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的贡献:(1)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新的概括、提炼和深化,并使之在发展理论中的位置更加凸显,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如何发展"的问题;(2)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问题;(3)把社会公正放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又形成了对中国社会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4)适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形态上看,完整的概念体系、严密的理论逻辑结构、所涉及的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开放性,使得科学发展观成为全面、严谨、有生命力的科学发展理论。从对现实社会的有效度看,科学发展观将发展战略同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国发展进程有序、稳步地向前推进。科学发展观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12)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此前哲学成果的基础上,依凭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萌芽、探索、形成、完善等发展阶段,构造起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范式系统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实现对以往一切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中国化阶段及成功实践表明,这一理论是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发展动因、制度特征和价值判断等三个维度的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协调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以下简称"动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其核心要素包含社会矛盾、生产力、人民群众三个方面。从"基本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到"和谐发展动力论",动力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即是对这三个方面不断进行中国化阐释的过程,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生态"一词就理所当然地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化"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更加突出地介绍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运动兴起的背景、发展历程、中国绿色发展的演进,通过对西方绿色运动及中国绿色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当前具体实际,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0)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共享的文化意蕴和理想追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其共同富裕的思想,清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享的理想追求逐步实质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首次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发展观。这是在继承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三五"期间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不但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指找到了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制,使社会不再轮回往复,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从西方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人主义是发展的一种文化动力,它极大地推动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近年来,我国有人不断提倡"个人主义"精神,认为中国缺乏人体自立品格,需要用个人主义精神予以培育和激发,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合理的解释,分析个人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述中国是否应提倡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国旅游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2009年底国务院出台的41号文件是中国旅游发展政策重大调整的体现,以新的方式对旅游进行了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句话,那就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学的视角对建国后党的政治观的发展做了梳理和归纳,并探求了党的政治观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所具有的辩证关系。本文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政治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不同表现形态。党的政治观经历了一个从"理想政治观"到"发展政治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党的未来政治观的发展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赵仲华 《求知》2016,(4):42-43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开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对津南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理论旨归。五大发展理念从问题意识、经验依据出发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在理解社会发展问题上处处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创新和中国风格。这将不仅是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其所蕴含的双重文化视野具有重大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必须把国家治理领域和政党治理领域的问题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提升了"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境界,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保证作用体现在提供榜样示范力量、创造良好政治生态、夯实凝心聚力基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党提高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高进行科学思维、提高应对风险和战胜挑战、提高社会动员和资源汲取、提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政治发展的动力不同,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体现了自身独特的一面。作为"后发外生"的国家,其政治发展的动力不仅有国内政府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体制驱动和"至下而上"市场驱动,还有来自全球化的推动。市场经济是变革利益关系、均衡政治权力、锤炼政治人格、型塑政治结构的动力源泉;同时,全球化的浪潮也被实践证明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受制于人,才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世界的尊重。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也讲道:"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崔荣宝 《学理论》2013,(23):58-59
我国心理学在心理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进行基于中国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坚持走"中国化"的道路。当前,我国心理学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1)
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人发展的理想境界。以此为理论基点,首先探讨了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两个维度,回答了"人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之后围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影响人发展的众多要素,并结合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重点考量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路径,从而具体回答了在现阶段"人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其带有价值倾向,即凡是"发展"就总是好的,发展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这种对发展缺乏追问和反思的态度是不明智的。发展本质上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承诺,它既反映了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亦凸显了人的实践主体性、能动性。当前我们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乃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摒弃了霸权主义的政策逻辑,它旨在强化和平发展的"王道"思维,并把它内化为民族的自觉。中国在批判西方"国强必霸"逻辑法则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谋划。这一谋划并没有遮蔽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没有消弭中国的社会实践,而是表明西方国家的"霸权"崛起路径在中国不能走,唯有和平发展道路才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