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贸关系回顾 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援助国,一直是多数东盟国家最主要的商品出口国。对日本来说,东南亚又是战后中国和朝鲜的重要替代市场,是重要的原料产地、商品出口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到1967年东盟成立时,东南亚与日本已建立起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多数东盟国家一直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发难,是日本牵制中国、呼应美国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这一地缘政治考虑,日本主要从海域态势感知、海上执法与海上防卫等三个方面为东盟强化海上安保能力提供支持。为了评估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及其对南海局势的实际影响,本文从地缘政治视角出发,对日本支持东盟强化海上安保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以南海争端中两个主要争议方越南、菲律宾为重点,分析了日本政策的演进及其特点。总体上看,日本的支持提高了相关东盟国家海上安保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增强了相关东盟国家对抗中国的信心,增加了南海冲突发生的机率,从而成为恶化南海局势的重要外部诱因。与此同时,日本政策及其影响受到东盟大国平衡立场以及不同成员国认知的限制。展望未来,日本在美国的鼓励与要求下还会进一步强化其对东南亚局势的介入,部分东盟国家特别是菲律宾与日本的互动可能进一步强化,中国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的努力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几十年来,东盟与日本的关系从初期的若即若离发展到今天的密不可分,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经过了排斥到接受甚至认同的转变.尽管如此,在双方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型经济、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及人口贫困等因素,东盟国家易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因此,东盟具有强烈的环境合作意愿。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环境外交以非约束原则为指导,形成了灵活的环境合作和激励机制,资金构成多元化。这些符合东盟国家的特点,十分具有针对性。当前,日本对东盟的环境外交机制包括东盟+3环境部长会议、东亚峰会环境部长会议以及日本—东盟环境合作对话。整体上,日本对东盟所推行的环境合作是以"生活质量伙伴"为核心,并为其整体的外交战略布局服务。这些环境合作主要集中在城市、低碳发展及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日本的环境外交彰显其环境援助与项目的优势,形成了东盟与日本合作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东盟的安全论东盟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中)曹云华东盟对日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在历史上,除了泰国外,所有的东盟国家都遭受过日本皇军的铁蹄的蹂躏,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历史,每一个东盟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会义愤膺、同仇敌忾。然而,最近几十年来,东盟...  相似文献   

6.
一、外资在各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东盟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六、七十年代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发展的速度比同期其它发展中国家都要快(见表一)。如此快速的发展,只靠本国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借助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东盟国家利用了当时世界经济繁荣的时机,引进了美国、日本和西欧的资本和技术,促进其经济,特别是基本空白的工业的发展。截至1979年底,原东盟五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本文着重对次级债的界定、次贷危机的特点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从贸易、投资及资本市场的视角,详细地阐述了次贷危机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并讨论东盟国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制造"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接连出现的质量事故以及知名大公司大面积的巨额亏损,使"日本制造"的神话呈现终结趋势.认为技术垄断症与日本的分级制度是质量事件的罪魁祸首的观点是错误的.日本企业沉醉于运作层面的管理而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结果坐失战略改革时机才是问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主义的政策范式下,为了能使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合法化,且又要遵守垄断禁止法禁止成立持股公司的原则,并防止与中小企业政策产生矛盾,日本公平委员会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出台了"VC宪章"。"VC宪章"使日本大金融机构、大企业出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可能,并为风险投资三方主体间的交易提供了治理框架,约束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成为了日本传统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起点。  相似文献   

