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人格甄别应由量表测试结论、社会调查报告和办案人员面谈得出的倾向性意见三个部分的考量因素组成。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应掌握谈话方法和询问技巧,妥善进行心理量表的评估和测试,并注重定期跟踪回访等问题。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甄别所存在的问题,应明确人格甄别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规范社会调查的程序并建立社会调查监督机制。对于性侵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测评和疏导所存在的问题,短期而言,可以在检察机关建立专门针对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的办案机制;长期而言,可以将性侵案件的被害人心理救助纳入国家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2.
刑罚由严峻走向宽缓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由于逮捕具有监禁的性质,监禁刑所具有的弊端在逮捕措施中也会充分体现出来,为了贯彻非监禁化的先进执法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要尽量减少逮捕措施的适用。应当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条件;积极探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方式的改革,尝试建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格调查制度,建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的听证制度,保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措施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3.
工读学校学生社会人格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工读生社会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以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大五人格量表(NEO-P1-R)问卷为测试工具,对338名工读生进行测评。可以看出,工读学生的家庭环境因子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001);亲密度与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宜人性显著正相关,矛盾性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工读学生亲密度对外倾性有预测性;矛盾性对外倾性和神经质有预测性;宜人性对控制性有预测性。因此,工读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是社会人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格社会调查是把人格作为调查对象,提取出有关于犯罪的人格特征,作为人格证据,为定罪量刑提供参考。人格证据具体体现为未成年人在其生活的社区或学习、工作、家庭环境中所公认的名声;未成年人特定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及性格倾向性;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前科等。人格证据是否能够科学地量化,对人格社会调查在未成年犯罪人研究中地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2000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累计查获的688名未成年违法人员,共作治安案件1106起,901名未成年刑事作案人员,共作刑事案件2454起。在查获的1589名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增多。 这次调查中,笔者对与成年人共同作案或是参与成年人团伙作案的未成年人同时列入了数据统计。从统计结果看,共同作案的未成年人绝对数为444名,其中违法成员214名,刑事作案成员230名;团伙作案的未成年人涉及117个团伙,成员绝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女孩中性格大多有柔弱、不善拒绝的特征,加之当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存在,使未成年女孩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屈从的弱势地位,极易受到性侵犯和性伤害。近些年,未成年女孩受到性侵害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侵害人很多是未成年女孩边的亲人、邻居甚至是老师。因此,未成年女孩应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培养良好的自我防范能力,敢于拒绝来自一切方面的不良诱惑,敢于向任何性侵害说“不”,让生命之花健康绽放。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女孩如何提高防范性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防范…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后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后,由于未成年罪犯心理具有可塑性,与原犯罪同伙之间具有难舍性,改恶从善具有反复性,将来释放后回归社会困难较大,很有必要从思想建设上、组织建设上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后的工作,加强对未成年犯罪者的教育,建立专门的帮教组织,落实有关政策,做好留校、就业、复学、升学的安排工作,使他们不再犯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行为与自我意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8000名未成年人,对其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者)组的自我意识各因子和总得分都低于城市常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子女未成年犯组的行为、合群、幸福因子及总得分低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躯体外貌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组的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因子及总分得分低于本地居民未成年子女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自我意识状况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水平,越轨行为问题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未成年抢劫和其他类型罪犯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征以及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FACESⅡ-CV问卷和FAD问卷,对320名未成年罪犯进行分组并进行施测。结果: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两组罪犯与普通人群均有差异结果分别是:t=-658,p〈0.01;t=-18.10,p〈0.01;t=-5.95,p〈0.001;t=-1978,p〈0.001。两组未成年罪犯在极端型、中间型和平衡型上差异不显着(X^2=2.845,p〉0.05)。两组罪犯在家庭功能各因子与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负相关。结论:改变未成年罪犯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是进行罪犯矫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5):F0003-F0003
为有效开展未成年检察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促使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2009年5月20日,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举行“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检校双方以雁塔区翠华北路社区为试点的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刘桂明副秘书长,西北政法大学王瀚副校长、冯卫国教授、汪世荣教授及20名法律志愿者代表,  相似文献   

11.
危险性与被害性:未成年犯罪人人身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人身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传统犯罪学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并不适合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特征描述。人身危险性只是未成年犯罪人外在的人身特征,对犯罪生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未成年犯罪人具有的被害性特征,关注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当允许未成年被告人提供能够证明自己具有良好品格的证据。一般情况下应排除未成年人不良品格证据.但也有例外: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成为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时,可以采纳;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能够证明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与犯罪有关的其他事实时,可以采纳;未成年被告人证明自己具有良好品格时.控方可以提出证明该未成年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未成年被告人作为污点证人时,其不良品格证据与未成年被告人口供的真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其保护法益为受照护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所谓"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的观点并不妥当。认定对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是否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需要进行实质判断。本罪属于身份犯,只要行为人具有照护职责身份,与受照护的未成年女性之间形成优越地位和被依附信赖的人身关系,并与其发生性关系,法律拟制为其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同时,刑法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明知或推定明知对方是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对于本罪加重构成的"情节恶劣",可比较强奸罪的定罪标准加以认定。另外,基于被照护者所从事职业与性侵犯罪行为的紧密关联性,提倡适用职业禁止的刑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禁止媒体披露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信息是少年司法体系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保护未成年犯罪人"最大利益"的根本措施。虽然该项"保密原则"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但是大多数国家仍旧依据"保密原则"来对未成年犯罪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保护,并且这也是保护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也有关于禁止媒体披露未成年犯罪人身份信息的规定,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规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犯罪人人权保护的关注及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却忽略了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关注,使未成年被害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权益受到挤压。在当下校园暴力案件高发,未成年人受害严重的情形下,对未成年犯罪人保护绝对主义的刑事政策应当及时纠偏与修正,以对未成年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双向保护为原则,在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同时,实现未成年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相似文献   

16.
对未成年犯罪人奉行"以教育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量刑上比同罪的成年犯罪嫌疑人要轻。美国行刑领域尝试了种种方案措施,不仅有未成年人监狱,而且有未成年犯罪人新收训练营地。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新收训练营地是消防军队基本训练模式的未成年矫正制裁措施,该营地通过诸多方案(让未成年犯罪人叁加戒毒治疗、保留工作或上学)降低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或促进社会鼓励的行为、缓减监狱拥挤程度和减少综合费用。虽然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新收训练营地存有一些争议,但它仍然是一种流行的替代性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兴化市检察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针对在校女生的性侵案件却逐年上升。自2011年以来,受理的强奸以及猥亵儿童等性侵案件中涉及未成年在校女生28人,其中仅2014年查处的一起猥亵儿童案中就涉及16名不满12周岁的在校女生。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2月9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法院第五次少年法庭工作会上透露,1999年至200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共判处未成年被告人393543名;其中判决有罪的393115名,判决无罪的428名。他说,中国各级法院少年法庭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注重依法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在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下降,而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恐惧感却急速上升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未成年犯罪加以研究.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年L地区56份一审刑事判决为样本,分析未成年犯罪人76人.在归纳整理罪名、类型、刑期、犯罪具体情况及犯罪人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犯罪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受着犯罪心理、意识的支配,而意识活动的过程是他们对客观世界、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在环境决定着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又影响着行为取向。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对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对其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人们的思想在改变,观念在更新,离婚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而随着家庭解体,环境导向不良势必会降低和破坏家庭正常教育的职能,给未成年子女造成心理上和人格上的危害,直接引起犯罪的低龄化。现实中,有不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是从这类家庭中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