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霈 《法制与社会》2010,(16):75-75,85
网络淫秽物品的泛滥已经从传统有线互联网向无线通讯领域蔓延,出现了移动终端ISP参与犯罪的趋势,对于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司法机关在审查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中,应当注意网络传播区别于传统传播方式的质变.在客观要件审查时,不宜陷入一味寻找有体物的思维惯性,而应接受网络时代信息性特征,树立起保护信息法益意识;对淫秽性的审查应逐步建立量化思维,从淫秽内容占比和淫秽程度等级综合判断,同时特别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网络传播的理解不宜以媒介工具为主要判断依据,而应实质划分是否属于公然传播,并把握好网络传播的代际特征,以保持"情节严重"标准的与时俱进.在主观要件审查时,对故意的审查可以细分为对淫秽性的明知和对传播性的意欲,牟利的范围应将日常生活的小额施惠予以排除,牟利目的属于主观超过要素,即使客观上未能成功获得利益,也不影响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成立,而应构成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3.
天网mase的普及,一方面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资讯、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淫秽和色情信息的集散地。大学生通过天网mase传播淫秽信息足以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本文通过对天网的介绍,以及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视,进而能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4.
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及其传播方式在法律上应如何认定,往往涉及到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区别,司法实践中也会经常出现争议,如何运用现行法律规定,解决现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相比,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在犯罪构成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具有诸多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罪状特征,理清计算机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2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犯罪嫌疑人辛某某在“新巴黎中文社区”网站成人美图区的子版块“美臀美乳”、“东方完全版”任巡警和版主,对网站子版块进行管理,期间以审阅、编辑、置顶、高亮等方式传播淫秽照片479张。该案为我们引起了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1990年12月28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法第170条规定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罪重新作了规定,其中关于传播淫秽物品的规定尤为详细.《决定》不仅把传播淫秽物品确定为犯罪行为,而且还根据行为人传播淫秽物品的动机目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场所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三种罪名,即《决定》第2条第1款的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物品罪”,第3条第1款规定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物品罪”和第3条第2款、第3款规定的“组织播放淫秽的音像制品罪”.另外,《决定》第3条第4款和第5款还分别规定,向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应从重处罚,以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传抄淫秽物品的,家长、学校应当严加管教.  相似文献   

8.
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案件时近期形成的新的犯罪手段,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此类犯罪具有敛财方式多样化、牟利更多,涉及地域范围广、人数多,淫秽内容升级等特点。由于此类案件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办理此类案件时,除了把握好案件证据,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部分力量,形成打击合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传播淫秽物品行为的民众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是为了给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立法政策提供素材和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城市、农村居民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网上散布淫秽图片行为,认为现行法处罚适当占12.5%,处罚过重87.5%.赞成处罚的主要理由是破坏道德风气、保护未成年人.不赞成处罚的理由是成人观看者主动自愿,不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认为现行法适当15.7%,八成以上认为处罚过重.处罚理由是保护未成年人、维持道德和网络环境.不处罚理由是双方自愿参与、未侵害他人利益,成年人有性自由权.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民众对此类行为多数倾向于不处罚或行政处罚,这与现行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法律疑罪是指不同解释主体对同一刑事法律条文的含义作出了有争议的理解。法律疑罪的本质在于不同解释者个体的价值判断存在差别。为了克服法律疑罪,必须促使不同解释者在个体价值判断上的趋同。同时,当价值判断出现一定差异时,还应该存在一种说服机制,以便缩小价值判断之间的差异。法律论证对说服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论证的程序;二是法律论证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黎其武 《河北法学》2005,23(4):109-111
随着我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盗窃网络游戏物品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何认定游戏物品的财产价值和盗窃游戏物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这不仅关系到目前如何保护我国游戏玩家和运营商的利益,也为我国未来相关立法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
14.
【裁判要旨】对于行为人散布虚假疫情信息致使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情形,可以从规范层面和价值判断层面考量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正当性、合理性,得出散布虚假疫情信息行为与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从而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对于此类犯罪的罪名认定问题,无论是运用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还是目的解释的方法进行解释,抑或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效力位阶角度分析,都能得出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Legal controls over the importation and supply of pornographic imagery promulgated nearly half a century ago in the Obscene Publications Acts have proven to be inadequate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internet age. With pornographic imagery more readily accessible in the UK than at any time in our history, legislators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stemming the tide. One particular problem has been the ready accessibility of extreme images which mix sex and violence or which portray necrophilia or bestial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overnment's attempt to control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material through s.63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and Immigration Act 2008, which criminalises possession of such images. It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and concludes that an underlying public policy objective was the root of the new offence despite the lack of a clear mandate for such a policy. The article then examines whether this weakness in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proposed new offence caused the proposal to be substantially amended during the Committee Stage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and Immigration Bill: to the extent that the final version of s.63 substantially fails to meet the original public policy objective.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asking whether s.63 may ha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n that it fails to criminalise some of the more extreme examples of violent pornography while criminalising consensual BDSM images, and questions whether s.63 will be enforceable in any meaningful way.  相似文献   

16.
17.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四要件处于同一层面,成立犯罪的对象只能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所实施的具有罪过的行为.为此,犯罪内涵具有单一性.仅从需罚性的角度来理解犯罪的内涵,对行为和责任不加以区分,这种理论导致我们在适用诸多的刑法条文时存在着困惑.  相似文献   

18.
略论贪污罪与近似职务犯罪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刑法中,有些犯罪的构成特征十分相似,但罪质明显不同.区分近似犯罪构成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是什么?本文通过剖析贪污罪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有公司、企业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罪质区别所在.着重从法理层面对构成特征近似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晨 《行政与法》2004,(6):114-116
针对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中的集团化趋势,分析了青少年集团犯罪的社会成因,探索了其社会、教育及法律方面的解决途径,并提出在法律上通过时间上的限制、空间上的分离以及缓刑制度的开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职务犯罪心理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清 《政法学刊》2005,22(1):38-40
职务犯罪作为智能型犯罪的特殊类型,犯罪人在绝对权力欲、人格结构某些因素的偏离、自我评价系统的偏差、社会浮躁心理的助长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心理品质(变型的价值观念、明显而强烈的贪利性动机、极端的意志两极性特征、隐蔽性与深刻体验性的情绪情感、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等方面);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其犯罪动机为核心经历旁观刺激、价值观念动摇、犯罪决意、强化等四阶段相应地在进行职务犯罪预防时可以采取健康人格塑造策略、自我调节机制、心理监测、咨询与矫治手段等方面的预防、警示、惩戒与惩治相结合、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