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集市主要经历了恢复新建、管理调节和繁荣发展三个阶段。一方面作为反映战时区域社会变迁的载体,边区集市在继承原有市场和商事习惯的基础上,发生了贸易中心区域位移、交易习惯变化和专营市场形成等现象。另一方面,面对外部敌对势力封锁,边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了商品流通,稳定了战时经济秩序,对支援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郝丽媛 《学理论》2012,(11):185-186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的首席根据地,对全国的抗日根据地起着领导示范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教育问题在抗战时期被我党明确地提上日程,在我党和边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下,边区妇女教育取得喜人的成绩。受到教育的边区妇女,地位显著提高,思想观念全面解放,政治觉悟也大有提高,为抗战救国和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白鹤 《学理论》2011,(19):32-3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抗战需要和陕甘宁边区实际,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进行边区的社会教育建设,从而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改善了边区的基本面貌,支援了抗日战争。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展现出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紧密联系,依靠群众办教育等特点,这些方法和思想对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理论导刊》2005,(9):86-88
面对抗战时期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正确调节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建设民主廉洁、诚信公平的贫民化政府,大力倡导新民主主义道德规范,边区社会呈现出旺盛的创造活力,不仅令当时中外人士大加称赞,即使在今天依然令我们赞叹、思考和珍视。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运动是边区政权建设中最具民主特色和优势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乡选,边区政府更是完全从边区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开展了扎实到位的宣传工作,采取了灵活有效的选举办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颇具特色的选举模式.同时,边区的乡选积累了丰富的选举经验.对边区乡选运动进行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对完善我国基层选举制度,解决选举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以及惩治腐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议会民主制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最为完备和最具典型性,形成了丰富的议会制度理论,主要包括参议会性质和地位的理论,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参议会自身建设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民主实践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缘起与边区的具体情况、抗战爆发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密切相关;边区的干部教育具体分为在职干部教育和学校干部教育两部分,对此两部分的教育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和组织,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但都围绕抗战形势而展开和深入;边区干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来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整体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干部教育和培训,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促进了边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作用显著,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共政权对边区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夏青 《学理论》2012,(17):11-12
赵占魁运动是我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工人英模运动,中国共产党运用了各种宣传手段,使这次运动轰轰烈烈发展成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达到了党的预期效果,影响深远.这次运动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为后来我党树立典型开展运动提供了借鉴,保证了我党的执政目的.  相似文献   

9.
罗玉兰 《学理论》2010,(24):159-160
抗战时期重庆劳军募捐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鼓舞前方士气、加强抗战宣传,促进后方战时节约、凝聚人心,提升民气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顺应历史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开展广泛的对外交往活动,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地加速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对外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对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构架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征收救国公粮运动中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因为党依靠了人民群众,才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在征收救国公粮运动中逐渐形成了党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党要接受群众的监督批评,党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典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储蓄的实践进行总结,肯定了改革开放前政府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有所下降,政府储蓄作用的侧重点也较以前有所不同,但是政府储蓄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仍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3)
陕甘宁边区时期初步建构了一个门类齐全的法律体系,有宪法性文件和施政纲领、选举法、政权组织法、刑法、民法等。试图对陕甘宁边区时期建构的法律体系做一全景式的俯瞰,着重勾勒出边区法律体系的全貌,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边区法律体系的特征,希望对研究者了解边区法律的整体概况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设计,是共产党人对于未来国家模式的政治构想,是对共产党全面执政后执政方略的总体政治筹划。陕甘宁边区则是这一政治设计方案的“模范试验区”,为国人提前展示了未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美好图景。“三三制”民主政权是毛泽东对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个创造性设计,极大地丰富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设计方案。其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表明:“三三制”对于共产党整合各方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1)
土地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农民的土地承诺,并以土地立法的形式对农民的地权予以调整和保护。作为抗战期间的总指挥部,陕甘宁边区的土地立法结合了三民主义的思想精髓、新民主主义经济现状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土地所有权、经济成分构成等土地立法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创新,既解放了农民,保证了土地革命胜利的果实,同时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当时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王文彦  魏法谱 《学理论》2011,(13):33-35
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民众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边区政府为推进政治参与,采取了许多措施,极大促进了陕甘宁边区民众的政治参与。边区的政治参与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广泛性、制度性、平等性。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因生产不足而导致的"鱼大水小"矛盾,在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受外援支持而得到暂时平衡;后来,随着内部需求快速增长和外援断绝,这种矛盾逐渐演化成经济危机。针对危机,边区政府采取大规模发展自给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改革公营经济等措施,成功化解经济危机,创造出世界战时财经史上的奇迹,也对中共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军事合作和政治合作。为加强干部培养以适应抗战需要,同时也为通过文化运动扩大政治影响,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中央直属院校六所,在短时间内把约两万名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抗战骨干和共产主义战士。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纪律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及时应对新的历史命题重启高校党的纪律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展纪律教育,以政治纪律制度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完善纪律规范,在克服惩罚主义与极端民主化倾向中加强纪律执行和管理。这些宝贵探索提升了党对纪律严格性、权威性、平等性、自觉性之属性的认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中,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李奕霏 《学理论》2015,(8):61-62,67
司法为民是指坚持有利于人民的司法制度,使司法工作能够真正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方便人民的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基本做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依靠群众的实现途径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陕甘宁边区司法为民的制度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蕴含着延安精神的优秀传统,是应该一直被继承下去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对敌作战的总后方。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为了摆脱边区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解决军民生活需要,边区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施了减租减息、兴修水利、发放农业贷款、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农业政策,使得边区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成为全国的模范根据地,保证了群众自给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也为边区政府提供了财政来源。边区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农业政策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