10.
佐藤内阁时期,日本贸易自由化已大体完成,资本自由化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所谓资本自由化的是指取消国内对国际资本移动的各种限制,同时也允许本国资本自由进出国际市场。 对于外国资本,日本经历了限制到开放的过程。1950年,日本曾发布过有关外资的法律,从维护日本民族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只对有利于改善日本国际收支状况的“有益外资”,才被允许进入日本市场。但是,佐藤内阁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国内要求实行资本自由化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对此,佐藤内阁认为,逐步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可以改善日本经济的资源分配状况和世界经济状况;有利于日本资本走向世界舞台。因此,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行资本自由化的方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资本自由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在东盟各国居留的日本人已达两万多人,到东盟各国旅游的日本人也达三十多万人,这说明日本和东盟地区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首先从日本向东盟提供的官方援助来看,它已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对东盟地区最大的供援者。在东盟国家中,接受日本官方援助额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八○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东盟-日本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云华 《当代亚太》2003,(11):38-43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东盟与日本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二是东盟的日本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欢迎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与安全事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东盟-日本关系中增加了中国的因素,使日本产生了中国在与之争夺对东南亚主导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以及能源需求的日渐扩大,东南亚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核能,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甚至柬埔寨等国都相继提出了核能发展战略,并计划于2015年建成东南亚第一座核电站。但这些国家对核能的监管等能力受到东盟内外的质疑,尤其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后,东盟国家的核能开发战略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安全等问题引起全球的关注。东盟国家的核能开发战略可能放缓,但这些国家的核能开发计划不会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4.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0):6-6
《公路免费通行之得失》(2012年第39期)高速公路公司是寄生于政府对高速公路所拥有的垄断权的企业,而这种垄断正是我们在推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攻克的。由于在高速公路建设上的急功近利,特别是在长期以来弥漫于资本市场的圈钱风潮的影响下,大量以上市公司面目出现的高速公路公司,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企业。此次国务院作出节庆期间小...  相似文献   

15.
"心心相印"伙伴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新目标,该目标致力于实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印尼作为东盟中的大国,是日本重点经营的对象。日本主要从两大路径来推动两国"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建设,一是改变对印尼援助方式,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转向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建设,以获取印尼的信任;二是积极开展文化外交,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日本采取的策略包括:官方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官民协作推进;注重两国的对等地位;将文化理解与社会责任寓于经济活动之中;加大与印尼在民生领域特别是落后地区民生领域的合作;保持合作项目的机制化和常态化,并注重事后影响力的维持。日本构建与印尼"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经验对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曾经提出,利用美国资本,日本技术来“开发”东南亚的资源。其实质就是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所谓“日本技术”就是日本派遣或训练技术人员,输出机器,设备。但不止于此,日本还输出资本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输出的货物。这一切做法都是为着日本垄断资本对东南亚推行经济扩张政策而服务的。日本对东南亚采取帝国主义倾销政策。因此,它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岸信介政府提出“输出第一主义”以便保持“长期出超”的地位。在这种政策下,日本垄断资本一方面加强对东南亚的输出,而另一方面则减少东南亚的输入。这个政策已经遭到东南亚国家的反对。泰国政府对日本的片面出超和减少对它购买大米曾提出抗议(可参考本刊本期发表的:“泰国的经济开发及其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一文)。缅甸政府也于去年12月21日曾宣布停止日本货进口,直到日本同意增加大米的购买量之后,缅甸政府于今年初才撤消了这个措施。这些事件充分说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政策已经碰壁。下面有关日缅贸易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日本正走上軍国主义的道路。今后日本必定会加强其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而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也必定会更广泛,更坚决地反对日本的任何侵畧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貿易的增长在同中国贸易额较大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东盟六国处于第五位。1985年,东盟国家同中国的贸易额为38亿美元,在日本(201亿)、港澳(118亿)、欧洲共同体(79亿)、美国(71亿)之后,而在苏联(18亿)、加拿大(13.46亿)、巴西(13.54亿)、澳大利亚(12亿)、罗马尼亚(7.88亿)之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演变中的大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50多年来,在日本东南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是主导性的,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的影响则是问接的,主要反映在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东南亚政策调整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虽然对美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曾存在较大的争议,但逐渐倾向一致的看法是:美国虽然不再是军事“保护者”,但仍然欢迎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发挥一种制衡和协调的作用。为何东盟国家将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总体上并不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视为安全威胁?结合沃尔持(Stephen M.Walt) “威胁平衡”理论,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对“大国进攻性意图”的认知和防范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一、中日创业资本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比较日本是亚洲最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国家。1951年日本成立“创业企业开发银行”,负责向创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由此产生了日本创业投资的萌芽。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日本创业投资由此进入加速阶段。之后,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经验等原因,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