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的传记回忆录是一个时代的细节。正是由于一个个的人物,历史才变得血肉丰满,多姿多彩。《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江平口述,陈夏红整理,法律出版社)就是这样一本传记。该书记述了江平先生1930年至2010年的八十  相似文献   

2.
止庵 《观察与思考》2010,(11):61-61
我很喜欢读传记,但买这类书的时候,凡带有不注明出处的对话或“他想……”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欧文·斯通写的那些,我一律不要。这就是我对所谓“传记文学”的态度。自己动手写传记了,当然要守这规矩,我在《周作人传》序言中说:“我曾强调不能将‘传记’与‘传记小说’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历史丛书,是一部中共传记史学,是信史。它不同于一般的评传和文学传记,也不同于烈士传记,而是非常严谨的历史著作,同时,党史人物传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党的壮丽斗争历史、歌颂  相似文献   

4.
刘建林 《台声》2014,(1):50-51
2013年是我与《台声》杂志结缘的第二个年头。在写了名胜古迹后,突然觉得应该用自己擅长撰写历史人物的方式去诉说台湾。就这样,我开始了用历史人物触摸台湾历史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廖逊 《新东方》2009,(7):1-1
近年来,《亮剑》《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系列革命斗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倾倒了亿万观众。它们的魅力在于真实,几乎每一个重要角色,都可以找到好几个人物原型。而这些人物原型。又无一不来自近些年来出版得越来越多的实录、笔记、传记、回忆录以及党史工作者们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孙健敏 《现代领导》2009,(11):24-24
公仆型领导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大家来说也不会陌生。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王进喜到任长霞,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人物仆常熟悉,特别是中年这一辈,我自己就是在这些人物的影响下长大的。从我懂事开始,受教育就是在接受这些人的思想,听这些人的故事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时代不断有新的模范人物、榜样人物出现,我看到讴歌他们的电视剧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相似文献   

7.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4年3月11日录音整理)今天,在座的有许多名牌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公安教育工作,我懂得不多,也在努力学习。我今天借此机会想谈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介绍一下十多年来公安教育的基本成绩。第二个是改革和加强当前公安教育的问题。第三是关于公安教育改革的几个具体问题。第一个问题:十多年来全国公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公安教育事业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应该说基础是很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公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邱尚周 《黄埔》2006,(3):20-23
1995年春,我决意写一本记叙李运昌烽火岁月的文学传记,因此有缘和李运昌聚首促膝谈心。李运昌热情地敞开心扉,掏出深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件件珍品,拂去历史尘埃,把远去的历史云烟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令晚生惊叹不已。陪伴李运昌对他那壮丽的世纪旅程做全面盘点,堪称是一次动人心魄的庄严盛典。  相似文献   

10.
周帅 《同舟共进》2012,(10):76-7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个怪圈:执著于作家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却对作家的生平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很多文学研究者的作家论都显得十分单薄,像样的作家传记更少得可怜。比如周作人研究这几十年来,周作人传记写得最好的居然是日本学者木山英雄,国内的也只有钱理群十几年前的一本旧作可读。  相似文献   

11.
杨飞 《现代领导》2014,(3):44-44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汪精卫绝对是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只要一提起汪精卫,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汉奸”。其实,投敌之前的汪精卫绝非人们所想,非但不是汉奸,相反还算当了多年政坛上的“道德完人”,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不畏死.年纪轻资历老功绩高长得帅,全身上下都是光环。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投敌”.令人叹息不已。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世界史学界都热衷于出版研究毛泽东生平的传记性著作,这部由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毛泽东》,就是这一领域重要的代表作。毛泽东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中国现代史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烙上了他作为领袖人物的不可磨灭的个人印迹。  相似文献   

13.
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重大举措李慎宽作者来稿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法律法规越来越多,要叫每位领导干部对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掌握、了解事实上不可能。目前,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凡是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主体,除了...  相似文献   

