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国际经济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区域国际经济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真正了解和掌握区域国际经济法的全部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区域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涵义对于区域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研究,实际上是从认识区域经济集团法原则开始的。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区域集团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集团的宗旨和目标,建立了自己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成员…  相似文献   

2.
WTO透明度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度原则在国际、地区以及国内法律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GATT/WTO体制中,该原则已与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相提并论.GATT第10条的规定是对透明度原则的明确表述;WTO的若干协定也在透明度方面为缔约方创设了义务.然而,WTO中DSU的一些规定却无助于争端解决程序透明度的提高.但W 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对一些案件的审理,将透明度原则视为国际经济法的理性基础和确保WTO创设之国际经贸法律秩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应当认为,在各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当代国际社会,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相似文献   

3.
路畅 《法制与社会》2010,(5):102-102
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国家、国际组织、自然人和法人,主要的调整形式就是他们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国际经济法是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深深的影响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我们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自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就与世界经济变得密切了起来,同时我国的发展也牵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WTO规则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WTO规则和我国经济法的实践 ,运用比较法、法律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论证WTO规则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 ,对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指出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与WTO规则调整对象的不一致性。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 ,围绕我国经济法与WTO规则的一致性规律 ,提出了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创新法律思路  相似文献   

5.
WTO规则与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WTO规则和我国经济法的实践,运用比较法、法律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证WTO规则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对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与WTO规则调整对象的不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政府性、经济性、协调性特点,围绕我国经济法与WTO规则的一致性规律,提出了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创新法律思路.  相似文献   

6.
GATT/WTO下的环境——贸易争端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惠荣  潘晓明 《现代法学》2003,25(6):149-153
随着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GATT/WTO受理的环境———贸易争端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扩展其国内环境法的域外效力而与致力于经济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冲突 ,使这类争端日益增多 ;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适用法律时逐渐接受环保理念 ;争端解决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提高了处理环境与贸易交叉问题的能力。但是 ,GATT/WTO的贸易法原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解决环境———贸易争端的理想机制。  相似文献   

7.
WTO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组织对国际法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 ,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发展成为国际法的一个特殊体系——国际组织法 ;国际组织的司法判例会成为国际法律规范的证明 ,国际组织的有关决议会反映世界舆论 ,成为国际习惯和国际公约的形成基础 ,国际组织的法律编纂工作增加了国际法的明确性和权威性 ,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导致了新的国际法规范的形成。1WTO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 ,更作为国际经济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组织 ,其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影响也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本文仅就 WTO的法律框架和法律规则的实施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的影响问题作简要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调节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市场国际化产生国际调节机制。国际调节同市场调节、各国的国家调节互相配合、制约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国际市场调节机制体系。国际调节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制和保障。这种规范国际调节、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律 ,即为国际经济法。国内外国际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他们把平等主体间一般商品货币关系即商事关系也纳入进去 ,是一种大国际经济法观点。大国际经济法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调节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将促使人们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作反思 ,并在国际经济调节及其立法的基点上重构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作为调整国际经济的规范,国际经济法理应作出新的回应,重构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便成为首要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新变化的同时,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内外法学界对国际经济法范围的不同认识,主要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传统学派,主张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也称“狭义说”;另一派是新兴学派,主张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也称“广义说”。廖德功、李春玲同志在《国际经济法的范围辨析》一文(载《现代法学》1991年第4期,以下简称《辨析》)中,对上述两派(《辨析》中分别称为“小国际经济法论”和“大国际经济法论”)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前者的“缺陷在于,将各国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排除于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之外”,而后者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各国制定的涉外经济法规范也划进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范围之内”,并强调了这种错误的严重后果。《辨析》的观点可以表述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类似于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以及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之间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的总称。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刘勇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1):151-160
GATT 1994能否适用于成员方加入议定书是WTO当前面临的一个制度性问题。"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拒绝了中国将GATT1994第20条适用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1条第3款的主张。专家组报告的结论存在若干可以商榷之处:采用了过于僵化、机械的文本解释规则,而忽视了其他解释规则和方法;对出口配额与出口税的区别对待损害了WTO法的统一性,也违背了WTO及其成员的基本立场;没有客观看待《议定书》与GATT1994及WTO其他协定之间的关系,错误地割裂了WTO各协定之间的逻辑联系。中国应在提出上诉的同时要求WTO部长会议或总理事会就GATT1994与成员方加入议定书的关系问题作出权威解释。  相似文献   

