业城市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24万城乡居民遇难,16万多人伤残。30年过去了.唐山没有被这场灾难毁灭.而是在一片瓦砾上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4.
前进中的唐山妇女王汝云唐山妇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她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她刚毅、美好的性格,燕山脚下的黄土地赋予了她宽广而又博大的胸怀。20年前那场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给唐山妇女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磨难,灾害面前,英...  相似文献   

5.
30年前唐山的那场大地震,顷刻之间,24万个生命化为乌有.事件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而那种对生命瞬间消失的震撼却令人越来越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6.
一三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曾经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夜之间,唐山化为废墟,死亡二十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九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八百五十一人。在一代中国人的记忆里,这场灾难是一场可怕的噩梦,而对于唐山人,则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人们将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1976年7月  相似文献   

7.
宋连生 《中国减灾》2011,(4X):26-27
<正>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空前巨大的突发性灾难。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是第一个赶赴唐山灾区的中央领导人,他肩负党中央交付的重任,带着毛泽东主席的嘱托,是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  相似文献   

8.
于山 《时事报告》2013,(11):38-41
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唐山在震后第一个十年,创造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第二个十年,在改革开放晚于全国十年的情况下,跨人了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行列;第三个十年,唐山进人了快速发展期,经济总量位列全省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刘迪 《今日广西》2010,(15):52-53
现实中,一个国家越发达,就越难以承受哪怕一个局部的打击。 最近国内拍摄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触动许多惨烈记忆,更引起很多思考。那场悲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假如大城市再次发生类似悲剧的话,我们是否能从那场浩劫的教训中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8X):10-12
<正>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废墟。2010年7月,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席卷中国银幕,记忆的片段又开始在人们的脑海中翻腾。在唐山地震和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经历灾难之后的聚散别离的故事:当那场巨大劫难降临时,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四口之家从此天各一  相似文献   

11.
当年唐山地震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如果将32年前唐山地震时的"抗震救灾"与这次汶川作对比,不难看出政府执政观念、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1976月7月28日,是个不能让人忘记的日子。一夜之间,唐山变成了一座末日之城。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在酣睡,突如其来灾难使无数遇难者没有准备,没有反应,更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永远坠入了死亡的深谷。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调集一切力量支援唐山抗震救灾。数十万解放军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医疗队纷纷开赴唐山,全国性的大救援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剧痛中的城市——回首“7·28”唐山大地震  相似文献   

13.
正2016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2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和一些省、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丁关根、吴邦国、迟浩田、宋健等参加了纪念活动。7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相似文献   

15.
正唐山地震过去40年,当初幸存的人们,早已青春不再,韶华难寻,他们的新生伴随着新唐山的崛起,40年青丝变白发,40年一路的风雨兼程。如今年逾花甲、年近古稀的他们,对生活有着别样的感悟,有满腹的话想对自己的家乡说,想对自己的儿孙说。而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年轻人,也一代代继承着父辈的灾害记忆,将防震减灾的意识深植心中。作为今后唐山的建设者,这些年轻人定会将居安思危的理念,融入建设更好唐山的未来蓝图中。  相似文献   

16.
安澜 《中国减灾》2011,(7X):4-8
长歌当哭,应该在痛定之后,10年、20年、30年、35年了,唐山人民对于那场浩劫的记忆是否已经"痛定"?如今,我们追忆,我们祭奠,都是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强调指出,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入汛以来,湖北省连续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房屋倒损严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唐山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做好我省因灾倒损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帮助受灾农户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8.
袁威 《中国减灾》2013,(5X):45-45
<正>这些天来,晚饭一过全家就会匪坐在电视机前,关注雅安抗震救灾的新进展。爸爸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妈妈报道过汶川灾后重建,我虽然出生仅十一个年头,但也赶上了汶川和雅安地震。爸爸、妈妈总会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解读雅安抗震救灾的新亮点,让他们体会最深的就是"科学施救"。但是,我和他们思考的方式不一样,也许我看科幻作品多了,想的更多的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31)
正从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唐山这座历经劫难的伟大城市,一直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辉,它堪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一座丰碑。提起唐山,人们印象更多的是那场地震劫难,随着京津的崛起,唐山的往日辉煌似乎已湮没于历史。然而从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这座历经劫难的伟大城市,其实一直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辉。在2018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华北重镇唐山以6项遗址在城市中排名三甲,其在近代的工业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8,(11):4-5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离开四川地震灾区返回北京前接受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集体采访时说,无论从破坏性,还是从波及范围来说,四川汶川地震都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超过了唐山大地震。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必须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克服重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