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联盟"是美国战略报告——《普林斯顿计划》的核心内容。本文以《普林斯顿计划》为出发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剖析美国"民主联盟"外交战略的内涵和本质,认为"民主联盟"是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而提出来的21世纪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赵积旭 《学理论》2012,(14):29-30
近年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舞台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和谐世界提供了有利时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利益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在通盘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时,以新的思路聚光于中拉外交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宗博 《学理论》2010,(27):97-99
近年来,中国更加强调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局",在外交战略观念更新、制度改进、决策多元和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外交战略框架。针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探究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在动因、原则方针、运作机制和实践路径,并据此完善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有必要成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网络外交领域面临诸多国际压力与挑战,也存在创新意识不足、运行机制滞后和技术操作生疏等内在问题和局限。要大力构建和提升中国网络外交战略,通过更新思维、创新体制、开发技术增强网络外交的软实力,积极倡导世界互联网良性治理结构,为国家和平发展和整体外交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近日拜读李慎明同志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有机会通过学习,重新审视世事时局迷雾,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作者所揭示的国际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曲芳艾 《学理论》2011,(24):35-36
"中国模式"的外交战略,主要是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本着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要求,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以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7.
陈先奎 《党政论坛》2012,(12):24-25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与周边以及亚洲大国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给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亚洲大国外交构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从运筹全局的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中一条就是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即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8.
刘世强 《理论视野》2013,(10):71-75
自2012年以来,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外交争端持续发酵,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事件。从宏观的战略视野来看,地缘现实的复杂性、现代化的关键期、发展的前起未起阶段在总体上规定了中国在外交博弈中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我们需要将具体的岛屿主权争端放到国际政治变局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树立国际国内互动的大局观,塑造陆海并重的战略观,坚持自信平和的国家观以及培育理性开放的国际观,进而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21世纪初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9)
抗战时期《大公报》的相关报道与国民政府对美的外交努力相互呼应,表明早期媒体报道与政府外交存在互动关系。在具体的互动关系分析中,《大公报》社评是表现最为明显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性外交是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时所采取的战略性手段。冷战格局结束以后,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总是将预防性外交行动和战略变革联系起来,通过对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逐渐完成由预防性外交行动向预防武装冲突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乔旋 《党政论坛》2010,(5):29-31
构建国家形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近年来,以国家形象为内涵的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推进国家整体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等,以及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纷纷从文化战略高度对国家形象重新定位,竞相调整或重塑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0)
中国民间外交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成效显著,在新时期呈现主体多元、形式灵活、新生力量踊跃参与等新特点。同时,现行民间外交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对传统民间外交机构缺乏政策引领和规划协调,对新兴民间外交力量认识和引导不够,对民间外交的能力建设重视和投入不足。加强和改进民间外交工作正当其时。国家和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重视并加强民间外交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民间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耀东、张旭东的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与思考一文指出,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须隆 《瞭望》2016,(29):8-8
2016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仍乘势而为,迎难而上,积极而稳妥,成绩突出首先,元首外交取得圆满成功,是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捷克、基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一是提升了双边关系,二是完善了外交战略布局,三是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本文试从多边外交的概念入手,在概要分析新世纪中国多边外交发展背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2)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积淀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各项外交战略都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深远影响。在新时代中国各项外交战略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和"君舟民水"的传统民本观体现得较为明显。深入解读新时代外交战略中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对深入理解中国外交理念、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应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军波 《党政论坛》2014,(18):32-33
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了历史发展,毛泽东为新中国国际战略的确立、外交政策的制定、重大外交活动的展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对新时期外交战略转变、外交政策的决策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世纪,党和国家两代新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实现外交战略的与时俱进,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和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履行崛起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会制度内在本质的和平属性及对外战略的选择,从而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及走向。国际社会正处于发展、变革、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是国家制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与基本依据。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崛起大国从未遇到的复杂国际局面,为此中国经济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怎样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如何保持与外部世界总体积极和谐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就成为一种基本逻辑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