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由传统的各自单线发展到当前的协同推进,是两者关系演变的基本规律,其原因在于两者能够在同一时空领域内发挥优势叠加和互补功能,即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党建与扶贫协同推进。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党支部+结对帮扶""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X+贫困户"等多种形式。新时代需实现农村基层党建的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的有机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落实与贫困户的利益保障有机结合,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扶贫干部选拔工作有机结合,以及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与贫困群众精神脱贫的有机结合,由此更好地深化两者的协同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党中央向全国、全世界做下庄严承诺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已获得阶段性胜利,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取得全面性胜利,需要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继续努力。本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洼兴镇双山村扶贫情况为例,通过介绍双山村的基本状况,说明该村的贫困缘由及扶贫工作所遇到的困难,重点讲述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最后对扶贫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双山村脱贫致富留下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实行的重要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一条重要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精准扶贫融合,形成"党建+"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本文以义乌市何斯路村为例,分析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总结了"党建+"模式下精准脱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2)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村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问题成为一大阻力,"精神脱贫"成为摆脱物质脱贫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文化教育载体匮乏、农村社会管理薄弱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等影响,使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普遍落后,成为推进农村精准扶贫的掣肘。因此,不断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制度载体,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对于消除落后思想观念促进价值认同,推进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困境。正确把握发展型扶贫与保障型扶贫之间的平衡点,是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进精准扶贫效果,需要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以此为基础正确把握特定地区致贫的主要问题,重视完善个体性保障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公共性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新安煤业公司党委坚持文化引领、文化强企的战略思维,把党建作为一切工作的源泉动力,积极助推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矿井呈现出安全形势稳固发展、经济效益成绩显著、员工队伍保持稳定、和谐建设扎实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对湖南省岳阳县最贫困的云山乡抽样的38户农户的入户调查,认为精准扶贫之路径可以概括为四个精准:精准界定扶贫职责;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精准设制定贫规程;精准实施扶贫之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精准扶贫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沿战斗堡垒,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通过对赣南H村的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的作用,发现H村发展困境并得出实践启示,探讨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伟东 《学理论》2009,(10):123-124
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任务之一。积极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证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实现途径以及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6)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仍有7 000多万贫困民众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近2.4亿贫困人口和5亿以上生活在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贫困,大规模减贫为全球的减贫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出现扶贫对象不清晰、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新形势新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思想,靶向治疗,真扶贫,扶真贫。文章以贫困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讨论,为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11)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通过剖析教育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意义,以及对当前中国教育扶贫的现有模式进行反思,不难发现,我国脱贫工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精准扶贫方式粗放、分散,导致目标不准、效果不佳以及过度依赖政府扶持、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等。据此,本文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本文论述了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与内涵、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实施切实有效的精准帮扶措施、制定严格有序的脱贫退出机制,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农村扶贫已经迈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阶段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不仅是扶贫政策层面的新举措,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是深深地扎根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土壤之中,它的理论构建在于:"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其产生的理论之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其确立的理论之魂;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是其必须的现实之基;它的理论特色体现为精细化观念、逻辑性构架、系统性思维、包容性发展。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4)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扶贫攻坚的决心和希望。2017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而扶贫攻坚作为最后的推手也成为检验全面小康社会是否顺利建成的标准。新时代下的精准扶贫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党的领导、保障民生、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四个方面体现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福祉的重要举措和战略规划,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重要意旨。医学院校发挥资源和智力优势,助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健康扶贫,为共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宏大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加强村民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在精准识别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在精准帮扶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村民在扶贫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精准管理中加强村民参与能提高其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力度。然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村民参与却存在着许多困境,如村民参与在精准识别中存在不足、村民参与在精准帮扶中被弱化、村民参与在精准管理中被排斥等。为大力发挥村民参与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功能,应提高精准识别中村民参与的地位、强化精准帮扶中村民参与的功能、满足精准管理中村民参与的要求,以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