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时期,并相应地把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梁启超:《中国史序论》,载《饮冰室文集》卷34,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5页)。无论这第三阶段始于何时(梁氏大概是以18世纪末的“海通”为开端),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  相似文献   

2.
韩戍 《南风窗》2012,(17):100-100
在现代中国的报刊史上,天津的《大公报》和上海的《申报》是一北一南的双峰。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两份大报,因地域、主事者理念、撰稿人阶层和阅读对象的不同,它们呈现出的舆论特征,以及对现代中国的舆论走向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大公报》地处北方,以平津的专家学者为依托,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精英面相,带有京派的大气、深沉和厚重。《申报》地处上海,以一般绅士和市民阶层为读者,受西方文化熏染,在言说方式和气度方面体现出婉约、精致的海派风范。其中,《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申报》的"自由谈"版块是最能体现两家报纸风格特征的代表性版面。将两份版面抽离出来,放到现代中国舆论空间的语境之下,分析他们的作者群、言说内容和话语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两种不同的舆论面相。  相似文献   

3.
谁是新青年     
在经历百年来的挫折困苦之后,对于中国人而言,心怀希望本身即是历史的酬劳。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感叹中国人的衰老:在中国,人多以“少年老成”相谓,而在英美等国家,却以“年长而勿衰(Keepyoungwhilegrowingold)”相勖。“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  相似文献   

4.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历来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006年11月,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中埃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和非洲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并希望埃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埃及在非洲大陆享有历史与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政治与外交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地位”。与此相应,埃及也能够在中非合作中发挥三个方面的“有效作用”,即“政治合作中的带头作用”、“经济合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及“文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容志行与选民见面,将与作家岑桑竞选该区代表席位。”这是1987年2月11日,香港《大公报》、《明报》、《文汇报》等几家报纸同时发表的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1986年底,广州市各区开始了三年一次的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由于这次选举是在党中央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背景下进行,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容志行与岑桑刚好同在东山区第39选区。这一选区是名人荟萃的地方,有知名作家李士非、廖晓勉、黄秋耘……也有体坛名将亚运会网球女子冠军李心意,棋坛名宿杨官磷,矮脚虎赵达裕,还有正在印度新德里挥拍争夺39届世乒赛冠军的江加良……于是,  相似文献   

6.
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著 ,在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上已经林林总总 ,不下数百种。近读王天玺同志的新作《“三个代表”兴中华》 (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 1月版 ) ,眼睛为之一亮。其主题之鲜明 ,创新意识之强烈 ,政治理论之充分 ,讴歌激情之高昂 ,文笔表达之酣畅 ,使得我一口气将它读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作不同的具体表述。作者没有拘泥于规范性用语 ,而是概括为三个字 ,即“兴中华”。我以为这是准确的。说“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发展” ,说“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与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我怀有最深感情的是河南。河南,是我的家乡。无论关于河南人有多少“段子”——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董存瑞炸碉堡”和“造假导弹”,我的乡情依然不改。促使我们去做一组关于河南文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河边上的中国》一书在知识界的流行,使我们感到,河南这个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具有透视传统文化和中国底层社会的标本意义;其二,近一年来河南发生的许多新闻,引起了全国性的震撼。从焦作到洛阳大火,从“郑百文”风波到“毒大米”事件,河南的新闻,成为中国的新闻。因此,聚焦中原,从某个角度说,也是在透视中国,透视传统和文化。许多现象发生在河南,但并非河南所独有。河南,是古老中原文明的象征,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包袱很重,在相当一段时间又深受计划经济和“极左”思想的影响。河南要走上现代文明之路,比起不少沿海地区要花更大的力气。我们谨此祝愿:河南能够在市场经济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8.
那不是张建生吗?他不是于去年八月间骑单车作环球旅行了吗?怎么他的身影又出现在街头?单车闯世界 1985年8月10日上午,34岁的《大众电视》杂志社记者张建生,与31岁的浙江电视台记者闵曙光,踏上征程,开始了为期两年、行程五万多公里的自行车环球旅行的壮举。行前,他们充满信心地说:“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做些具有开创意义的事情,要让全世界看看中国八十年代青年的崛起和信念!”一时,海内外舆论界纷纷发表评论——《杭州日报》:“这样一项有胆识、有组织的世界环球旅行,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首次。”香港《大公报》:“这是一次勇敢的壮举,反映了国  相似文献   

