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队》1994,(11)
共和国代主席和他的儿子1975年春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患病住院了。一天,周总理去看望他,董老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见他一面!"周总理问:"谁啊?"董老说:"曾凯旋!"提起曾凯旋,周总理自然知道他与董老的关...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不置家产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独立和自由奋斗了 40年,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却没有为自己和子女家属置办过田地财产。他逝世后所留下的遗物只有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 2000多本书籍杂志。   董必武收礼付款   1964年 4月下旬,董老到武汉视察, 5月 8日去麻城重访他昔日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并邀请旧友到龟山风景区游览,品尝名菜,畅叙友情。农场工作人员请他为“龟山茶”题名,离别时送他两斤“龟山茶”,董老当即叫秘书付款。农场负责人说:“这是我们特意送给您老人家的,不要钱 !”董必武说:“我之所以收下…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同志生前曾对自己作了三个包含哲理的比喻:第一,他说:“自己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擦桌子,我就去擦桌子,这也是一种需要嘛。”第二,他说:“演戏时元帅、大官上场,有四个拿小旗的分站两边,这叫跑龙套,我一辈子就是做这个的,不要小看跑龙套,跑龙套也要认真,不然也会搞成一边一个,一边仨哟!”第三,他说:“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钹、有司弦。我呢,就是那个敲边鼓的。”这些生动的比喻,充分体现了董老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1954年夏,担任中央政法委党组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住在武汉市东湖客社寓所。一天午后,董老的亲堂弟董献之和几个红安县亲戚来访。其时,董老正在接待他16岁同期考中秀才而年长他9岁的乡友李愈友。董老笑着起身,说: “都是乡里乡亲的,都坐,都见,莫见外啰!” 李愈友,字景韩,其意是景仰韩愈的文章和人品。李愈友与董老交谊深,其根本原因还不仅是乡友兼学友关系,而完  相似文献   

5.
董老克俭为公 董必武一生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三次出国访问,不仅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而且厉行节约,克己奉公。在个人生活开支上精打细算,把节约下来的外汇交给了国家。1945年,董必武第一次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到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从他亲笔记的收支帐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赴美期间的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这份收支帐目上写着:“董捐生活费美金1260元整”,“董捐交际费美金200元整”和“董交置装费美金1185元整。”董老把这  相似文献   

6.
忆董老     
张颖 《红岩春秋》2006,(4):36-38
七十年对人生来说不算短暂,有些人和事回想起来却那样清晰、历历在眼前。董必武同志——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董老,论年龄他几乎是我的祖父辈了,但我们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融洽、那样亲切,那个年代没有代沟啊!1939年5月份,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王明、博古、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从延安去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他们带领了一群年轻人,从延安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我是其中的一员,时年17岁的丫头片子,虽然当时我已经去延安学习了一年多,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领导人,当年延安很受尊敬的老革命“四老”——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我一个也未曾见过面,这次机缘巧合,能随林、董二老同车去重庆,真是惊喜万分。从延安出发时共有三大卡车的人,挤得满满的,而我却一个都不认识,车停第一站时,我才看见二老从司机驾驶室下来。我十分惊奇;这么大岁数了还和我们一起坐卡车,一路颠簸,据说要走十来天哩。但见他们精神健旺,谈笑风生。我们才听说这就是董老和林老,一路上他们经常和我们这批年青人说说笑笑,特别是问到我们的家庭和到延安后的情况,并记住我们的名字,董老特别对我说,不要叫她小广东了,因为你要长大的,那就不好改正了,就叫名字吧,老人家就真记住我...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3,(10)
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强毅力。到了青年时代,给他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被同学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董必武的“三不许”1949年11月,董老因公去南京,几位随员想把一辆“别克牌”黑色小车要来带回北京。董老得知后,提出“三不许”:“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从此,这个“约法三章”便成了董老和在董老身边工作人员的抗腐防变的座右铭。任弼时的“三怕”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相似文献   

8.
1944年的一个晚上,张友渔在重庆城内生活书店家中,徐冰突然乘汽车赶来。说董老叫他立即随车去红岩嘴八路军办事处,别的话,徐冰一句也没说。张友渔一看那严肃的面容,知道情况紧急,什么也没问,就赶紧上车跟徐冰走了。到红岩嘴八路军办事处时,董必武已在等候,一见张友渔就说:曾出卖过南委领导同志的叛徒郭潜,已经从广东来到重庆。因郭潜在南委时曾到桂林找张友渔联系过,这次来重庆,要带人来抓张友渔。我们打入中统机关内部的同志知道了这个消息,报告了董老,董老决定连夜把张友渔接到办事处。过了两天,果然有人到张友渔的住处“查户口”,张友渔…  相似文献   

