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导读: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中成熟可行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完善相关程序规则,促进诉源治理、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创新在线诉讼模式,着力解决纠纷化解渠道不足、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匹配不精准、诉讼流程和方式不便捷等问题,助推司法质量效率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26):F0004-F0004
20个春秋,20载耕耘,山东省诸城市司法局龙都司法所所长兼龙都街道调委会主任邬明洲工作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上,将赤胆忠心默默奉献给了人民调解事业,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99%的纠纷经悉心调处实现案结事了,他防范化解了“民转刑”案件16起、群体性事件9起,为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全省模范司法所长”,“十佳优秀政法干警”、“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相似文献   

4.
认真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更加重视涉农案件的办理,进一步发挥好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司法职能;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队伍管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实现了诉讼与非诉讼的无缝对接,是一次重大的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其司法运行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维权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家专门就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司法保护也进一步加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然而,在农民工的户口、待遇、子女就学等老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时,去年下半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回乡,涉及农民工的用工合同纠纷、土地纠纷增多,司法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韩红俊 《前沿》2010,(2):74-77
民俗习惯是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依据,与国家法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合作与补充。传统社会和现代法治之间的裂隙、法律的漏洞或不确定性为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达到了解决纠纷的目的,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如何将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达到规则之治和解决纠纷的统一便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乡风民俗是民间社会中自然形成并长期得到遵从的一种有效的习惯性规则,经常被应用于解决纠纷和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基层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将乡风民俗引入司法过程,对其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甄别适用和司法审查救济机制,从而更合理地实施案件裁决,更好地实现民事审判目标已成为当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黄震 《浙江人大》2011,(Z1):36-38
司法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众多矛盾和纠纷?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摆在面前:一种是继续强调司法专业化改革,另一种则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民情,以调解作为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界对于传统中国司法的研究逐渐升温。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司法外部体制构造和内部审判架构的制度性描述,分析得出传统司法体制上的集权主义、裁判依据上的引经断狱、纠纷解决上调解息诉和司法裁判的不确定性等四大特征,认为中国传统司法是具有工具性的司法权,而非居中判断权。因此,当代司法实践借鉴时需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11.
周晖国 《群众》2009,(6):48-49
去年以来,南京市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经济纠纷明显增加。面对困难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司法任务,南京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市委“保增长、促转型”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化解纠纷,一大批涉诉企业在司法帮助下通过重整程序获得新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林权纠纷是新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我国在法理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林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包括民间性、行政性和司法性纠纷解决机制。但这些机制在观念认知、制度安排和方式方法上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多元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吴晓燕  赵民兴 《人民论坛》2012,(11):180-181
美国社区调解制度是以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和社区邻里纠纷等人际纠纷为目标的非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典型代表。研究美国社区调解制度对于改造和完善我国的社区人民调解制度,实现我国司法纠纷解决机制和非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沟通和相互补充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治湖北”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湖北”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具有一致的目标、共同的指导原则和价值理念,在“法治湖北”中构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既是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符合湖北省情的。构建湖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完善行政ADR、民间ADR,进行司法性ADR的改革尝试;同时以人为本、根据我省实际创建特种ADR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益突出的信访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消极因素。信访困境的产生,是长期以来种种社会问题积淀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根源涉及经济与政治体制、民意表达与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信访制度必须进行法治化改革,宏观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微观上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彰显司法权威.维护信访权与惩治滥用信访权并重.  相似文献   

16.
调解——反悔——上访——再调解——再反悔——再上访……很多简单的矛盾纠纷,就这样在周而复始的反复中一拖再拖,矛盾不断激化,最后成为信访重点督办案件。2007年1月,甘肃省定西市中级法院联合定西市司法局创设了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结束了当地长期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调而难结的历史。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改革推动人民调解制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减少了法官和当事人的讼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改革的先行者定西市中级法院,还是将定西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的最高人民法院,都面临着程序问题的瓶颈。改革者希望,非诉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制度的建立和推广,能够成为法院诉讼文书和司法统计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4,(1):94-94
魏昊、杨瑞萍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5期撰文认为,近年来,由于信访和司法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大量社会矛盾纠纷集中通过信访化解,严重制约法治社会建设。应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在阐述现行信访制度及其工作机制功能定位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弊端和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信访与司法契合的路径,旨在推动信访、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信访、复议和诉讼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统一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司法应对已进入理论和实践视野。金融危机对我国司法领域造成了冲击,中央和地方纷纷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司法应对能力,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宏观上的加强措施和微观上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前沿》2014,(3):69-71
分析科技与司法的关系,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互动形式。科技与司法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但司法事实认定、审判方式改革、科技纠纷解决等领域为两者提供了耦合互动的基础。坚持知识体系的平等地位,通过对话和交互主体性实现互相诠释、互相理解,可以形成科技与司法的耦合机制,确保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乡村司法治理形态的转型,不仅未能使我国基层的各类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反而由于基层行政、资源短缺等压力的存在,导致当前我国乡村司法不能做到依法治理。当前乡村司法改革不应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应正确处理"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种乡村司法机构,围绕法治健全各项机制,保障我国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