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运作方式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层次递进、富有针对性;二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有一套严谨的“道德教育指导计划”;三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视教育合力的作用,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与配合。日本学校道德教育运作方式的特色给我国学校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红慧  叶志锋 《学理论》2009,(29):204-205
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是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杜威和柯尔伯格的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观点的阐述,比较了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学校道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和道德认识发展水平来确定道德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体现层次性、阶段性,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媛媛 《学理论》2009,(5):172-173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亲子之间的影响绝不是单向的,双向影响的趋向越发突出,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种具有新特点的亲子关系下.如果把握得好处理得当将会使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在社会文化生活、个人发展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化浪潮中,学校道德教育既要抓住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新生与解放的机遇,又要积极应对过程中出现的挑战。诸如文化立场模糊、文化路向的迷失以及文化异质化等问题。学校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强化民族意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以及深化道德教育的文化底蕴等举措,在批判与创新中不断开拓新道路、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优势所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天然环境,道德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将教育融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之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一种具有亲属关系的社会系统,它具有特定的情感、价值观和信念。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习俗各有渊源,制度不同,社会形态差异巨大,家庭的基本特征、家庭伦理规范、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也迥然各异。我们从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和研究,探寻中美家庭在个人道德形成中的作用和机理。  相似文献   

8.
容云  吴家琳  赵永亮 《学理论》2014,(2):62-64,84
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社区项目,是一项较好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又包括社区居民,其实质是体育与健身文化,通过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形式,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模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模式对体育健康实施的促进作用,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鑫航 《学理论》2012,(32):51-52
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是在总结、批判、吸取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同情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同情理论。其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有:一是从培养受教育者的换位思考能力入手,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自律;二是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发展培育道德情感的道德教育;三是从培养同情能力入手,帮助受教育者克服人天生的过度自我中心倾向,发展关爱他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10.
浅论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个体道德发展观、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和重点、必须坚持的原则、实施的途径几个方面对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思想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他的思想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燕燕 《学理论》2014,(12):256-257
道德德性是选择适度的品质,而适度则存在于连续可分的事物中,即感情与实践。这就决定了道德德性具有实践性、情感性、适度的特点。道德德性并不是自然赋予的,而是我们在出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度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一道德德性观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溪 《学理论》2013,(4):141-143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把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充分肯定主体的自觉性,注重学、思、行的修身方法,注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注重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启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之首,把自我教育与道德教育制度化相结合,深入地对广大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郁  许东 《学理论》2015,(3):242-243
德育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德育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刻剖析生活德育论对当前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建立以情感为动力,以生活为载体,以培养理想人格为价值目标,形成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谐统一的生活化医学道德培养新模式,增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贯穿着人成长的整个过程.但是,当德育越来越局限于学校教育这个范畴的时候,德育的形武、内容以及成效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打开德育工作崭新的局面,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走出单纯学校教育的圈子,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冯洁 《学理论》2011,(15):282-283
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法国教育的经典作家,其对道德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个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领域,把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事实来研究,挖掘出隐藏在宗教外衣之下的道德三要素:纪律精神、牲牺精神和自律精神,从而为他所提倡的理性道德教育找到了有力根据,也为我国在道德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进 《学理论》2012,(4):189-19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社会局面。为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的德性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倡人们进行德性践履,获得德性。因此,德性践履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进行内在的精神活动过程,即求的过程。求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存心养性和外在的德性践履。孟子的视野里,人不仅是践履的主体,而且还是践履的客体。人自身特别是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主体重要的践履对象。在把主体作为践履客体时,又把践履的重心集中在道德上,使践履与精神在德性塑造中统一起来了。由此可见,德性践履的过程就是通过道德教育展现道德主体原有的德性的过程。孟子的德性践履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位90后女大学生进行访谈、观察以及问卷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和爱、与他人交往能力差、自闭、情绪波动幅度大等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已经破裂,所以对于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施予耐心,用心交流,及时给予肯定,多与家长沟通。  相似文献   

19.
郑海波  李吉芳 《学理论》2013,(23):281-282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学生的反学校文化现象。反学校文化应引起我们反思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反学校文化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凝聚力不足,当前学校文化并非是所有学生的"精神家园",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不同层面建设整合型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杨永华  要海玲 《学理论》2012,(2):156-157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国社会正面临着自身内部的变革和外部环境的挑战,给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相应的对策是:系统性和针对性相联系;理论常识性与生活常识性相联系;传统道德继承与发展和西方道德借鉴与创新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