14.
论韩柳传记散文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杏仙 《湖湘论坛》2000,13(2):57-58
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著名的散文大家,传记散文是他们散文作品中的重要部分。韩柳的传记散文,上承司马迁《史记》的创作传统,下开后人传记文体的创作新风,在古代传记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优先发展教育,用教育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1、建设"经济中心"必须优先打造"教育中心"。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世界教育中心",就是明天的"世界经济中心"。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强化"两个优先":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确保教育投入到位;二是借鉴科技  相似文献   

16.
凯风 《北京观察》2023,(3):76-77
<正>一部中国历史,写不尽人情世故。历史可以给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在阅读历史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感悟人生,汲取智慧,总结经验,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一举一动都免不了和别人打交道,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一部中国历史,写不尽人情世故。历史可以给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在阅读历史中,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小传     
《春秋》1998,(3)
苏东坡的传记已经出版了多种。这些书大体有两类:一类为评传式传记,这类传记着重论述苏东坡的作品和思想,一般事迹的叙述居从属地位,学术性较强,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读性较差。另一类为文学传记,着力于将传主的事迹故事化,史料不足便假以想象,带有不同程度的演义性质,可读性较强而学术性不足,严格地说是文学作品而非史学著作。《苏东坡小传》不同于以上两类传记。该文以叙述苏东坡一生主要事迹为内容,不评介作品和思想;但又不是文学传记,所叙事迹都有史料依据,没有臆想成分。为了增强可读性,尽量多写一些见于历史记载的生活细节,但决不添枝加叶,力求反映出在史料中有根据而又比较具体的传主形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该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艾晓明与寂寞较劲假如光看书,看着玩儿,不必为上课、为写书、为吃饭、为工作看,想看什么便看什么,大约蛮惬意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诗!好诗!最好再有几个知心好友,一桌好酒,几碟风味菜看,明月当空,纵论古今……也许2000年以后,中国知识层不仅达到了小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号称中产,这等美事就不稀罕了。如今却不成。好的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潜心用功。学问是创造,是发现,是做前人未做或做得不够的.是在已有的学术积累里再添加,久什么。写书,写学术性著作,便是这么一回事。如今,和书沾边的事很多,做书商、卖书、改书、编书。光是写书,便有各各不同的写法。我有过5年写一本书的经历,也创下过30天写一本书的纪录;前者是我的博士书稿,后者是一本传记性小说。因此我也就更知道在各种书中,写学术专著顶不易。写小说,每天下得楼来心里真快话!想想看,一页页稿低,今天揭齐了20页,多么有满足感!又回到往日时光,重新与诸般人物生活,分享人生,情感得到发泄又得到满足。再举目四顾,花也红了,草也绿了,昨天花骨朵般的杨树芽长成了小巴掌似的新叶,生命中充满了复苏的感觉。写论文,全不是这回事!一桌子18报纸、旧书,要看要  相似文献   

19.
尺度     
尺度孙郁历史人物的评价,有时是好难之事。旧语云;“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过去听此话不过笑笑而已,不料当代史学的发展,不幸而应此谚语。近来有朋友相告,曾国藩的著作大热,其传记的印数高达几百万册。十几年前,人们提起曾国藩,还多蔑视之语,如今却翻过来,...  相似文献   

20.
悲情诗歌     
诗歌在当今是个尴尬的话题,即使在文学范畴内,它也是个最可怜的孩子。小说终究是个故事,编得好可以誉满全球,比如《哈里波特》;散文可以屈就于名人膝下,成为其传记的载体;就连文学评论也有热闹可凑,要想使某个用身体写作的男人或女人“让地球人都知道”当然非它莫属。惟有诗歌,爸爸不亲,妈妈不爱,像我的童年,令人思之落泪。很不幸,我爱诗,它的断行、节奏、韵律以及回旋于其中的况味让我迷恋,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小说,写散文甚至文学评论,惟有诗歌少有发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爱,与其写出来使它遭冷落、白眼,还不如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