12.
李威 《北方法学》2012,6(4):131-139
京都碳贸易机制的发展越发显现出与世贸组织涵盖协定的议题交叉。界定碳信用单位的交易属于"货物"抑或"服务"贸易,可以明确其不属于GATT管辖的产品范畴。作为服务贸易的碳贸易机制与GATS的原则规则存在着广泛的议题交叉,需要择机将碳贸易机制纳入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议程,促使气候与贸易的国际法规则的体系协调。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auspice of the GATT, the idea of “single undertaking” was introduced in the Uruguay Round to get rid of what is called “GATT à la carte” in the Tokyo Round and to strengthen the trading system. However, that approach, combined with other factors, in particular the consensus decision making rule, greatl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ies of decision making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WTO à la carte” approach for trade negotiations and discusses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rade multilateralism.  相似文献   

14.
高升  陈茜 《时代法学》2010,8(3):101-108
随着REACH法规的实施,与该法规有关的争议将极有可能最终在WTO框架下加以解决。不仅REACH法规体现的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立法理念符合WT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原则,REACH法规与GATT/WTO协议基本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贸易障碍最小化原则、透明度原则等也保持了一致,同时,REACH法规也满足了GATT/WTO协议例外规则的要求。有理由相信,REACH法规将会经受住依据GATT/WTO协议提起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私人执行GATT/WTO协定是指私人如何行使在GATT/WTO协定下的国家贸易权利。"1934年体制"下"进口竞争性产业"与"出口导向性产业"之间的博弈使得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共同行使国家经济主权中,通过缔结GATT/WTO协定,为美国创设了市场准入权利与贸易救济权利。这些贸易权利要在国内法中被私人执行,则必须创新国内进口与出口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As scrutiny of government actions affecting international traderelation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relevance of private partyactions having an impact on those relations may gain in importance.Since the 1960s, the GATT member states have been cognizantof the role that private parties can play in disrupting thenatural competitiv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extant between countries.A handful of GATT and WTO adjudicative determinations over theintervening four and a half decades have initiated the processof fleshing-ou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GATT/WTO legal disciplinesapply to private party ac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ascribingsuch action to the government of a relevant member state. Whatfollows reviews those adjudicative determinations and distillsthe themes and conditions for attribution articulated therein.It also reviews what could be offered GATT/WTO dispute settlementbodies were consideration to be given to the international rulesregarding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acts of individuals. Froman examination of article 8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sarticles on state responsibility in particular, it is suggesteda somewhat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attribution should obtain,and that such an understanding can be seen as in conformancewith the basic thrus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extantGATT/WTO case law, and sound policy.  相似文献   

17.
追溯与寻明:国际法视角下的碳排放权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球碳金融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交易量大幅提升,成交金额不断攀升,市场化机制在夯实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争端与纠纷日益增加,国际多边环境公约调整下的碳排放权机制部分地在WTO体制下进行规制,成为众多学者的憧憬。碳排放权单位体现的既不是GATT框架下的"产品",也不是GATS框架下的"服务",而是在经济上反映出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属性。然而,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商提供服务的行为契合GATS金融服务要求,因此交易商可依据GATS享受跨国服务领域中的最惠国待遇,并可将与WTO规则相关的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环境争端解决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区域贸易协定下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蓉 《时代法学》2012,10(5):108-120
区域贸易协定在贸易救济制度的设计上多数重申或复制WTO的权利和义务,但部分影响较大的区域贸易协定相互取消了贸易救济措施从而具有"超WTO"因素。尽管区域贸易协定与WTO整体上的"一致性"问题无法也从未形成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是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救济制度的具体规则在保有一定自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仍应满足GATT第24条及相关国际法的要求。这既赋予了区域贸易协定下贸易救济制度以正当性,又加强了多边贸易体制对区域贸易体制的监督与影响,从而调和了两者间的冲突与扭曲。  相似文献   

19.
The linkage between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stands out asan important challenge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Over thepast decade, the WTO devo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isissue and included it on the agenda of the Doha Round. In parallel,the jurisprudence on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experiencedsignificant advance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main institutional changes at the WTO and of the developmentsin the jurisprudence most relevant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the environment and trade.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focuseson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Article XXand takes note of many positive (and a few negative) featuresof the key Appellate Body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