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钢 《瞭望》1988,(39)
8月中旬在美国新奥尔良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里根发表了告别演说,共和党的火炬传到了布什手中。虽然下届总统的宝座究竟属于谁目前尚未见分晓,但里根政府向下届政府的过渡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对美国第三世界政策感兴趣的人们开始关注,下届政府将会采取什么样的第三世界政策。美国舆论界一般认为,不管谁上台,都将面临着变化了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届政府的第三世界政策,必将会作某些调整。 人们首先感兴趣的是,在里根离任之后,主张在第三世界对苏联实行“推回战略”的里根主义的命运如何。这个问题牵涉到如何看待苏联最近的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戈尔巴乔夫执政3年来,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作了某些调整。 这表现在: 第一,纠正过去对形势的错误估计。过去,苏朕一直宣传现在的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社会主义是第三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等等。但近30年来的历史证明,苏联的援助和支持并没有使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严酷的事实使新一代苏联领导人认识到,苏联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对美国在新形势下进行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重大调整的催化剂。这种调整体现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的发展,防务的侧重点有了新的变化:由重点对付苏联的全球挑战转向突出针对重大地区性局部冲突、由以欧洲作为防务计划的中心转向更多地考虑第三世界多事地区。 早在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就曾预言90年代对美最现实的威胁将主要来自地区性冲突。80年代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扩张美国总统权力思想"是进步时代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经过对美国联邦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三权分立制度权力分散、职责不清的缺陷,提出了扩张总统权力来解决制度缺陷的问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思想,威尔逊的这一思想是进步主义时代的产物。从威尔逊对美国政治制度缺陷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阐释威尔逊扩张总统权力思想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苏联宣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二战时期抵抗纳粹的中流砥柱、二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袖和冷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对手;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竟土崩瓦解了。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然而正是此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胡伟龙 《学理论》2011,(9):26-27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是此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的基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苏联“红旗”落地已经十年。但是,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从地图上抹掉?迄今仍众说纷坛。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雇员、曾作为专家参与策划美国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施魏策尔在其《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列举大量事实叙述了里根政府利用苏联内部困难、矛盾和战略错误,使用经济手段和通过军备竞赛,对苏联发动和实施分化、瓦解战略,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5)
二战后的重大事件之一便是新的国家以色列的诞生。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国家,在中东拥有最多的矛盾、争论和话题。美国与以色列政策的调整、两者关系的牢固与否及其走向,都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复杂的中东局势,甚至是世界格局。文章主要梳理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崔晓乐 《学理论》2012,(24):126-127
林登.B.约翰逊(Lyndon.B.Johnson)政府时期,美国在军备竞赛问题上的对苏策略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约翰逊政府不得不大力扩展其同苏联的军备竞赛,以应对苏联的军事挑战和挽回其在盟国心目中日益下降的威信与地位;另一方面,苏联战略核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越南战争的爆发以及西欧盟友对约翰逊政府的压力又使其不得不在对苏联军备竞赛这一问题上持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因而在同苏联军备竞赛扩大化与激烈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缓和性。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期,随着朝鲜核问题的升温,美朝关系也日趋紧张。虽然目前美国政府领导人一再声称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军方一些强硬派也不断放话,不排除对朝鲜使用武力的可能性,美国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所谓两场战争是指美国军队在进行战争准备方面的设想。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曾提出了不同的设想。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在其“灵活反应”军事战略中提出了“两个半战争“的设想。该战略认为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美国争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地区;中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对美国不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中国在亚洲地区居于重要地位,是美国的次要对手,因此,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战后两极冷战对峙体制瓦解,世界各大力量中心都在谨慎地调整战略,重新确定自己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位置。第三世界国家也相应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呈现一些新的趋向。 第一,实行全方位开放,调整发展战略。 在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中,有些亲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上缓和与对话的趋势,给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三世界发展战略国际讨论会上,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30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近百名高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就第三世界发展战略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在第三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除了少数新兴工业  相似文献   

13.
岩石 《党政论坛》2010,(22):10-11
1952年8月,朝鲜战争正激烈进行中,斯大林虽然同意对装备落后的中国更广泛地增加军事援助项目,以便中国能继续同美国打下去,但有一点却非常明确,苏联并没有作出利用自己的核能力来反击美国威慑的保证。这样,中国面对美国原子弹,便不能不有所顾忌。  相似文献   

14.
吴晋 《瞭望》1982,(12)
在苏联国际处境困难的情况下,里根政府外交的基本方针是:重振美国实力,趁机加强同苏联的争夺。这反映出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剧烈展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然而,华盛顿回顾这一年在国际关系中的得失,就会发现它的处境不见得比对手好多少。 美国外交今年在两个地区花费的精力最多:一是拉丁美洲,二是中东。但是,两场战火使它原形毕露,失掉人心。 在拉美,美国原来打算同拉美国家修好,拉这些国家一起孤立古巴、遏制苏联向西半  相似文献   

15.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7月22日在会见印尼《独立报》总编辑迪亚时宣称:苏联准备消除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全部中程导弹,即撤消在同美国进行的日内瓦谈判中所提出的关于在亚洲保留中程导弹的100个弹头的要求,条件是美国也这样做。而战役战术导弹(中短程导弹)也将消除。他说,苏联的出发点是“全球双零点方案”的构想。 正当美苏日内瓦第八轮军备控制谈判再次搁浅,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达成协议设置障碍之际,苏联宣布接受美国最早于1981年提出而一直为它拒绝的“全  相似文献   

16.
畅征 《瞭望》1991,(48)
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苏美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界出现了一种否定第三世界存在、否定第三世界概念具有意义的议论。 1987年,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其所著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第三世界不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5)
二战时期,美国出于战争局势变化以及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根据《租借法案》分别对中国、苏联进行物资援助。中美两国开辟的"驼峰航线"与美苏双方开辟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不仅缓解了中苏两国战时物资短缺的压力,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无法抹杀的贡献。这两条物资援助航线的开辟与运行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需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但是在航线的开辟、运行以及影响上各有千秋,这不仅折射出中苏两国在国情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也是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所采取不同的战时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那瓜专电 人们还记得,一九六二年十月,赫鲁晓夫把苏联导弹运进古巴,肯尼迪政府采取强硬措施,武装封锁古巴岛,迫使苏联把导弹全部撤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加勒比十月危机”。十二年之后,美国里根政府又指责苏联把米格—21型飞机运进尼加拉瓜,扬言要对尼加拉瓜实行海上封锁,轰炸尼加拉瓜军事目标。一时间,战争阴云又笼罩着尼加拉瓜上空,“加勒比十月危机”差一点在中美洲重演。 据来自各方面的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和苏联都提出了一些举行会晤或谈判的建议。虽然尚无肯定结果,还是引起人们去观察自去年十一月欧洲导弹谈判中断后日趋冷漠的美苏关系是否会出现松动。六月二十九日,苏联政府建议,美苏今年九月在维也纳举行防止宇宙空间军事化谈判。一向以“无法核查”为由拒绝同苏联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的里根政府,这次立即表示接受苏联的“邀请”,并要求同时恢复中程导弹和  相似文献   

20.
黄泳 《瞭望》1992,(Z1)
华盛顿专电 美国总统布什2月1日在戴维营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这是苏联解体后美俄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美国舆论认为,对叶利钦来说,同布什会谈的重要性不亚于出席安理会首脑会议。因为叶利钦需要通过会晤向美国阐述其经济改革方案和前不久提出的核裁军计划,争取美国的政治合作和经济援助,并确立俄罗斯作为苏联利益继承国与美国打交道的特殊地位。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