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航 《学理论》2014,(6):25-26
直觉主义逻辑作为一个哲学逻辑分支在19世纪80年代产生。直觉主义逻辑基于数学中的直觉主义思想,主张存在即被构造,数学是逻辑学的基础。直觉主义逻辑拒斥排中律和双重否定原则,认为逻辑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是错误的。在此,通过对直觉主义逻辑产生、发展和基本思想的介绍,指出直觉主义逻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的逻辑观主要体现在"唯物辨证法论战"及其文化哲学中.他不囿于西方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规定,认为逻辑就是言语中的本然结构,是人造的必然规则.是由于文化的需要而产生.他主张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逻辑,因之将逻辑分为传统逻辑、数理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与政治思想的逻辑四种类型.他反对逻辑具有先在性、普遍性与唯一性的主张,为中国逻辑是否存在提供了一种答案和论证理路.  相似文献   

3.
经典逻辑只是形而上学思维的逻辑,不等于形式逻辑.经典逻辑的不矛盾律是形而上学思维的基本规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排除逻辑矛盾,也排除辩证矛盾.尽管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从与理论体系的关系看都有明显区别.但二者都是矛盾,都具有矛盾的一般形式.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或在承认经典逻辑的不矛盾律的条件下,不可能构造辩证逻辑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4.
非经典逻辑的起源问题也是从逻辑哲学的根本问题中派生而来的.自从经典逻辑创建时起,就不断有人提出要改进甚至是创新,而每一种认真修改的意图都意味着一种新逻辑的潜在可能性.当经典逻辑在应用或解释中不能恰当地再现直观上有效的非形式原型时,当社会生活和科学推理中产生新的实际需要时,逻辑学家们就面对着要求改造经典逻辑的压力从而可能采取各种可能对策,逻辑的划界问题已经成为对非经典逻辑的认识定位问题,而苏珊·哈克的逻辑可修正思想,对于法律论证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剑荣 《学理论》2011,(17):33-34
威廉,大卫·罗斯爵士(1877-1971)是西方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也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同为直觉主义学派的摩尔及普里查德的伦理思想。罗斯为解决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人的义务论伦理学无法解决的道德困境,而提出了一种多元性的规范伦理学理论,这就是他那著名的显见义务论。研究罗斯的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对直觉主义伦理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便为我国的元伦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5)
摩尔是现代西方新实在论和英国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创立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在20世纪英国伦理学史上具有康德式的意义,因此被西方伦理学界称其发动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伦理学原理》一书是其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作,该书在纯粹理论的范围内,针对各种伦理学问题交替有机使用直觉主义分析法、绝对孤立法、有机统一性原理来论证和建构其直觉主义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命题能否既真又假--对逻辑与辩证法能否相容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飞 《理论导刊》2004,(8):31-33
经典逻辑不承认命题能既真又假,因而与辩证法不相容。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兹提出的三值逻辑,在现代逻辑的研究中首次突破了经典逻辑的某些局限性。然而,也不承认命题能既真又假,因而与辩证法也不相容。辩证思维则承认命题能既真又假,而且,其也遵循着强化的不矛盾律和强化的排中律等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鉴于以上,某些特殊的逻辑系统与辩证法可能不相容,但是一般逻辑与辩证法是可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针对逻辑主义面临的理论困难,创造了非理性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在科学观上主张理论多元论,在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方法论,从而向逻辑主义的理性主义目标和逻辑考察的论证方式提出挑战.无政府主义认识论与逻辑主义派别一样,本属西方科学哲学自身演变链条上的一环,但理论多元论和多元方法论的提出,却对辩证思维原则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在理论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分清辩证思维原则与多元方法论之间的差异,是有意义的.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崇尚理性,同属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都主张科学认识是一种逻辑过程,认为科学的进步和理论的优劣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肯定存在普遍有效的方法和原则.得各自都有未解的理论难题,诸如:归纳的逻辑通道问题;演绎  相似文献   

9.
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根源在于其以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本体论基础,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与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社会斗争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挑战。同时,与这一多元性相符应的是,领导权的逻辑正在依其偶然性的逻辑不断扩散,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多元性要求。偶然性的领导权逻辑与多元性的政治现实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20世纪中叶西方右翼学者提出的错误理论观点,弗朗西斯·福山作为此社会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所主张的错误观点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对以福山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错误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批判其存在的理论逻辑谬误、历史逻辑谬误、事实逻辑谬误,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应对"意识形态终结论"错误思潮的科学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理论逻辑是指理论在实践推动下内在的演进过程,是理论自身发展进程的逻辑呈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经典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条路径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演进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吴倩 《学理论》2008,(18):76-78
本文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下所理解的乐观主义悲剧,而是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历史的进程中大起大伏的个人命运悲剧。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主义。作者把感官功能作为真理的源泉,视为人物原生态的本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4)
诗歌流派"经典化"发生首先要依托于流派的美学质素层面的独特性、创建性以及经典价值的可阐释性,再者是外部文化政治下的建构逻辑对经典化的建构与推动。诗歌流派经典化的策略基本在上述两个前提之下,并且基本着眼于流派对经典化追求的主动与被动。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众舆论是公众对于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所表达的意见或主张的集合。政府公众舆论引导是增强公众舆论正向功能,抑制其消极化、极端化的必要手段。政府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而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是政府科学、有效、合理地开展公众舆论引导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2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登祝东力的文章,认为检验一种理论主张是否靠得住,有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把这种主张"到边到角"地付诸实践。那么,假如彻底实行市场原则,把市场经济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很多生态批评家认为马克思在实践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假设自然条件的无限性,支持技术乐观主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主张,并由此将马克思归类为反生态的思想家。保罗·伯克特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为理论依据,从共同所有制的管理责任、自由时间的扩展以及劳动、需求体系、财富的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证了共产主义基本则所内含的生态关怀和可持续性要求,进而反驳了生态批评家的错误认识。他尊重马克思的设想原则和论证逻辑,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所造成的生态后果,并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宏观视野。从总体来看,其论证思路、论证依据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军  阎治才 《理论探讨》2007,1(2):142-144
“国防政府”的主张,是1935年8月至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的政治主张。这个主张,经历了从单独使用到和“民主共和国”主张并用,再到为“民主共和国”主张所代替的过程。尽管“国防政府”的提法后来不再使用,但这个主张对推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9)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核心是由石里克创立的、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通过对逻辑性质的理解,把逻辑与经验密切地结合起来。他们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将它从科学中清除出去,使用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他们提倡一种只谈语言或语言应用的哲学,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提出命题或建立命题体系,而是从逻辑的观点分析和阐明科学中的概念、假设和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把握,是从"对象性"这个人的基本规定出发的,通过揭示人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对象性的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对象性存在物、对象性的类存在物和劳动的对象性存在物,划清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主张和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主张的界限,从而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类呵护自然的逻辑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历来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学者甚至直接提出农地私有化主张。著名三农学者贺雪峰教授的新著《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对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