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梅萍 《前线》2015,(2):7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包括丰富的原创性思想,涉及了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重要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我们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重要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马  相似文献   

2.
唐星 《世纪桥》2015,(12):33-34
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作为其早期著作中一个鲜活的哲学术语,是他扬弃前人相关异化思想的结果,具有丰富的内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其早期著作中的代表堪称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而他在这一手稿中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便给我们解读其异化概念提供了一把极为重要的钥匙。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提出为其科学世界观的创立埋下了伏笔,也成为了他向唯物史观转变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3.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3):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蕴合并开显出了“人”的多维哲学视域: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在青年马克思的视域中,人就是以社会为本体,通过自觉自由的对象性活动融入又走出自然,实现自我的存在物。这为科学地界说“人”的存在,为真正解开“人之谜”、叩问“人为何物”提供了一把锁钥。  相似文献   

5.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1):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当时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下人类的现实命运和历史前途做出判断、创立科学探索的最初系统,也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蕴含了重要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东  林锋 《新视野》2006,3(1):43-46
对于马克思的重要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内外学界曾流行两种观点。一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他们主张将《批判》归入所谓“不成熟著作”之列;二是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这两种观点,要么是过分贬低了《批判》的历史地位,要么是不恰当地拔高了其历史地位。我们认为,应以手稿本身为依据,联系手稿前后马克思思想的具体发展,并参照马克思本人对手稿的相关说明,实事求是地确定其历史地位。文章提出,《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的第一座里程碑,是他迈向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创新的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8.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以分工为线索的发现从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追问异化何以生成开始,到唯物史观诞生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作为迄今为止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得到全面地阐述。  相似文献   

11.
把握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背离了人的本质。有鉴于此,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溯中的人本思想为这一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杜梅萍 《前线》2015,(2):66-7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的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处于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和起点上,可以说,它是马克思早期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文本。《手稿》由序言和三个笔记本组成,以异化劳动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全部论述的出发点,使看似散乱的结构有了一以贯之的内容。《手稿》对异化劳动论述之充分、深刻,使异化劳动成为一个经典的话题,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刘军 《理论学刊》2003,50(3):25-29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不是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而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文版将马克思的手稿分为三个笔记本,并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笔记本Ⅲ"的做法并不科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应单独成为<手稿>的"第四笔记"或"第四手稿".<手稿>的主题思想应是实践观思想.<手稿>的实践观思想表现为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实践的自然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及实践的未来表现.这四个方面组成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理论构件,即自然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复归环节是人化自然论.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求实》2013,(2):26-30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存在前提论、实践活动论、异化自然论、人化自然论。对手稿中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早期重要的生态思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揭示了异化劳动导致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最终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解,使人与自然界重新统一,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途径——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异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现阶段所面对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命题,由于其与马克思关于劳动、对象化劳动、异化劳动概念的内在理论联系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以往的争论中,人们或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命题而肯定异化劳动和《手稿》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或坚持这是一个准科学、抑或非科学的命题而否认异化劳动和《手稿》在成熟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笔者曾针对对该命题过分肯定的倾向,撰文着重分析了该命题的非科学成分,指出该命题(在《手稿》中)由于没有实现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分化,致使马克思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是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的深处的。在马克思初创唯物史观的历程中,尽管费尔巴哈哲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真正起本质重要作用的则是马克思自己开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在这一历程中,《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是最初动因,而后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启发下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基地。正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才得以诞生。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0)
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在实证科学与黑格尔哲学那里都进行过研究但未能真正得以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展开对上述二者的彻底批判,从而最终找到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与道路。马克思在经济哲学的批判视域内凸显出对资本文明和形而上学批判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通常以1845年前后为界,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青年马克思时期和成熟马克思时期。一般认为,异化劳动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它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集中阐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手稿》是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最多的著作,在这本书中,马克思集中阐发的异化劳动思想体现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胡素梅 《世纪桥》2009,(3):76-7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轨迹及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科学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