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勇  李卉 《学理论》2010,(7):150-151
当前抵制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宗教,认清其本质,引导学生追求科学与真理,树立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教育路线的落实和人才目标的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特征、产生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理论观点,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既包括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也包括科学无神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无神论思想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认清和抵制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在认识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有理论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5)
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认知及行为现状良好,但也存在宗教知识认知模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宗教的认知存在差异性等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胡丽明  杨春梅 《学理论》2012,(29):43-4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探讨,科学把握宗教规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对我国新时期的宗教问题研究依然意义重大,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科学理解,认真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希望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性质下的宗教问题为新形势下的宗教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毓楠  安俊学 《学理论》2012,(12):61-62
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笔者设计了"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对沈阳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建议,以期引起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发展规律以及工人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结构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杨富 《学理论》2014,(9):286-287
了解西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和防范宗教渗透意识情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西藏高校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宗教观教育,从四观两论教育、思政课教育、思政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教育引导,从思想上构建起防范抵御西方价值观的屏障,确保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西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7)
医学高等教育中意识形态的建设不容忽视,立足医学生皈依宗教的环境以及心理归因,分析其教育要义,倡导建设中国信仰,助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培育工程,具体培育要义有如下几点: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打造21世纪的"中国信仰";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宗教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宗教共存,全自治区信教群众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0%。由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问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党依据马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对人的关怀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澄清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对宗教批判指向了现实社会,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批判了宗教的精神麻醉作用,确立了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起源、本质、功能、发展趋势及宗教的消亡等问题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成功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之去解决中国社会的各种宗教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宗教问题的主要观点,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更是引发了几代人的争鸣。新形势下,通过对《导言》宗教观的客观分析和时代思考,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根源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论与各种敌对势力、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坚决的思想斗争,另一方面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成为我们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4.
王广元 《学理论》2012,(33):36-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宗教观,完善于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观的宗教观。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逐渐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宗教和谐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需要认真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学理论》2013,(11):33-34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是对超自然力量、神、魔鬼、灵魂等存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变迁及人们的宗教观念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不论是对于个人或是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宗教热持续升温,大学生信仰危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依据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阐述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信教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面临现实困境与危机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等方面探索教育引导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党团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加强对面临困境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7.
曹含梅 《学理论》2012,(24):194-195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形势下也成为敌对势力的争夺重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表现,在践行爱国主义中也表现不同的爱国观点。藏区高校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投身民族地区发展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18.
刘欣荣 《学理论》2014,(3):221-222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探讨该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宗教观的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9)
意图探讨桂中少数民族宗教生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从理论上厘清宗教生活的基本构成,包括图腾信仰、积极膜拜、消极膜拜以及禳解仪式等。分别对桂中地区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基本宗教生活形式进行介绍,最后提出在充分尊重宗教生活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引领宗教生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