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新时代,郑州推进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亟须提高自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为切入点,紧密结合郑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际,着力分析探讨目前郑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当下郑州社会治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最突出反映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效能上。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是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在此视角下,本文阐释了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社区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推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智慧治理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目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体系构建还存在碎片化问题明显、制度建设水平薄弱、数字化赋能不足等问题。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重视智慧治理制度建设,坚持数字化赋能原则,进一步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5.
老旧城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向现代化治理迈进的关键,在实践中面临着商居矛盾尖锐的顽疾.成都市泡桐树街以社会组织共同体重塑老旧城区治理顶层设计、以精神文化共同体提升老旧城区治理内生动力、以生命有机体推进多元主体高度互嵌与全方位互动,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共同体引领老旧城区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为破解老旧城区商居矛盾,推进老旧城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成都样板.  相似文献   

6.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客观逻辑,是应对新时代社会矛盾风险的路径选择,是新时代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基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与问题分析,杭州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六和工程",提升"六大能力"的框架思路,并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明确了找准定位、准确把握三对关系,健全机制、"三化"牵引强力推进,系统推进、四个层面重点突破等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人类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跃升,科技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社会治理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以乐山市“雪亮工程”建设为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乐山市“雪亮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同时,还发现其存在视频基础仍然较弱、联网壁垒仍然牢固、数据应用手段较少、实战应用仍然不够等问题。针对“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建设;严格标准规范,健全监控网络;聚焦服务一线,破除数据壁垒;落实运行保障,推动实战应用;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的创新,确保跟上时代节拍、堪当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战的重要通道,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现。东营市积极探索市域之治,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注重联动融合、强化科技支撑,丰富拓展市域社会治理的核心内涵,构建起“顶格推动、多方联动实体实战、共建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的“东营逻辑”,探索出市域社会治理的东营样板,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十八大以来,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我国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增加了变数。疫情防控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的特征。公安机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必须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常德市以智能化为重要抓手,通过搭建智慧平安平台,全面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效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目标由分割向整体、主体由碎片向协同、过程由粗放向精细、效果由悬浮向实效转变。常德市初步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新模式,今后要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市域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蕴含着法治化元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理基础是依法治国、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理论,需要完成制度建设、确保治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治理结果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通过实证化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其原因在于立法不完善、缺乏法治思维、执法缺少监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路是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文化体系,确保市域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语境下,城市治理与区域治理通常是彼此割裂的.西柏坡会议确定城市发展的优先性,基于政治优先、资源集聚等优势,城市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治理机制,也形成了区域性的治理高地.20世纪80年代市领导县体制实施以后,城市治理开始进入市域治理时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城市治理在制度与技术方面的积极推进,完成了市域治理向区域治理的创新扩散.随着技术与制度的完善,作为城市治理到区域治理中间环节的市域治理成为消除城乡不平等和区域不平等的核心环节;同时,城市治理机制的区域扩散表明,城市、市域、区域治理并不截然分离,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治理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区域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市域治理、区域治理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新目标。对A省4个试点城市的实证调研表明,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和培育,人人尽责的行动要求在治理主体间广泛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何在治理主体间全面确立共同体理念认知和如何有效展开共同体建设行动。未来,可以通过增强共同体理念的公众认知、细化责任内容,全面确立“人人有责”的治理理念;激发参与动力、增强参与能力、强化配套保障,更好落实“人人尽责”的行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余杭区作为杭州市域范围内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突破市域社会治理传统瓶颈的关键。基于基层政府与公众协作在余杭区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探索,健全党建统领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协作沟通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优化"政社互动"机制、创新线上协同治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培育机制等,应该成为未来市域社会治理中基层政府与公众协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从政治维度、法治维度和技术维度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进行考衡,对于我国警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警治模式是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形塑的,大体经历了社会管制模式、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三个阶段。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秩序、处理社会事务、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社会治理职能愈加凸显,也必然面临新的变革需求。建立服务型、法治型、智慧型和融合型的多维警治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县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场域,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基本方向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了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浙江以矛调中心建设为牵引的县域社会治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从价值、主体、方法、规则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四川省乐山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细化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全面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支撑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市域特征较为集中和突出,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更加紧迫。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着力于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数据治理,通过打造指挥有力的“一中枢”,织密社会面防控“三张网”“四道圈层”,在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并对防控治理格局如何跃级提升进行了展望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本文通过对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分析,阐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依照法律治理社会问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