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茗子  原子 《检察风云》2010,(24):22-23
38岁就走马上任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区委书记的王真霖,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处于人生巅峰时,他却掉情色陷阱:情妇称她患上心脏病,需要巨额资金“救命”!  相似文献   

2.
伍茗 《法人》2008,(7):94-94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这个概念似乎不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管理者,但管理者却实实在在地需要思考。一般来说,一个成功而优秀的管理者势必具备冷静思考、迅速决策的能力,正如彼得·德鲁克对高效管理者所定义的:他应该既能够周密地思考和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伟 《法治与社会》2010,(10):25-25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云南昆明市人大代表所公开的只是“工作电话”和“工作地址”,这个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工作电话的属性就是“公”,也就是为了公共事务、与工作内容相关的,这本来就应该属于各级各类政府、机关信息公开的一部分,人大代表通过电话,接听群众情况反映,了解群众各种需求,完全属于正常的工作范围,也是人大代表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所以根本不存在诸如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华飞所说的,电话一公开单位就会成为“信访局”,人大代表将“不堪烦恼”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革命志士、女中豪杰秋瑾生于1875年,算不上“80后”。她曾写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在另一首满江红里,她这样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相似文献   

5.
民主评议行风作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制度,在全国推广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个别地方的行风评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某单位在历年行风评议中群众反映一直较好,这一年的工作没发生什么问题,许多方面还较以前有明显的进步,可在年底评议中却坐上了“红板凳”,这是为什么?一了解才知道,是因为该单位换了领导,与有关方面的关系不如以前密切了。又如某单位仅仅出了一点一般性的问题,评议时就排到了末尾,而另一个问题较多的单位,因为肯花力气与有关方面联络“感情”…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感慨     
张前 《政府法制》2011,(6):54-54
牛说:这么多人喝我们的乳汁,却没有人叫我们一声“妈”。乌贼鱼说:唉,满肚子墨水.居然也成了贼!袋鼠说:唉,没钱,口袋再大也还是鼠!  相似文献   

7.
“铁面”审计长李金华曾经说过:“如果你去审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明明有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甚至经济犯罪问题,但却在你眼皮底下溜过去了,我觉得这就是对人民的一种犯罪……我最担心的是有事,却发现不了。”  相似文献   

8.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出国的机会相对较多。到过几个国家,对国外一些针对司机的“霸王条款”印象颇深。久之,竟然感觉这些“霸王条款”虽“霸”却很温馨! 芬兰虽说是自行车大国,但依然不乏出租车。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该国有一项针对出租车司机的“霸王条款”:“轮休”——国内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租车司机,每周开三天车。必须要休息一天。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企业来说,因为生产经营的需要,经常会安排员工加班。作为员工来说。一般都是服从单位安排的。江苏省昆山市一位打工仔却“胆大妄为”地拒绝了单位的加班安排,拒绝的代价也不小:他被开除了。员工是否必须无条件服从单位的加班安排?单位是否可以随意开除不愿意加班的员工?苏州市中级法院的判决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陕西榆林富了,老百姓却很穷:1月10日下午,在陕西省榆林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座谈会上,一名财政局副局长一上来就讲套话,还一问三不知。市长李金柱直斥:“我不需要你讲套话,要务实!一问三不知,老百姓白养活了你!”(新闻来源2008年1月12日《新华网》《陕西一财政副局说套话遭市长斥责:百姓白养了你》一文)看了这则市长怒斥说套话局长的新闻,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2.
“底薪”,是单位给予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是作为一个劳动者生活和工作最基本的保障。除少数案源充足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有“授薪律师”外,大多数所里只有“提成律师”,没有任何的底薪,完全靠自己寻找案源办理而获得收入。“无底薪”虽为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惯例和通识,但为各界所忧虑的现时律师行业出现的一些病灶却与“无底薪”的做法有着莫大的关联,对这样的“惯例”,需要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3,(12):64-64
十年前专家称板蓝根可预防SARS,如今江苏卫生厅又称:板蓝根可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虽然都换届了,板蓝根却依然是主治。方舟子惊呼:中医真是逆天了!网友也群起吐槽“万能的神药板蓝根”。你也来用“板蓝根体”造个句吧!  相似文献   

14.
两张报纸     
今日除夕,明天放假。廉政办公室主任老邵把《关于严禁在春节期间突击花钱和滥发奖金的通知》下发后,随手拿了两张报纸准备回家阅读。“爸,开门。”在市直单位任副处长的儿子回来了,左手提着一兜鱼,右手抱着三只鸡:“这是单位发的。”“爸,开门。”在金融部门工作的儿媳回来了,自行车后驼着两桶油,前边挂着几瓶“雀巢”:“单位发的。”“爸,开门。”在市邮局工作的女儿回来了,三轮车上装着猪牛羊肉,还有一个电饭锅:“单位发的。”“老邵,开门。”在棉纺厂工作的老伴回来了,司机从车上往下搬东西……老邵问老伴:“你们厂不是…  相似文献   

15.
【裁判摘要】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务关于职务侵占罪的规定,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在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利用自身的职权,或者利用自身因执行职务而获取的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这里的“主管”,是指行为人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调配、处置本单位财产的权力;所谓“管理”,是指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直接负有保管、处理、使用的职责,亦即对本单位财产具有一定的处分权:所谓“经手”,是指行为人虽然不负有主管或者管理本单位财物的职责.但因工作需要而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实际控制本单位财物。  相似文献   

16.
赵文明 《政府法制》2008,(23):64-64
一本本名为展示企业形象、推荐企业产晶的年鉴却成了一些行政执法单位“创收”的工具:知情人透露,编辑一本年鉴可获利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巨额的利润诱使许多行政执法单位纷纷效仿,年鉴、蓝页、指南……各种在行政执法单位“指导”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在调研中了解到了一些企业厂务公开有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四不”: 一是公开工作不正常 一些企业在主管部门动员部署后,不敢怠慢,参照典型单位的经验,建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等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但事后却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有的企业开始也能公开一点内容,赶赶浪头,应付应付检查,以后便销声匿迹;有的则是闲时公开,忙时“搁浅”,上级抓时公开,不抓时中断,表现出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是公开内容不实在 部分企业不是按照厂情和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内容及时向职工公开,而是严格掌握“分寸”,搞…  相似文献   

18.
背景:法律历程 在不远的过去,中国公民只有三个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集体企业。那时,一个单位几乎是一个“小社会”,只要你是它的职工,它不仅担当起了你的生老病死,还设立幼儿园、学校、食堂、商店……“管”着员工的孩子和家属,人们清贫却踏实着。  相似文献   

19.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20.
杨佳瑜 《政府法制》2013,(12):14-14
“她没有单位编制,没有财政补贴,没有同定办公场所,但她横跨官场和国企,只用一张床单,却揭开了重庆反腐序幕……”这个网上流传的“传记”,指向的是重庆官员“不雅视频”的女主角:赵红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