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科学配置教育编制资源,是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岛市崂山区委编办坚持以“优化协同”促资源配置,以“数据赋能”促精细管理,以“建章立制”促教育发展,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机构编制智慧。一、优化教育编制资源配置的实践创新(一)坚持优化协同,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一盘棋”一是统筹谋划,优化管理布局。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机构与行政》2023,(5):34-35
<正>近年来,莒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蹚出一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莒县路径”。一、机构布局有统有分,激发教育资源协同发展活力坚持自上而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着力构建具有莒县特色的教育发展格局。一是坚持党管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为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优势,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淄博市统筹全市编制资源,创新“一基一链四支点”体系,为引进各类人才提供编制保障,促进编制资源高效转化为人才资源,推动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一、筑牢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基础,建立人才编制周转使用管理新高地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配力度,盘活用好各类编制资源。一是建立行政事业编制周转专户。  相似文献   

4.
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化.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立足重庆现实特点,发展重庆未来个性;需要突出基础教育重点,抓好职业教育生长点,建好高等教育支撑点;需要坚持制度创新,统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保障优质教育供给;需要振奋精神,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城乡教育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正>保障教育需求,推动教育公平,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内在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编制总量范围内,科学核定教师编制数,实现编制效益最大化,保证“双减”走深走实,是摆在机构编制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落实“双减”责任的主要做法(一)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兼顾,优先保障教育编制资源。一是高点着力,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聊城市茌平区委编办在实践中探索实施“123”管理模式,即通过坚持一个原则严格编制使用,突出两个领域保障教育需求,抓实三项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制约全区教育事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断探讨和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8.
《机构与行政》2023,(12):15-16
<正>泰安市积极响应深化“优编强基”改革部署,大力实施“优编强教”工程,在管理体制上优先谋划,在资源配置上强力保障,在支持政策上全面配套,向编制人员结构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难题堵点开刀,着力强化机构编制资源的支撑保障作用,助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教育创新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进行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锋 《求实》2006,(12):103-105
营造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又是难点工程,在营造文明乡风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瓶颈认识误区制约了文明乡风的培育,这是“认识瓶颈”;先进文化还未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瓶颈”;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这是“硬件瓶颈”;教育资源匮乏、精英人才流失,这是“人才瓶颈”。要破除这些“瓶颈”,培育健康文明的乡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 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意义重 大而深远。 一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必须做到七个坚持 、 , (一)坚持以 经济建 设为 中心。 我们党 执政 兴国的 第…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彰显。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实关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呈现鲜明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现了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让人民满意”是教育的本质规定,实现教育公平是价值取向,实现教育强国是最终目标。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发展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教育、科技、人才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编制管理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形成,经过多个阶段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教师编制管理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健全、编制标准陈旧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多方面问题。面对未来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要求,教师编制管理需要适应“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形态,在体系内容、测算方法和管理理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机构与行政》2022,(7):36-37
<正>近年来,济宁市委编办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统筹、动态调整,汇聚编制资源“源头活水”,激发改革发展不竭动力,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一、做优管理软环境,重点配置促发展积极探索编制资源与现实需求精准对接的科学手段,优化结构、集约利用,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倾斜到重点急需领域和发展一线。  相似文献   

16.
重庆直辖以来,九龙坡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以中梁山山脉为界的东西部地区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并未根本改变,这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规代化”的奋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西部新城建设。一、加快西部新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新城建设全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鑫 《世纪桥》2024,(5):85-87
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得以革新、提质增效的重要工程。协同育人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各学段思政课的互补衔接和渐进递升、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凝聚提供有力支撑。今后应在明确思政课“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积极探索思政课“何以一体化”的建设路径,为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同向同行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18.
梦想是对未来的期许,梦想变为现实,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走。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鉴于河南教育需求大省和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省情特点,教育事业发展有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克服,如何提升教育资源效益成为突出问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正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机构与行政》2024,(1):18-20
<正>2023年,青岛市委编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优编强基”改革,聚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创新编制资源管理制度,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把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事业发展的主战场,投放到关系民生福祉的关键点,为推动青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坚实保障。一、围绕“学有优教”重保障,促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天门市教育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方针,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促进天门教育和谐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