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昉  都阳 《前线》2016,(5):24-25
正判断一个国家、产业和企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不仅要观察劳动力成本,还要结合劳动生产率水平。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之比,与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水平是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也可以用来判断工资等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否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除了常规的流动性以及国际市场传导等因素将继续影响农产品价格外,新的因素也值得关注。一是工资上涨带动的成本上涨。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此前在上海表示,中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就业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以压低劳动力成本换取价格优势求生存。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实施,让人力资源得到最大规范的使用和最大程度的保护,但同时也让很多中国企业感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些靠牺牲劳工合法权益而获得的优势部分,早晚会失去。中国企业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是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从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并不是一个长期的优势,它会带来一系列恶性循环;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不会对投资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是一个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量态势,但却不排除存在局部地区或部分就业岗位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劳动力的市场短缺存在摩擦性短缺、结构性短缺、季节性短缺和经济周期性短缺等几种类型。近期我国出现的"用工荒"形式的劳动力的市场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以结构性短缺为主,同时其他几种类型也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宾建成  詹花秀 《探索》2012,(6):93-97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重启再工业化战略,明确提出了提振经济,重振制造业的目标,意图通过促进出口和制造业增长,实现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美国经济实力。美国重振制造业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对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和利用外商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严重,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较前更为激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速可能放缓。我国宜扬长避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合理调整制造业布局,在巩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周边自贸区网络,积极鼓励我国制造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以继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说明现实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深化认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原理的基础上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单位商品价值、与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与同一期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以及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等 ,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内农产品“接力式”的价格上涨引发各方关注:先是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飙升,再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价格较快上涨。进入8月份,国内三大主粮价格轮番创出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都出现了下降,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也出现了下降。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实际供给量下降的速度比劳动适龄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随着劳动力供应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会上升,削弱了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优势,将使很多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影响企业对科研、技术进步的投资,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发生了分化.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过低,部分农民走向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以扩大其生存的机会空间.因此,以农业结构为主向以工业结构为主的社会结构的转换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劳动力资源与转移、流动,对城乡问题的看法,对我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仍然很弱。外商直接投资拉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导致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很低。由于外商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因此,我国必须合理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政策,完善产业技术政策,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全国的蔓延,我国劳动力成本呈加速上涨之势。基于2004—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得出,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非农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下降16.21%,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演进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韬 《世纪桥》2008,(21):5-6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韬 《世纪桥》2008,(12):5-6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商品范畴是马克思发现的市场经济的科学范畴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学应有这个科学范畴;劳动力商品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偏大、素质偏低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当前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转移的制约因素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