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鸿  张权  李娟 《理论导刊》2008,(3):73-75
根据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陕西信息产业发展适合选择三梯度发展与中心推动两种具体发展模式,并通过改进发展环境、建设技术创新体系、调整区域结构、打造产业集群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掘、培育、突出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在国际、国内和区域经济中的分工定位,发挥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将会失去一切。因而强化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就成为地区产业选择的首要任务。陕西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中,必须打造自己的市场品牌,突出自己的优势特色,克服产业发展中的误区和不足,进而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体系的设计是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系统;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包括国家意志准则、技术自主准则、市场需求准则、产业关联准则、资源环境准则、就业带动准则等诸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包括产品遴选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9)
以鲁南山区一个普通的乡镇为例来分析东部地区农民的现实选择。按照农民与土地、外出务工、经商的关系,解析丰阳镇农民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探索丰阳镇农民未来发展的出路,措施有:要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健全村民的自治;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城镇的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产业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南宁市城区产业布局虽然已经规划完成,但存在着各区产业趋同、缺乏协调、产业区位优势不明显、缺乏产业纵深及导向不明显等不足.通过明确定位、发展重点、布局模式选择以及政府支持等可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魏丽英 《学理论》2009,(32):45-46
为深入、细化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的关系,明晰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影响规律,采用文献分析、假设推理及实际检验等方法,首先选取产业经济发展指标及高等教育发展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两类指标间的对应互动影响关系,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检验,进而讨论区域产业经济和区域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及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7.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区域产业面临着外部竞争、加快升级和转型的考验。文章以区域产业一体化为着眼点,以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围绕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的剖析,构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旨在为区域产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析陕西会展产业的深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会展经济中心,如何巩固其区域会展经济中心的地位,并努力向国际化会展中心区域的目标发展是陕西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从陕西会展产业现状看,认清其发展会展产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会展产业的综合实力,是确保陕西会展产业区域龙头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新常态下如何选择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学界对民办高校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健全相关法律,完善民办高校章程,理清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程序以及规范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规章,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0,(4):32-34
<正>一、未来天津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重点产业选择1.未来天津工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总体目标。努力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实现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  相似文献   

11.
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供给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使人类开始探索第三次能源变革。伴随每次能源结构变革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后者又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北京致力于世界城市建设,其经济社会发展要形成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其顺应能源发展趋势的合理产业布局至关重要,而首都西南区域目前正处于传统产业退出、接续产业尚未形成时期,如果利用后发优势,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基地,将可能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区域巨大的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以及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间的极大差异是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是我国以产业资本输出带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源。利用位差所蕴含的"势能"推动我国资本输出,其重点区域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该战略的实施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在推动产业资本输出方面,重点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育和转移产业的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应走多样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十五”期间按照城市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推进城市化 进程,各方面没有明显的认识上的不同。但对如何推进城市化,城市化道路如何走,城市化方针如何定,重点发展哪类城市等,各方面的认识差别较大,意见很不一致。我们的观点是,应放弃按不同规模确定城市发展重点的方针,从全国统一的城市化道路,转向区域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结合其社会、人口、地理环境的实际,确定重点发展的城市类型,从而促进全国各类城市的多层次发展、同步推进。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化方针,不…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唐晓惠 《理论导刊》2006,(12):72-74
通过对西安电连接器产业集群的调查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是新时期西部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最佳路径。那种把城市化和工业化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认为陕西乃至西部应该发展城市群而不是产业集群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厦深沿海地区各城市在产业合作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政府主导推进的新型产业链合作模式,本文以产业分工理论为依据,从合作主体、合作方式、合作动力和合作机制等多个维度对该模式进行分析,并从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对厦深沿海地区各城市促进产业合作的经验进行总结,为我国其他地区推进区域产业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张家口如何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张家口的实际,从突出特色打出拳头重点产业、不断培育拓展有潜力产业、提升超越传统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促进张家口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作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性。目前,内蒙古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不高;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创新不强;缺少知名品牌和产品形象;工业开发区的集聚效应相对较低;缺少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支撑等诸多不足。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确定战略的发展方向,突出传统产业、资源优势产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同时做好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环境建设,建设融资体制,做好配套物流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不仅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区域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使用2005-2016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八个市的数据,应用F-H模型、GMM估计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对成都平原经济区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在无条件的F-H模型下,F-H相关系数为0.51;在有条件的F-H模型即剔除该区域政府影响后,其相关系数为0.25,该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大幅提高。由实证结果可知,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影响明显。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金融协同发展,需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加强区域分工合作、形成区域一体化金融结构和管理体系,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获得一定的发展。要实现国际化更大的发展,应当进行战略选择:跨国经营战略要有创新性;国际投资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换;在地区选择上,把对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作为重点;实施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战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近代以来中国三次文化选择作了历史考察,分析了三次选择的得失成败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说明三次选择继承中有超越,突破中有创新,而第三次选择是处在更为有利的条件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成熟的心态,以更大的气魄进行的,因而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