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4)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加速融合,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也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指导、协助、保护,导致并购遭遇来自东道国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风险。为有效防范上述风险,我国亟须通过完善国内立法以应对并购审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法律风险、建立海外并购法律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等,进行多措并举的应对,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资讯集萃     
《中国应急管理》2011,(11):62-64
国家海洋局建立完善气候变化相关海洋灾害监测预警 未来5年,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全面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我国海洋气候变化观测和评估能力,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协调工作,探索构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化支撑平台。二是着力推动业务化海洋气候观测系统建设,逐步开展大气海洋物质...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7,(29)
7月9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49)
在全球气候最敏感区域之一的青藏高原诞生并实施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法规,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使得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在法律层面上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重视气候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巴厘岛路线图",一些事关国家发展重大利益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对于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为今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指明了方向,设定了时间表,确保了谈判继续沿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6.
国际气候问题及我国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标志着冷战结束以来以国际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国际安全和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该问题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都有很深的影响。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利用其话语霸权之优势,阻遏非西方世界过快赶超而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和圈套,是国际政治斗争与国家利益较量的新型表现形式,其核心是所谓的"气候政治学"。对此,我国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这是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中国2010年前气候对策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发布。这是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部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中国将采取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转移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行政改革活动,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职能转移活动,大量转移活动的合法性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转移活动由一系列具体行政行为或活动组成,不宜笼统而论其合法性,应对各个具体行政行为分别进行合法性辨识和讨论。首先需要讨论转移活动中的哪些行为或事项属于法律保留范围,在其范围内再讨论该事项或行为的合法性,另外法律保留原则中"法律"的范围直接影响着所谓合"法"性的判定。应本着积极的态度从法律保留原则及合法性原则出发建构政府职能转移的正当性,既落实依法行政原则,又能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的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美国近两届政府的五届国会十年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从反对、质疑到关注、积极推动立法,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目前国会在气候立法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与美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美国国内情况和国会自身政治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美国国会和各界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同时,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法历程充满坎坷,也折射出国家在应对如气候变化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时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