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前职务侵占犯罪中,犯罪主体身份为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案件较为突出,这类案件的案源大多来自于其他股东或出资人的举报,犯罪手段隐蔽,智能化程度高,共同犯罪或指使手下操作的较多,案情复杂,侦查难度大。对此,侦查机关应缜密初查,准确定性,在侦查中立足证据调查,恰当运用询问策略,通过查证书证材料寻找犯罪痕迹,并利用证据突破口供,最终查清犯罪行为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雇佣犯罪案件不同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雇佣犯罪案件中犯罪目的、动机与具体犯罪行为相分离的独特犯罪方式,使开展侦查工作时面临难以准确定性,侦查方向、范围难以确定,传统侦查模式和方法难以奏效等诸多挑战。必须强化侦查雇佣犯罪的意识,在准确确定案件性质、拓展侦查途径、选择正确的侦查模式、加强心理分析、锁定案件特殊性和加强审讯等方面明确侦查思路,实现侦查目标。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案件大多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行为人在作案前都有一定的反侦查思维准备.作案后则会利用虚假或更改财务会计资料来掩盖犯罪发生的事实,给侦查人员查办此类案件造成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通过对会计资料勘验在职务犯罪中的应用进行重点研究,探索公安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利用会计资料勘验进行侦查的具体方法,为公安机关办理此种案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论反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布阵的基本原则和范畴李德敏,张郁反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布阵,是指反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在组织指挥上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具体是指在贪污贿赂案件侦破时为有效发挥侦查效能,顺利突破案件并扩大战果,依靠组织指挥上的优越性,因具体案情而灵活运用谋略思...  相似文献   

5.
网络诈骗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互联网络对不特定多数人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单笔数额可能较小但累计骗得数额已达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刑事案件。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犯罪黑数大和调查取证难是其突出特点。针对案件特点,其有效侦查途径主要包括以网制网,实施信息化侦查;扩大线索来源,串并案侦查;进一步明确案件侦查管辖,强化侦查协作;增强侦查主体提取电子证据之能力。  相似文献   

6.
洗钱犯罪严重危害了我国金融管理秩序。洗钱犯罪作为下游犯罪,在侦查此类案件中常常遇到调查取证工作开展不顺利、上游犯罪难以查清、罪名难以确定、管辖存在争议等诸多困难,笔者结合实习期间参与侦办的一起涉嫌洗钱犯罪案件,浅析一下侦查此类案件过程中遇到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洗钱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前偷渡案件中犯罪手段呈现隐蔽化、组织化、智能化的特点,偷渡组织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犯罪集团,一般的侦查对策难以充分收集到深层次犯罪情报、证据及线索,难以对偷渡行为实施有效控制和打击。通过对我国南北边境沿海地区偷渡案件的调研发现,偷渡案件侦查工作中存在案件经营时间长、成本高、偷渡案组织者定罪有法律争议、取证难、缺乏国际警务合作等问题,针对这些偷渡案件侦查中的问题,需要以情报为主线,从秘密力量、内线侦查、技术侦查、阵地控制、国际警务合作等几个方面强化偷渡案件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8.
诱惑侦查是由侦查机关设置陷阱,在诱使侦查对象犯罪或自我暴露时将其逮捕或收集证据的一种特殊侦查方法,是侦破毒品团伙犯罪等案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特殊侦查手段,一旦滥用,就可能造成侵犯人权。公安机关应当严格限定诱惑侦查适用的案件范围、适用主体、适用条件、适用程序、适用对象和原则。合法使用诱惑侦查手段,既发挥其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也防止出现弊端,阻却其实施中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诈骗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网络诈骗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互联网络对不特定多数人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单笔数额可能较小但累计骗得数额已达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刑事案件。利用网络实施诈骗具有犯罪黑数大和调查取证难的特点。为此,应采取以网制网,实施信息化侦查;扩大线索来源,串并案侦查;进一步明确案件侦查管辖,强化侦查协作;增强侦查主体提取电子证据之能力的手段,加大侦破网络诈骗案件的力度,有效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0.
浅析诱惑侦查在毒品案件侦查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有着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同黑社会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刑警组织打击和防控的重点。毒品案件是刑事案件中的一类特殊案件,与通常的刑事案件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和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毒品案件在侦查中证据难以收集。因此,在毒品案件侦查中,诱惑侦查是行之有效的特殊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受托人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学界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的论争.不法原因委托人在委托财物被国家没收之前,对不法原因委托物仍然具有所有权;在不法原因委托的场和,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仍然存在值得刑法保护的委托信任关系;从处罚的必要性上来讲,受托人侵吞受托物的行为也值得处罚.因此,将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腐败现象最极端的表现形式,职务犯罪近年来日益猖獗。当前,虽然国家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学界、实务界对职务犯罪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有关职务犯罪的个别化、特殊化的研究,还显浅薄。当前职务犯罪的现状是:贪污贿赂等贪利性犯罪是职务犯罪主要的犯罪形式;案件具体情况逐步发生变化;职务犯罪向相关领域逐步蔓延。而防治职务犯罪的路径是:在立法上完善对职务犯罪的防控,从制度上建立高效的廉政体系,在战略上坚持惩治的原则,在战役上要立足兼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密取封缄委托物内财物行为的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受托者私下取走封缄物内财物的行为 ,是认定为盗窃罪还是侵占罪一直存有争议。界定刑法中占有的概念 ,明确委托者与受托者对封缄物的共同占有 ,分析受托者行为的秘密性 ,可对该行为给予较合理的定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存在着高发的态势。文章从证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贪污类、贿赂类、渎职类职务犯罪证明体系,并试图构建一个科学、客观的证据体系,以期为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侦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必将推动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革新与完善,促使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理念向“由证到供”型方式转变。当前职务犯罪呈现的新特征凸显适用特殊侦查措施侦破案件的必要性,并迫切要求立法上的支持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设立 ,对严惩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非罪、区别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及窝藏毒品罪 ,我们必须正确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界定及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7.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犯罪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如何理解和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一直都众说纷纭,也是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非法占有目的的不断研究,将有助于对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局面进行澄清;有助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非法占有目的的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18.
盗窃罪与侵占罪是一组排他关系的财产犯罪,二罪在行为方式上有区分界限。盗窃罪的行为方式不以秘密性为必要,不允许有暴力,平和地破坏原占有关系是盗窃罪行为的本质特征;非法占为己有是侵占行为,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是非法占为己有的进一步明确,并不是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易占有为所有是侵占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因而,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行为方式上的界限并不在于行为的秘密性,也不在于是否可以以作为的方式实行,而是侵害占有方式的不同:前者是平和地破坏原占有关系,后者是易占有为所有。  相似文献   

19.
金融诈骗罪的两个误区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但它一般不会从案件事实中直接反映出来,实践中常难于把握。故建议增设与金融诈骗罪相对应、但不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刑罚较轻的新罪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务犯罪立法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来审视我国职务犯罪的立法得失,有利于我国职务犯罪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