9.
朱德与董必武 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就连朱德这样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人民老英雄也不能幸免于难。但人民不会忘记朱德,党和军队不会忘记朱德。每逢外出活动,比如参观,比如开会,掌声总是向着朱德拍响,群众和同志们都尊他走在最前。 这时,朱德忽然移动着手杖后退了。他站住脚,一手拄杖,一手去拉董必武,请董必武走前边。 董必武也朝后退,用双手“送”朱德在前走。 这样无声地谦让一下,董老终于先开口了。  相似文献   

10.
195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罗荣桓元帅,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以及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一行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湖南,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调查研究。他们下榻蓉园招待所。在招待所,聂荣臻元帅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大集体,小自由。个人活动,自己安排,大的活动,统一行动,由董老挂帅。”其他领导同志都赞成。董必武说:“看来我是少数了,我们党的规矩是少数服从多少,我服从多数人的意见。”2月2…  相似文献   

11.
一、参加编选和学习董老诗作的经过从1951年10月到1960年10月,我在董必武同志身边工作了10年。我的任务是帮助董老学俄语。后来董老达到了自由浏览俄文书报的程度,我就改做文件、信稿的起草,诗稿的抄录等工作。因此,我从1958年起开始接触董老的诗。一般是董老写好诗后,交我在笔  相似文献   

12.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对待子女,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严律教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情操,促使孩子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董老经常告诫子女:“遇事莫逞能,责己严于友。”他要求孩子不能有任何优越感,不能搞特殊化,更不准孩子以他的名义去谋取私利。他立了一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经“五朝敝政”,历千辛沧桑。他从一位清朝秀才,到一位人民领袖,从一位被敌人指为“乱党”分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从伟大领袖毛泽东,到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尊敬地称他为董老。董老一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摆在第一位。他克己奉公,立党勤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于律己:“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董老始终坚持建设好国家,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的宗旨。他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成天操劳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同时,他在生活上又特别严格要求自己。他反…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9,(1):55-56
仔细研究董必武同志,不难发现功勋卓著的董老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兼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少有的“清官”。1957年,董老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当时,他家住在北京钟鼓楼后的一个昔日王府的大院里。院子很大,有花园有水池,很气派。他的儿女们也都乐意住在这里。由于“高院”离此很远,每天往返不仅不方便,而且还需要很多人来送文件,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董老考虑着搬到离“高院”较近的中南海去居住,尽管当时中南海的房子较为窄旧,  相似文献   

15.
黄禹康 《世纪桥》2009,(10):32-36
千里寻妻泪沾襟 1960年10月,时任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千里迢迢来到江西瑞金。此次故地重游,主要是为了寻找失散20多年的妻子。在瑞金时,他同陈碧英有过一段美满幸福的夫妻生活,两人感情甚笃,长征时夫妻分离,此后再也没有听到陈碧英的音讯。说着,董老眼含泪花,动情地说:“这是个很好的姑娘,救过我的命。她比我小了20多岁。她要是活着,还不满花甲,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她。”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这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可他从不居功自傲。他曾把自己比喻为:一块破布;跑龙套的;敲边鼓的。他说:“我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你看它不起,你现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吗?抹布也需要的哟!”“演戏时,元帅呀、大官大场,有四个拿小旗子的紧随其后,这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个代表之一,是建党元老。年纪也比毛泽东、周恩来要大,德高望重,全党全军无不尊称其为董老。他怎么会给一个刚刚入伍不久的革命“小毛孩”亲自转送家信呢?  相似文献   

19.
深山  罗援 《党史博览》2022,(11):32-33
<正>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党内大家都习惯地尊称他为“董老”。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有“谍王”之称。大家知道,我党隐蔽战线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周恩来。但在研究我党情报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始终离不开董老伟岸的背影和神秘的侧影。从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到1947年3月,董老与周恩来一起战斗在武汉、重庆、南京等地,主管统一战线与隐蔽战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为保证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胜利地突破敌人封锁线,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留守苏区担任东线阻击任务,钳制敌军,掩护中央红军突围,并明确指令十月份以前汀州不能丢!一九三四年十月初的一个傍晚,项英同志(中央政府副主席、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和董必武同志(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从中革军委回来,商定派我立即前往福建,协助省、县苏维埃支援东线“河田阻击战”。当时我是中华苏维埃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巡视员。开始董老不让我去,因为工作走不开。项英同志强调说:“赖荣光同志原是福建兆征县工农检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