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当代价值以及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当代价值值得每个人去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讨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强调通过物质文化形式的转变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传播力,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文化空间,这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强调党带领人民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入手,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在传统智慧的启发下创造出新的文化思想。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性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党的文化战略所具有的人民性和时代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到了传统文化,并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看法、著作,逐渐形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新时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重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鉴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的全方位育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做好、做活、做细、做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值得探讨的问题。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渗透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和高度概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好的素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主题。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在国内外引人注目、广受好评,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引。关于中华民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全面阐述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2)
新的历史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指导大学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深对优秀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以此指导实际行动,增强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论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素质教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及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丰富性。掌握和运用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其文章讲话所引用经典几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诸子百家经典。二是全面性。有机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国际关系等各领域。三是创新性。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的重要手段。习近平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9.
鄢勇俊 《理论导刊》2021,(2):116-122
习近平关于风险治理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其核心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民为邦本"的人民至上理念、"威武不能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追求向往,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把握好、把握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向,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是我们认识、理解、研究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就能够在工作中有定力、实践中不迷航、发展中有方向。一、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针对做好传统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逐渐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科学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估其当代价值,科学规划其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学习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缓和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之一,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本源,坚定文化自信客观上要求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在诸多国际演讲场合引经据典,彰显了其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相似文献   

13.
<正>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党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下发的《意见》,坚定文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实践之中。这对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党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彰显出我党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胡卫 《民主》2014,(5):14-1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论断对于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相似文献   

18.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历史作用、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其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构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其中,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研判、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表明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点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力戒"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从而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