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12)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古典哲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观点内容涵盖广泛。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自己的著作,后世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的研究而来。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涉及了苏格拉底关于智慧、生死观、教育观、价值观等众多的哲学思想观点。而苏格拉底本人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这些思想理念。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坚持做正确的事",他通过举例和在法庭上的言辞行为等表现方式对此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个体死亡继耶稣之后的第二大悲剧,数千年来引发了无数的关注。一个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理想的哲学家,却被他为之奉献一生、标榜着所谓的"民主、自由"的雅典城邦判处死刑。从苏格拉底之死折射出了雅典民主制无法掩饰的弊端,只有从新思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古希腊文明。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2)
苏格拉底被指控和定罪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苏格拉底公开反对雅典民主政治、批判传统道德体系和在古希腊神体系之外另立新神都是他被定罪的原因。民众对苏格拉底的不满和陪审法庭的情绪化也起了推动作用。在这些表象性的原因之下,实际则是苏格拉底的理性思维方式与城邦传统禁忌体系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孟宪实 《各界》2010,(12):69-7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70岁的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又过了9年,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是他都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是一个成功者,商鞅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其文化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西方的历史与社会影响深远。作为一名实践哲学家,苏格拉底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不仅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其对生死观的认知,更以切实的行动践行了生死观。研究苏格拉底的"生死观",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古代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的存在论思想开启了哲学的本体论转向。巴门尼德是开端,接着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与古希腊本体论思想有关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本体论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其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的哲学目标不是建立一种自然哲学体系,而是道德哲学.道德哲学的核心是认知与知识.“美德就是知识”,既改变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方向,也凸显了苏格拉底“主知论”的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的灵魂人物苏格拉底与希伯来民族的圣典<圣经·新约>中的耶稣是西方文学中最为光辉的两个理想形象.旨在探寻原型批评理论视野下两者形象深层次上的共同点,从而找到植根于各自民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苏格拉底与耶稣形象之间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3)
据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位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苏格拉底早年曾潜心研究自然哲学却无所收获,他意识到自然哲学理论及其探究方式本身缺陷众多,并且对自然的一味探究极大地挑战了城邦的传统伦理秩序,苏格拉底最后转向了对人事的研究。面对日渐衰败的雅典社会风气",人应该如何生活"成了他思想转向后关注的重点,他不断跟人对话省察,力图唤醒邦民走出道德麻木的状态,结果却是将自己置于了城邦的对立面,终是导致了不义的审判与自身的殉道。虽然苏格拉底身死在那个时代,但是只要属人的事物会延续下去,苏格拉底的属人的教诲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0.
高崖 《理论探讨》2005,1(2):45-46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把刻写在希腊北部的一个小镇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墙壁上的这句铭文作为自己人生哲学的信条,以此来处理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各种关系。他为实践荣誉、真理和正义宁可饮鸩赴死而不肯苟活,他为“认识你自己”走完了七十载的人生路程。这给后人留下诸多思考,深深震撼着自由的灵魂。1  “认识你自己”,要知道你自己是无知的,这不仅是苏格拉底做人的原则和信条,也是他研究哲学的切入点和所遵循的原则,从而为古希腊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自然哲学”极尽的境地,给希腊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这正是叶秀山先生所认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1)
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术界认为是能够基本反映苏格拉底思想的哲学篇章。《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首先提出"我对自己一无所知",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原则,其哲学思想关注点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现实世界。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上的改善才是人生活的价值,即"美德即知识"这一原则的目的所在。苏格拉底把世界归结为一种善的目的,并始终在劝人们行善,直至生命结束。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观念及其特点 法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其所反映的法理学问题,也多是法律观念问题。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传说的荷马时代,与神话传说密切相连。认为法律就是维护人间的公正与平等。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另一来源是自然哲学,把人间的法律看成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这为后世自然法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苏格拉底主张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在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中,法理学的成分很少,但其所谓法律的标准是道德,却提出了后来被法理学所探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欧洲哲学起源─—前苏格拉底思辨牛顿P·斯特克尼克特罗波特S·布鲁姆鲍格著刘晓英译谭明冉校最早的欧洲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成果,这种古希腊哲学家描绘的思辨图景,至今仍以其广泛的朴素性令人感到新鲜和记忆,但是,这种思辨图景在逻辑上是不稳定的,而且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张彩霞 《党政论坛》2013,(23):59-59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忙地跑来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一件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事……”“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道:“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深入探讨善与恶、幸福、正义等道德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分析,逐步形成了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家庭思想。他们认为,家庭就是为了满足日常重复的各种需要自然形成的第一种联合体,在家庭中包含着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若使家庭进一步发展,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必须对家庭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贺敏敏 《学理论》2011,(17):27-28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行,德性是过好的生活和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高尚的记忆。"知识"与"德性"的同一性源于苏格拉底的著名格言"德性即知识",体现了苏格拉底在哲学层面上的本质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意图。因此,对"知识"与"德性"的关系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国民现代的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塞诺芬尼明确批判了自古希腊宗教神话传统以来的"拟人神",并提出"理神论"(deism)思想,来支持自己所认为的神学思想。从"抽象概念"层面来说明"理神论"的属性特征,并为后来古希腊神学思想奠定了具有"道德性质"的理智思辨。其次,他试图借助于科学观察以及科学精神,采取新的"解释系统"来重释传统世界观,并且达到了"理神论"与科学精神的同一。  相似文献   

18.
刘德会 《学理论》2010,(2):76-7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处于崩溃状态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挽救奴隶制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阿那克西曼德是古希腊最早一批的哲学家,他以批判泰勒斯"定形"元素本原论以及古希腊神话宗教世界观为出发点,明确地提出了"Apeiron"(无定)思想。并始终贯穿于其他宇宙生成循环等思想之中。论及阿那克西曼德的文献颇多,其中"Apeiron"(无定)思想存在诸多争论。往往过分高估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做出一些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判断。深入探究"Apeiron"(无定)的概念、渊源以及形态内涵,以便澄清"Apeiron"(无定)思想的诸多误解,给予客观公正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一、西方探索权力制约的渊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权力制约思想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在《法律篇》中曾构想过一种吸取君主制和民主制优点的"混合政体",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要在国内关系和对外关系两方面都求得和谐。为此,就应使国家中的各种力量相互结合,从而保持一种均势状态。把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政体便是优良的理想政体。柏拉图的这一权力制约思想对他的学生亚里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