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随后召开的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如此突出地强调这一问题,表明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  相似文献   

2.
申良平 《各界》2008,(10):9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发挥好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制约农民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的不利因素,一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二是对农民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三是现行体制机制仍然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破解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难题既富创意又切合实际的路径选择。这一路径指向,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实现"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本文从市场的有限性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必然以不移趋势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视角出发,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是核心内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并非只有刘易斯模型给出的"华山一条路",而农业产业化在这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公共选择的方式来改善文化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並达到意识形态的学习与教育和非正式约束教化功能的目的。最后,从组织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以政府的包容性政策来提高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自组织程度。  相似文献   

4.
郝炳艳  崔云阁 《学理论》2011,(32):69-7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为了迎合贫困村和企业双方发展的需求,2007年国务院、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启了"村企共建"新农村模式的试点。"村企共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是实现村企"双赢"的发展模式。近些年,村企合一建设新农村达到"以企带农,以农促企,村企共赢"的良好效果,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终结“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团结》2006,(4):29-32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从这些重…  相似文献   

7.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布局,着重凸显和发挥“人”的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作出部署时,强调要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为此,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落实中央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既加快速度,又防止急躁冒进,采取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收到实效,进而为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城乡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琳 《理论探索》2007,(6):103-10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评价问题.目前国内进行此项研究的人或机构很多,代表性成果是李树德等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和监测方法.现有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发展现状.对于衡量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现代化、平均数掩盖了贫困数、以统一的标准值"一刀切"等不足.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要从经济福利、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资源、生活质量、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常德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农业经济近30%的农业大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共建机制,依靠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激发各种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和环境保障,新农村建设则能促进公共财政环境的改善,增加公共财政财源基础.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多层面的农业革命,因此相应地,它对公共财政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家财力的要求,对国家政策的要求,对国家制度的要求以及对社会保障的要求等等,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实行以来,其中出现了很多只注重数量及形式的做法,分析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良做法的表现和弊端,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快实施农村机械化和乡镇企业并举的措施,并适时提高惠及农民的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真正惠及民生的小工程建设.让农业有发展,农民有利益,农村有改善.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推进,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农民利益的工程.新农村建设重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孔文钊 《学理论》2010,(29):21-22
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政绩与实际相结合,既要避免"运动式"的急躁心态,又要克服"唯条件主义"的消极心理。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三农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关系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敬秋 《理论探索》2006,(6):103-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理性消费、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社会现象是农民流动。农民流动对农村发展的正面影响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负面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老人农业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成功的关键。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政府唱独角戏,农民参与率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现实出现严重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村镇重点建设代替目前的村社建设,以点带面,构建一个分工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体系,实现"城在村中"和"村在城中"的城乡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发展过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价值取向,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对于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思想.了解邓小平的探索历程,总结其探索的成果和经验,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教育体制改革不到位、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义务教育普及的执行力度不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等问题日益突显,农村现有的教学机构及教师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发展的需求了。越来越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求知欲望较强的人选择进城借读,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讲进城借读难度系数仍然较大,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已经成为新农村教育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农村教育建设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学方法、农村教育普及、提高师资综合素质、完善农村学校相关配套设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六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改善新农村教育建设整体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新形势下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探索新思路、凝聚新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和教育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新农村要靠党和国家的新思路,关键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