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5)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市民社会观念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近代以来流行的市民社会话语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并在这种"颠覆性"研究中赋予"市民社会"以全新的理论内涵,进而实现了市民社会观念的文化转向。这种重大的理论研究题域转向,不仅确立了市民社会理论从传统向当代的转换,而且也开启了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新路,因而深具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阶级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阶级意识的形成是文化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实现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的机会和标志.葛兰西将“国家”理解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结合体,从而这种阶级意识也表现为“政治社会”的“政党意识”和“市民社会”中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伴相生。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检 索,系统阐述马克思、托克威尔、葛兰西和哈贝马斯等四位思想家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分析和总结了他们 各自在此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力图揭示出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多面向、多层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要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观的新发展。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夺取与巩固离不开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历史性集团的获取与巩固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通过夺取和加强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而开辟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考,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多途径、多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冯洋洋 《学理论》2011,(19):51-52
安东尼奥.葛兰西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市民社会"概念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具有经济基础意义的市民社会,而是归入了上层建筑范畴。他在对"市民社会"作独特理解的基础上,阐释了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加强"阵地战"的建设以及重视"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其"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革命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客观实际,提出了文化领导权思想。葛兰西从市民社会、东西方革命的不同命运和文化革命的基本战略等方面,阐述了关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基本观点。认真研究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在早期著作中,他系统论述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与社会间的真实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解决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局面。进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哈贝马斯等从文化视域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重新分析。这对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分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模式及如何为当前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寻求本土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王国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从卢梭、黑格尔、马克思到葛兰西,理论家们都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尚未解决的课题,需要后人在新的实践中去解决。本文试从哲学、文化学出发,分析“市民...  相似文献   

10.
从葛兰西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夺取文化领导权入手展开分析,通过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两者间的关系论述并结合中国历史与人文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市民社会的现状,对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民主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以及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前途做一个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1.
从葛兰西的社会主义革命方武:夺取文化领导权入手展开分析,通过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两者间的关系论述并结合中国历史与人文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市民社会的现状,对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民主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以及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前途做一个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术命题讨论的奇特现象,葛兰西及其追随者精心营构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大有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混为一谈的趋势。通过评析其社会历史观谬误可以发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命题将市民社会归属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它与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脉相承,其理论构造充斥着唯灵论"复活"的色彩、神秘主义"加冕"的色调,臆造出无人身的理性主体。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实质及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从鼎盛到后现代的转变,对文化体系和交往行为的研究是其理论特点,"公共领域""生活世界"是其理论核心。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二者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核心概念"egemonia"目前存在多个译名,这也反映了这一概念内涵的复杂性.为了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探讨这一概念内涵,这一概念暂且被译为"领导权".葛兰西接受了列宁的领导权理论,并运用这一概念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方式,认为领导权内部存在社会结构与意义生产两个层面的协商.从社会结构来看,领导权由历史集团和市民社会等要素构成,并成为一种协商策略和政治分析模式;从意义生产来看,有机知识分子通过语言与文化进行协商.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认为,在市民社会较为成熟的欧洲国家,无产阶级应该首先通过阵地战的方式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这就表明,现代国家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统治阶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性,而在于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认同。葛兰西的理论观点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地位的方式就在于通过谈判与对话的方式,将各种具有异质目的的分散意志用务实的目标统一起来,由此形成具有共同情感和利益要求的历史的集团,开创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崔云阁  郝炳艳 《学理论》2011,(29):21-22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孕育并演进于西方,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准确理解市民社会理论,从历史的角度上把握市民社会的精神与本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新考察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概念谱系和解读其逻辑构架,彰显出葛兰西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认识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依然是当今文化研究中的热点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哈贝马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对市民社会思想作出了突出的阐释。在追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通过对哈贝马斯两个阶段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彰显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文化视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并进而揭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契约"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是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