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众多的清官形象中,今天又多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七品芝麻官".特别是他那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更是令当今渴望民主的人赞赏.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5)
<正>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较突出去年8月,隶属湘西的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依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这一句反问,着实让人心寒过去,人们用"七品芝麻官"来形容官职小、地位低的"县官",这样算来,村干部连"芝麻官"也算不上,可以说是算不上干部的"干部"可如今,千万不要再小看这村干部了,村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重  相似文献   

3.
<正>这期"特别策划",我们为大家全文转载了人民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说的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事。沈浩,原本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2004年2月,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村党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4.
禾佳  高斌 《党建》2010,(8):34-34
在电影《第一书记》上映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沈浩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杨立新。杨立新说,接演这样一个角色,确实有压力。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演他,就要让人相信你就是沈浩。  相似文献   

5.
《江淮》2010,(9)
<正>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公映后,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学习沈浩的热潮,我们应该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和目标,结合单位实际和岗位特点,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七比七看"争先锋活动,努力争做沈浩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经济社会发展竭智尽力。  相似文献   

6.
<正>毛士兵出生在军人家庭,曾当过兵,当的是"士兵"。他1970年15岁时入伍到青海玉树,1975年退伍后安排在一个企业工作,1999年下岗,2000年通过竞争上岗,到解放西街文艺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是个"芝麻官",什么事情都管,比如家里没有煤气了、下水管堵了、房门打不开了、宠物狗把人咬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三期刊出介绍沈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后,不少读者纷纷给编辑室来信、来稿,表达自己对沈浩精神的敬佩之情,表示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从来稿中选了几篇,编成这组短文,以本刊专稿刊发。欢迎更多的读者赐稿,我们将陆续选发。  相似文献   

8.
创先争优     
<正>市直机关工委对机关干部学习沈浩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近日,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召开了"学习沈浩精神,做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暨《第一书记》观影座谈会。会上,市直机关工委号召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要学习沈浩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将个人发展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党和人民的要求有机融合;学习沈浩同志"想办事、办成事"的执著精神,学习他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对于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如何学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0,(5):54-54
<正>仝志辉在2010年第2期的《同舟共进》上撰文指出:媒体在突出报道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忘我工作精神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沈浩是如何使他的事业取得很大成就的。沈浩的工作中蕴含着治理农村的道理,这  相似文献   

10.
王胜利 《实践》2010,(4):14-15
<正>沈浩这个普通的名字孕育了不平凡的内涵,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面不倒的红旗,是一首长留天地间的浩气之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沈浩精神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学习沈浩刻苦勤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的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沈浩同志热爱农村,扎根基层,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直到临终前还  相似文献   

11.
正"功夫在诗外",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给他儿子诗中的句子,主要强调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把这句诗运用到预防腐败以及职务犯罪,移植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实际是指八小时以外违纪预防,不能就监督抓监督,更不能通过对党员干部业  相似文献   

12.
沈浩同志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沈浩精神,是顺应中国伟大时代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生成的一种崇高精神。其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是沈浩精神的精髓;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是沈浩精神的灵魂;改革创新、勇于开拓,是沈浩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沈浩精神的本质。沈浩精神,为我们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沈浩离开我们已经3个月了。在这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由沈浩猝然离世引发的各种话题占据了各类媒体的很大一部分空间,特别是在网络上,沈浩更是媒体工作者和网民热议的中心,形成了近年来少见的,以一位基层党员干部为全社会话题中心  相似文献   

14.
十日谈     
《当代贵州》2011,(21):7
党员干部何以让人"信得过、忘不了"日前,在学习宣传杨善洲、沈浩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广大干部要以杨善洲、沈浩为榜样,努力做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不了"的好干部。何以让人民群众"信得过、忘  相似文献   

15.
清瘦矮小的个儿、蜡黄憔悴的面容、一颠一跛的身影,一个忍受着骨髓癌折磨的"无品芝麻官",在偏僻的小山村默默无闻作奉献,殚精竭虑谋发展.他,就是仪陇县大寅镇楼房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生.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0,(7)
<正>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工作的6年间,不但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抓发展、惠民生,做好事、谋福祉,而且还廉洁自律,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村民们夸赞他:"沈书记一不贪污,二不挪用,又不好吃";"我们享的是沈浩的福啊!"  相似文献   

17.
葛阿梅 《广东党史》2010,(12):48-48
<正>我的父亲是个普通党员,党龄比我的年龄还大。父亲是个农村生产队的队长,他曾自嘲是"十一品芝麻官",在任期间评比先进,父亲几乎年年都是榜上有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晓鹏 《当代工人》2011,(19):9-9
与懒政、盲政、混政、蛮政和霸政相对应的是廉政、勤政。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沈浩,那个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岗位去世的好人。得知这个消息,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何会得到总书记的关注和悼念?这是因为沈浩在个人品质、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驱动下,为村民做了大量实事。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3,(8):25
村(社区)常务书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但在百姓眼中,常务书记起调解家庭纠纷的热心人,是帮助他们做建设规划的能人,是有困难就挺身而出、伸手相助的好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自常务书记制度在全省推广以来,老百姓怎样看待这些高职低挂的"外来人"?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随机走进了部分村社,听听群众是怎么说的。解决家庭纠纷的热心人谈起西山区纪委第八工委副书记、团结街道办大兴社区常务书记杨兰珂,三节桥小组80岁高龄老人杨桂花(化名)直竖大拇指。7月的一天晚上,杨桂花为了琐事与儿子争吵,儿子居然用手指着她,让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全面推动"弘扬沈浩精神推动三个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全力服务新常态、展现新税风,滁州市国税局紧扣"三个发展。,找准目标定位,制定具体举措,立足国税实际做到"六个结合",以主题教育活动新常态凝聚起推动滁州"三个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