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悖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哲学家在研究它,想尽办法解决他。有人认为在诸多研究悖论的学者之间,罗素的研究是较有价值的,因为层系解决悖论的方法,几乎都渊源于他早年提出的见解,并且罗素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个别技术细节上来分析悖论的。本文详细分析了罗素的语言层次论的来龙去脉、具体内容和在解决语义悖论上存在的缺陷,试图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个逻辑学上经典而有趣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社会有机体论曾经被严复、梁启超等人作为论证自由的重要工具。根据社会有机体论,个人是构成国家的细胞,国家的盛衰取决于其构成细胞———国民素质的优劣。据此,正如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衰微源于中国人素质低下一样,中国社会的出路在于给予国民以自由。在社会有机体论的框架下,严复、梁启超所讲的自由围绕着救亡图存展开,从强调个人自由不得侵犯国群自由开始,最终呼吁个人为了国群放弃自身的自由权利。严复、梁启超等近代思想家的自由思想彰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导致了自由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域,承载着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轨迹。马克思在相关著作中阐述时间维度重大意义的同时,也对空间问题进行了论述。其社会空间批判思想不仅揭示了空间发展的内在悖论,也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标识。生产性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出场语境,构成了空间悖论的首要前提。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全球空间的深入剖析,马克思集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剥削,认为其不仅是对个体空间的占有和侵蚀,也是引发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这是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的空间悖论,也是生产方式本身无法逾越的空间界限。资产阶级正是借助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实现了空间中物的生产向空间本身生产的内在转变,建构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全球空间发展机制。唯有超越空间悖论之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建构平等正义的空间秩序。马克思的空间批判思想对于实现人类栖居都市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表明,含义与意义是文本诠释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标示着诠释的知识性向度和意义性向度.皇侃的<论语义疏>汇存了汉魏六朝近五十家<论语>注释,作为对<论语>的不同诠释,其中汉儒的注释侧重在<论语>的"含义"一面,玄儒的注释则侧重其"意义"一面.由于知识与意义两种诠释向度的不同特点,汉儒对<论语>的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积累,玄儒的诠释则在意义性向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深层义理.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实践论逻辑是从抽象个体的价值实践活动开始的,社会"个体"在价值行动中面临着"价值悖论"的困境,即价值确立的二元性与价值实现的悖反。"价值悖论"是现代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逻辑前提,其根源在于"人的异化""人的悖论";同时,也只有在"人本论"的社会发展中才能根本克服这一"悖论"。这样就形成一个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逻辑上升,价值悖论在"人本论"中克服的逻辑结论,为历史的具体的"以人为本"价值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前提。这就是"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实践—认识论在自我克服中的逻辑上升。  相似文献   

7.
冯平 《学理论》2015,(5):183-184
以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目前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发现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明确计算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明确主次,恰当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对此有两个策解:一是为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刺激持续走低的经济。此次降息首要目标是刺激经济,利率自由化是其次要目标。未来一年央行极有可能连续降息。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悖论境地,过热风险和萧条可能并存,资金过剩和贷款困难并存,结构恶化和经济停滞并存,连续降息可能引发的结果是经济出现滞胀。央行货币政策应该改善传导机制,防范通货膨胀,坚持推动结构转型,并通过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转而用市场办法干预银行间拆借利率等,推动利率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发展观"语义理解的精确化是一种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语义不应理解为"各门科学发展之观",把它理解为"科学的(即正确的)发展之观"也不很准确,而应把它理解为"科学地发展之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不应是"观"的定语,而应是修饰"发展"的状语。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地发展之观",是关于科学地促进发展的观点或理论,其着眼点和重点在研究和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进而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定位: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和应用,从学科上看当属于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的诺斯悖论——基于公共利益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辉  任兆昌 《学理论》2009,(19):137-138
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改造中政策合法化的途径以及政府干预市场的技术,从公共利益的视角阐明现代政府规制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实际价值及遵循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意义的表述.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做新闻语言.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进步,新闻语言为适应社会交际需求,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面这种能够进行语言体系的扩张和语言功能的调整的能力,源自于新闻语言所具有的开放性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12.
伦理悖论是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的公共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上,众多政策制定者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来弥补、甚至避免伦理两难和漏洞。以一个经典的伦理学悖论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多数人暴政"这个高频发生的命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原因,通过现实事件探讨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暴政"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影响,提出了在公共政策中可以通过法律约束、社会监督和文化感化政策来对多数人的暴政进行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以期对现实的政策制定有所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13.
"国家悖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国家作用的矛盾性。这一悖论启示政府干预劳动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立足于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紧密结合本国劳动关系的特点;衡平政府各目标之间的价值关系。在转型期,中国政府应该注重: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弥补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提供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和公正的司法;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倡导集体谈判,促进职工民主管理;做国有企业的模范雇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尝试探索国民人格层次划分的新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层次进行实际划分。文章不同于以道德、心理或阶层划分国民人格层次,而主张以主体人类学的"人格结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理论为依据,划分国民人格的层次,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划分为四个层次——"杰出人格"、"完全人格"、"缺失人格"和"蒙昧人格",对各层次国民人格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做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同时提出了划分和提升国民人格层次的若干理念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标志着他从理论语言哲学向实践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游戏论之于跨文化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主体间交往的重要媒介,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它为不同生活形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架起了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它是文化共感性的深层依据,它为跨文化语言习得提供了生活世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甫一上任,他稳重的风格、生动的语言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通俗易懂、简洁生动;畅达有势、跌宕有致。认真学习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对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获得群众广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吴元祥 《学理论》2009,(10):83-84
商务谈判除了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谈判策略外,还要注意谈判语言的艺术性。本文从商务谈判的各个阶段所用语言的特色方面探讨了商务谈判语言的艺术性,归纳出了八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韦泽秦  王伟峰 《学理论》2013,(17):17-19
从这几年的中亚"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再到持续至今的叙利亚乱局使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中的政治乱象再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国家都陷入了所谓的"亨廷顿悖论"。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乱象出发分析"亨廷顿悖论",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主要路径有四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推进渐进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必须大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对德育造成深刻影响。当前,互联网从Web2.0发展到Web3.0时代,语义网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语义关联不仅是话语关联,也是意义关联,在深层次上是精神关联。网络时代是德育变革的时代坐标,德育应在建构语义关联中育德,其路径如下:化"主体间性"为"本体"共性,从而探求对话"本体";化"虚拟世界"为"现实世界",从而寻找"意义世界";化网络"媒体"为命运"媒介",从而建构"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