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跃刚 《学理论》2012,(26):16-18
价值虚无是虚无主义根源之处,价值虚无表现为精神家园的失落,幸福感的每况愈下和生活世界的平庸化等。中国当代虚无主义是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当代西方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当代中国价值虚无现象不是在物质条件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而是物质的相对繁荣的境况下产生的。解决价值虚无的路径就是协调人的主观尺度和理性能力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的理解也就是协调好人的欲望和能力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文化虚无主义是当前一股"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思想逆流。虚无中华传统文化、虚无中国革命文化以及虚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面相形式的集中体现。其具有去"历史化"、去"思想化"和去"价值化"三重现实危害,以致影响人们的文化自信。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其批判理路,能有效克服文化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存在论视角,虚无主义泛指对现存的观点、态度、思想呈现否定消极的思想倾向。政治虚无主义作为多元虚无主义基本呈现样态中的一域,实质上是对政治意识形态内在规定的否定与虚无。意识形态多元化、人民导向错位、党性修养弱化、核心意识边缘化是新时代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多重诱因。信仰虚无弱化党的思想引领、价值虚无侵蚀党的群众基础、党性虚无威胁党的先锋地位、组织虚无挑战党的核心领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纠治政治虚无主义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内塑政治修养、外固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历史、民族和文化等领域不断衍生,形成了虚无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图景中的表现形态,即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种样态。从虚无主义的演进逻辑来看,西方"虚无主义"强势传入的外部冲击力、社会舆论中由怀疑氛围逐渐聚拢而催生的现实生成力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虚无"基因的历史根源力,共同交织为虚无主义成型的三重动力。为警惕和防范虚无主义的进一步扩散,近代历史中积累的以历史眼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以民族情怀驳正民族虚无主义和以文化省思肃清文化虚无主义等应对经验,为当下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诱发的价值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严重威胁着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对价值虚无化思潮作出回应:透视社会现实中的资本虚无本质,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正确导向;坚持以共产主义学说为支撑,构建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张宇 《理论探讨》2015,(1):65-68
虚无主义作为人类生存的困境,其产生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是由于"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而海德格尔指出价值虚无主义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必然命运。他们尽管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却仍然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而马克思则在现实的基础上指出虚无主义根源于资本的本性,并且只能通过瓦解资本的逻辑而超越。  相似文献   

7.
陈青青 《学理论》2013,(23):56-57
价值问题是近代以来极其重要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根本问题就是价值虚无主义,这也是哲学意味上的虚无主义的主要指向。根据尼采的说法,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随着价值虚无主义而来的就是价值多元化和价值相对主义等,表征着社会整体的一种价值失序境况。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列奥·施特劳斯的回归"自然"仍旧是一种绝对主义价值原则,因此,在后形而上学阶段,回归共同体,重建"公共性"是价值秩序重建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史亚运 《学理论》2014,(5):30-3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虚无了辩证的历史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核心原则。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社会成员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根植于唯心史观的社会思潮,已经广泛渗透于同人们精神生活紧密相关的文艺领域。总体上看,历史价值偏误和历史发展观缺失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发生根源。具体而言,"碎片化"历史、"中性化"历史以及"泛娱乐化"历史是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表征,分别体现了创作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上的抽象主义和价值论上的相对主义。文艺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包裹着"幽蔽的面纱",以此混淆视听,颠覆正确历史认知,消解主流价值认同,具有极大危害性,必须予以批判和肃清。深入探讨应对文艺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对策,对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价值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深层危机,它表明生命自身超验价值的放逐与整体意义的丧失,致使社会生活失去了普遍伦理的判定与信念。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绝非外在于生命活动之超验价值的彼岸重建,而是追寻内在于生命活动的历史主义根基,辩证地沟通规范性价值与认知性事实,为生命超验价值的丧失根源与重建路径寻求到坚实的认知性基础。中国日益严重的价值虚无主义精神状况使马克思的批判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尼采思想论说的基点在于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点的指涉下,本文从"传统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和"尼采对西方理性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的批判"两方面阐述了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本性,从而为新的价值原则的确立和尼采的"艺术拯救"思想开拓了路途。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阈看,元宇宙不是意识世界,而是意识世界的物质化呈现方式,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其构成要素、时空存在方式和实践形态都具有物质第一性的特征。之所以产生元宇宙意识性误解,主要在于元宇宙的虚拟性、意识的可迁移性以及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脱离元宇宙的本质,将社会化生产生活导向“虚无”,产生文化虚无主义。因此,必须重视意识世界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复现问题,将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世界融入元宇宙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6)
虚无主义源于对绝对存在的否定,源于对善恶判断的绝对标准的否定,源于对自然正当的拒斥。在这个意义上,霍布斯的哲学努力不折不扣地成为培植虚无主义的土壤。他通过否认自然正当,将自然法或自然正当转变为"自我保存"的个人权利。此外,他否认个人具有趋向于善的本性,否认善恶的绝对标准,否认理性认识自然的可能性,以及否认城邦作为个人的自然延伸,其最终目的就在于降低古典政治哲学所追求的目标,致力于成就所谓的个人幸福,即自我保存,但其结果却使人深陷虚无之中无法自拔,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符号,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虚无主义的盛行."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单纯理论,它也植根于中国现在正在展开的现代化运动".而网络时代是"高度现代性的象征",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网络政治虚无主义.因此,深刻剖析网络政治虚无主义的理论本质,辩证分析网络时代对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回应,对于提高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记忆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留存,记忆是自我与社会的根基,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附着与攻击之地。历史虚无主义沿着“什么记忆、如何记忆、谁的记忆”的逻辑进路,以历史记忆为“虚无”基础,借助历史记忆在时间、主体、性质层面的二重性实现在历史中的出场;以媒介记忆为途径,利用媒介记忆的建构功能进行记忆重置、赋魅、推送完成对历史的再生产;以个体记忆为指向,在个体记忆“客观化”中形塑主观的历史,在个体记忆具象化中生成抽象的历史,在个体记忆感性化中瓦解理性的历史,以达到虚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闫丽婷 《学理论》2015,(6):39-40
在梳理清楚尼采虚无主义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对其本质性的探究: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不单纯是摆置在读者面前的理论对象,而且揭示的是西方历史的思想命运。对于虚无主义,尼采提出的是极端革新者的新视野,但当理性地探究并对这种仅限于价值论境中的虚无主义做一番细微而彻底的打量时,赢获的不仅是尼采虚无主义思想的卓越之处,同时也窥探到其在克服虚无主义道路选择上的局限点。为了克服虚无主义,尼采提出了"权力意志"和"超人"理论,但这种克服本身又难以逃脱因不彻底而遭致的虚无主义命运。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贬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研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和它进行最坚决彻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从根本上扫除了中国历史前进的制度障碍。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必然逻辑,它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历史虚无主义的"革命制造"论、"革命破坏"论及其"误入歧路"论是从唯心史观出发得出的错误谬论,背离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真实。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实质是否定作为革命必然逻辑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发展寻找没有历史依据的另类道路。  相似文献   

19.
侯启红 《学理论》2012,(13):277-278
在弘扬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反对什么,弘扬什么。在目前思想多元化的状态下,历史虚无主义是消解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服毒药。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虚无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历史,美化殖民统治、帝、官、封统治的历史,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符号,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虚无主义的盛行。“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单纯理论,它也植根于中国现在正在展开的现代化运动”。而网络时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