9.
“以搭桥和沟通为己任”,“在夹缝中找出新路来”——广州《南风窗》杂志在新闻改革中大胆探索的新鲜经验,引起了中国新闻界高层人士的重视。9月12日,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南风窗》杂志办刊实践研讨会”。《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杨翊、王飞、李普、杨子才,中国新闻学会常务副会长钱辛波,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代所长孙旭培,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甘惜分教  相似文献   

10.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一说到美人计,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美女,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也。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作为三十六计之一,美人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传奇色彩,常引发倾城倾国之乱,以致有“祸水红颜”之说。  相似文献   

11.
《大公报》之可贵者 乃在与时俱进而不媚时。既符合时代潮流,又保持其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3.
陈中 《南风窗》2010,(10):2-2
<正>25年前,1985年4月,《南风窗》创刊。其时,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正在探索中试步前行,因"启思想之窗,搭沟通之桥,吹清新之风",《南风窗》被读者称之"华不失实,活而不邪","带来一股新闻改革、观念更新的清风"。创刊伊始,  相似文献   

14.
10月22日央视的这一条短新闻肯定会是很长时间内单字含金量最高的新闻。新闻的内容只有十几个字:“《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暂停实施”。而这一条新闻带来的,却是第二天沪深两个市场所有股票的几乎全面涨停板。这十几字平均每字的含金量达到了数以百亿元计。本刊2001年9月下半月试刊曾发表《资本市场闯大关》一文,全面地分析了《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出台背景和动机,  相似文献   

15.
张以庆,1954年出生于北京。在武汉当过10年工人。1987年调入湖北电视台。现为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拍纪录片《红地毯上的日记》(1990年)、《起程,将远行》(1995年)、《导演》(1996 年)分别获得中国电视金童一等奖;《舟舟的世界》(1997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大奖及最佳编导单项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电影节等6项国际比赛提名奖;《英和白》(1999年)获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音效奖,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最佳编导奖。《幼儿园》获第10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2002年, 张以庆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长江新闻奖”,为湖北省获此奖项的第二人。  相似文献   

16.
在年轻人讨要赠言时,陈锡添喜欢送人“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对陈锡添来说,最大的机遇莫过于邓小平1992年南巡深圳时,被深圳市指派为惟一的文字记者。当年3月26日问世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使他一举成名天下知。 文名之盛,使人淡忘了他的“官身”:写“东风”时,他已是《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过了几年,他又先后被任命为该报总编辑和《香港商报》总编辑。 近日,我们作为《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陈锡添烹茗谈心,在谈论新闻传播学术问题之余,陈锡添聊兴颇浓地叙谈往事。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列宁在1921年10月14日撰写的、《真理报》10月18日发表的《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世界历史意义。他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十月革命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这个伟大的日子离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 历史证明确实是这样。在今天当我们纪  相似文献   

18.
张港 《法制博览》2008,(7):37-37
《史记》记载,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赵国失败,40万降卒被秦军“坑杀”,从多种古籍对这事的记载看,这不应该是虚构的,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事件。有人认为“四十万”系“十四万”之误,但学界多取40万之说。这次“坑杀”一直被理解为:活埋。因为这样,长平之战就更血腥了。但是细究此事,活埋之说,却极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记者无国界组织”发布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称,台湾地区的新闻自由超越了美国和日本。追溯台湾新闻变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其自由的状况及其表现形态差异很大。本文从戒严统治时期、解严后及政党轮替后三个不同的时期,梳理了台湾新闻的历史变迁,并探讨其现实困境的成因,以期为理解台湾新闻开放的历史与审视其现状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20.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