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洪 《学理论》2010,(11):132-134
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成为维系民族共同心理的纽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边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社会的稳定,是治国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乾隆时期雍和宫在"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又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6)
蒙古民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本文分别从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蒙古族地区文化传播,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对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托娅 《学理论》2015,(8):80-81
民族服饰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体现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水平,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水平。蒙古族服饰的发展道路十分漫长,并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蒙古族服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如下:蒙古族独特的艺术审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服饰的制作;突出蒙古族服饰花纹,结合现代化的创作手法,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服饰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材质和与现代设计、式样造型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纳荷雅 《学理论》2015,(8):82-83
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民族居住习俗和习惯的最主要因素。对于蒙古族而言,北方寒冷地区的森林、草原、沙漠是其自先祖入世以来最主要的生活聚居地。同时由于受其基本生产方式变迁的影响,在由狩猎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蒙古族的居住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动中,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分散性的帐居形式,而这些帐居形式也成为蒙古族在居住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居住习俗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五十多个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至今保存下来的大量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活动的纪录,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早就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如藏、蒙古、满、彝、傣、维吾尔、纳西等,都有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蒙文古籍已编入“联合目录”的就有一千五百多种;满文古籍仅第一历史档案馆就藏有一百七十多万件;彝文古籍初步统计在一万部以上;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至少有一千四百多种;傣文古籍未有全面统计,但傣文传统长篇叙事诗即有五百部之多,傣文的小乘佛教经典据称有八万四千卷;维文  相似文献   

6.
朱卫兵 《学理论》2013,(10):40-42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俄罗斯文化传统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在其生成、精神特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就其本质而言,既存在优秀的一面,又大量表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就十月革命后实践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俄罗斯文化传统中负面成分的影响。列宁在其晚年特别是新经济政策之后对俄罗斯文化的落后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最终产生了列宁"遗嘱"时期崭新的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是我国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民族行政制度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变更性,包括民族的变更性,行政权力的变更性、行政区划的变更性、行政管理机构的变更性.二是不完善性.先秦时期是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其行政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三是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表现在先秦诸朝采取兼而容之的灵活政策,实行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四是过渡性.先秦时期不仅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更的重要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最终确立了封建皇权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制度,并将少数民族纳入这一框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海日 《学理论》2009,(12):235-237
藏传佛教是蒙古族人民崇奉的宗教,在几百年的变迁中经历蒙元时期统治阶级对喇嘛教的接纳、明朝、北元时期喇嘛教的大规模传入、清朝政府对喇嘛教的政策时期。藏传佛教是蒙古地区不能替代的宗教。  相似文献   

9.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浙江舜宇集团创建20多年来,历经了创业时期的文化奠基、成长时期的文化植根、发展时期的文化提升三个阶段,着眼于企业基业长青,立足于弘扬先进文化,致力于激发企业活力,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塑形,培育了以“共同创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8)
正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于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而言,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了不起的一百年,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一百年。一、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受命于民族危亡的时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心救中国,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11.
姚娟  刘自为 《学理论》2022,(9):91-93
科技已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科技赋能可以创新文旅发展的方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科技赋能以及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研究了科技赋能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理,从文旅产业数字化和科技赋能数字文旅产业化角度论述科技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提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期刊展览。中央各部委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0多种公开发行的期刊参加了展览。除汉文外,还有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期刊。 我国期刊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不少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起过推动时代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真正形成学科种类齐全、系统化的期刊格局还是近十年  相似文献   

13.
朱佳木 《学理论》2008,(12):6-12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学理论》2008年第二期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同志的《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联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一文。在此基础土朱佳木同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本刊将这篇新的文章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民族的概念和分类,多年来在国内外民族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选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研究的体会,对民族概念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三种不同的用法:一、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最初是指资产阶级民族而言,后又包括社会主义民族;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从部落发展而成的民族,是指文化民族和文明民族而言的,包括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三、把民族分为文化民族和自然民族两类,并把民族学研究的对象限制在自然民族或原始民族的范畴,这是资产阶级民族学家的习惯用法。作者认为,民族学研究中所说的民族。即:一、氏族。二、部落, 三、部族,四、资产阶级民族,五、社会主义民族.  相似文献   

15.
于洪 《学理论》2013,(10):56-60
北京位于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与东西走向的军都山交汇处,其下与华北大平原结合,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区域同时也是多民族交汇、互动、冲突、融合的地带。历史上,这里曾是山戎、匈奴、鲜卑、奚、靺鞨、室韦、高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经营和活动的区域,使得形形色色的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游猎文化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统一的中华文化。民族互动促进并完成了以中原华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滋养了不同民族的共存、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还维系了民族团结、国家独立与统一,是推进民族进步、发展与繁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中国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蒙古这个庞大的帝国及其民族都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蒙古人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就海南民族工作而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二是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生态补偿;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2)
卢旺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殖民和独立的发展历程。卢旺达任何时期卢旺达的民族矛盾都没有停止,尤其在独立建国之后发生了数次大的民族冲突,这与国家的发展历史、殖民历程、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研究这一国家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有利于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分析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民族问题发展的趋向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关系,其主要表现是民族间的接近与融合,还是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萨克、哈尼、傣、黎、傈僳、佤、畬、高  相似文献   

20.
郝建平 《民主》2012,(6):26-28,57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是一种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民歌。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之中。2005年11月2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