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进入我国,但是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1)
当前的传播媒介使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视觉来把握世界,在文化媒介化的背景下,视觉媒介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深刻转向。视觉文化以华丽的姿态进入我们的生活,尽管伴随着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但这个时代的来临已是不争的事实。视觉文化环境下的视觉传播,肩负了比以往更多的文化责任,需要在厘清文化、媒介和人的关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把握和坚持主流的、积极的文化构建与传播中承担责任,提出举措。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网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众传播时代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为基础,发现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指出从社会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学校的社会责任入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校园媒介在大学文化每一层次的建设与传播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促进大学精神的确立与传播;它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它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升大学主体的文化修养;它传承精神,记录历史,凝练积淀大学文化;校园媒介自身也是大学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魏家琴 《学理论》2013,(8):225-22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媒体化。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传播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突破了区域传播的时空局限,打破了跨文化传播认知障碍,微媒体展示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洞悉受众需求、凝结共识、情感沟通与陪伴,完善环境认知与监测的功能。就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与微传播现状来看,存在微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削弱了民族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微传播多元价值的呈现消解了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凝聚性,微文化碎片式的传播与解读不利于民族形象系统构建等困境。在传播对策上,采取见"微"知著,以"微"切口凝练民族核心价值;造"微"入妙,以"微"路径收获共情体验;"微"言大义,以受众个体"微"视角丰富民族文化传播多样态;研精究"微""微"平台与教育联手推动民族文化内涵的"传与专",实现微传播背景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杨燕蓉 《学理论》2014,(5):293-294
部分媒体信息泛滥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众传媒带给思政教育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一定层面。倡导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途径如下:明确媒体素养教育的计划和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加快媒体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编制青少年媒体素养的课程和教材。  相似文献   

8.
张冬冬 《党政论坛》2014,(21):41-42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 Lit eracy)是一个舶来词汇,这一概念被引介至我国已有二十余年,被学界与业界广泛的使用。“媒介素养”有时又被称为“媒体素养”、“新闻素养”、“媒介素质”,有时还会被冠以“媒商力”的称呼。随媒介形态的演进,这一概念又催生出“网络素养”与“新媒体素养”等富含时代气息的复合词汇。从概念的稳定性、能产性等方面对这些复合词汇进行辨析,我们可以容易地发现,以“媒介素养”这一词汇来携领以上提及的诸多概念变种,应当是最为恰当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及建立其上的区域文化性格,在近年来我国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得以显现。文章以陕西为例,分析指出,该区域文化性格中的安土重迁,因循自我,刚劲,隐忍,不善变通,宁折不弯等鲜明特征,恰好与危机传播的规律相冲突,在群体性事件中其作用往往会被放大。对此,应当从掌握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规律、做有针对性的应对准备、注意危机迷情现象、重视危机中心理干预机制的作用等四方面着手,遏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乌英嘎 《学理论》2012,(5):175-176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结构调整,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内蒙古的蒙古族小学历来是建在苏木里,但随着两主一公民族学校建设的继续加强,农村牧区撤乡并镇和围封转移工程的实施,使很多牧民选择定居,历史的变革对蒙古族的学校教育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城乡的结合,在众多人眼里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是自小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他们,却在感受着另一种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春燕  陶喜红 《学理论》2011,(11):240-24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和高校德育工作在内容上两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高校德育可以为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智城  刘源  朱春艳 《学理论》2010,(18):137-138
对军事传播演进的分析分"平面媒介"与"其他媒体"两部分展开,通过对军事传播演进的梳理,把握其发展脉络,抓住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军事传播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大学生是使用大众媒介的主要群体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力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与政治认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笔者以广州的大学生为例,抽取了广州市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与政治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越高,其政治认知程度也越高;政治认知程度越高,其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Media Lit e r a c y)是一个舶来词汇,这一概念被引介至我国已有二十余年,被学界与业界广泛的使用。"媒介素养"有时又被称为"媒体素养"、"新闻素养"、"媒介素质",有时还会被冠以"媒商力"的称呼。随媒介形态的演进,这一概念又催生出"网络素养"与"新媒体素养"等富含时代气息的复合词汇。从概念  相似文献   

16.
柴艳莎 《学理论》2013,(21):240-24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使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常扮演着信息的制造者、转发者、围观者、评价者的角色,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情况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益性,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正确认识信息传播的必要途径,同时,媒介素养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7.
球类运动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中流传着大量的球类竞赛与球类游戏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少数民族地区的球类运动多种多样,运动的形式与运动规则也是千差万别,并且不同的球类运动也有着不同的娱乐价值和健身价值.其中以宁夏回族为主的木球体育运动项目就有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木球的产生最早是源于宁夏回族聚居区,在当地俗称"打毛旦"、"打卯球"、"赶毛球",是当地人最喜欢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主要通过木球运动项目的运动来反映出木球在当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肖希凤 《学理论》2010,(6):77-79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政府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唐宋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指出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现代传播应该要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综合能力的展现。公安院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不仅要培养与提高预备警官理解与运用媒体发展自身,更好地为公安事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要培养预备警官与媒体打交道(即媒体应对)的能力,对于公安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促进预备警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公安队伍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拟在论述公安院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意义的同时,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找出提升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周芳洁 《学理论》2012,(11):218-219
信息素养教育引入中国以来,虽然随着信息技术课等课程的普及,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针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有: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作用;运用信息检索课程,贯穿其他各科课程;注重高校网络道德,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网络双语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