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刚  代西 《党史文苑》2006,(8):11-1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先进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十六大以来对党建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党的建设新布局和一系列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论断,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要有现代化理论的正确指导和不断创新.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目标模式和战略步骤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现代化的内涵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发展为"三步走",并创立了新现代化的动力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许多方面继续进行现代化理论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方面有许多建树。突出地表现在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上,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执政党的保障机制上,提出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上,提出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半个世纪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江泽民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继承者和开拓创新者。  相似文献   

6.
郝社 《理论研究》2006,(3):58-6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理论提出了两个“始终是”的思想;提出“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体现”和“三个不容”;提出了“四个交织”的新思想;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在继承经典作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和现实要求作了深刻阐发,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党的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丰硕成果。一是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现代化,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二是深化对党的性质的认识,坚持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树立全新的政绩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从而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孙寅生 《探索》2007,(3):13-17
求真务实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如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如何处理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同发展目标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目前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敏捷的回应、系统的回答,形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党的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丰硕成果。一是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现代化,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二是深化对党的性质的认识,坚持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树立全新的政绩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当今我国改革有什么新的历史特点"、"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改革开放的统领地位和作用以及改革就是解决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深水攻坚涉险滩是今天我国改革最大的历史特点;改革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发展和稳定问题,要破除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障碍,集中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问题;要通过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确定改革的科学方法论,明确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来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上述这些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具有重大创新,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和谐社会理论,从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论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5.
自从 2 0世纪开始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 ,几乎使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了现代化的潮流中。中国共产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三代领导人 ,领导和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 ,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扫清制度障碍 创造先决条件毛泽东认为 ,在一个饱经民族忧患、饱受战乱之苦 ,屡遭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必须通过革命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扫清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制度障…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邓小平的核心领导地位。之后,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组织调整,到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尽管这个集体的成员在后来有若干变化,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格局一直保持下来,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56年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改革经济体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开始酝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从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视野,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发展内涵,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未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摆在社会主义国家面前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研究和实践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对于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以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基本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地位、时代内涵、基本经验及根本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先进性建设理论进一步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谋远虑的前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