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关于酒的“段子”说:喝得老婆背靠背。但嗜酒如命的张宏伟却没有想到,自己因为喝酒不但喝坏了身体,喝跑了老婆,还把自己探视女儿的权力也喝没了。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3,(8):9-10
“我没觉得讲黄段子的人道德败坏,就是贫,愿意说,但说完也就完了。”说。也不属于性骚扰之列。有些人其实一位多年从事饭店工作的女士如是  相似文献   

3.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中国式过马路”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感慨:嚯!这是过马路还是过景阳冈啊?  相似文献   

4.
好酒     
接通知上级主管部门的刘书记要采A乡检查工作,王乡长决心全力抓住这一机遇,以赢得刘书记对自己的信任。刘书记是一个酒痴,这是上下都知道的,乘机让刘书记好好喝上一顿。可刘书记又是大会小会讲刹吃喝风的,况且A乡经济状况也不好,搞不好会弄巧成拙,被刘书记抓了铺张浪费的典型。王乡长思前想后左右为难。“横看成岭侧成峰”,王乡长突然眼睛一亮,麻利地买来两瓶茅台,启盖、灌装,顷刻间两瓶贵州茅台就变成了两瓶本地产的散酒。“滋、滋”刘书记两杯酒下肚,嘴抿了又抿,咂了又咂,连连点头:“好酒、好酒。想不到小地方能酿出这么…  相似文献   

5.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09,(18):5-5
”这个是单位给我送来的.”——因喝“业务酒”被拘15天的刘某,第一时间得到领导的安慰,该领导向其保证在被拘留的15日内工资照发。同时,还派人送来了生活用品和中华烟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6.
“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记录了!”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吴茂珠谈及“敏感”的统计数据造假问题,两度被同组委员打断,但她仍坚持讲完了。现场也有不少委员力挺她:“当然要讲,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水净润民心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3):19-21
“以前怎想到能喝上这么干净的水,虽说现在用水比以前在自家井打水方便,还省钱,但我和老伴还是比较节约,这么好的水可不能浪费啊!”家住灵璧县尹集镇胡王村的64岁老汉胡道友.自从去年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之后,就把家中的那口井给“封”上了,胡老汉的观念变化,正是当地村民饮水的一个缩影。自从2011年尹集镇陈渡口水厂建成以来,包括陈渡口、圩瞳两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生活自然更加“滋润”了。  相似文献   

8.
徐浩程 《政府法制》2014,(25):32-32
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在编段子了,在5月3日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当晚,打着黑领结、身着晚礼服的奥巴马一上台就说:“在这晚宴上,我通常要抖几个包袱。我承认,去年确实不好过。”接下来,奥巴马立刻变成超级段子手,调侃说:“由于我的支持率很糟糕,我的民主党伙伴不愿意我和他们一起竞选。尽管我并不认为这些是真的,但我的确注意到,前几天女儿萨莎在挑选职业规划目的发言人时,她选择了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相似文献   

9.
刘显刚 《研究生法学》2008,23(3):158-158
一个著名的段子说,这一年的事情都不太正常,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大吼道:“我们还是正常的!”段子只是段子,不过一种是非经过的调侃。很多年很多次的失望之后,热切的心情冷却,亦终于可以有一种不那么敏感而脆弱的洒脱,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许,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那么温情、纯粹和美好的。这样说来,那许多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圆滑钻营似乎都可加以同情地理解了。  相似文献   

10.
事件回放 2016年2月13日,福建李女士发微信朋友圈,讲述班级同学聚会上发生的一场“红包醉案”.原来,李女士的同学何先生在聚会时打算在班级群里发个500元的拼手气群红包活跃气氛,结果酒喝多了,误将500元发成5000元.在第一个红包发出后,何先生紧接着又追加了一个等额的红包.不仅如此,他还在另一个股票群里发了一个5000元的红包.事后,酒醒过来的何先生发现自己一晚发了1.5万元红包,且已被不明就里的同学一抢而光,纷纷感谢何先生的慷慨.后来,大家得知何先生是在酒后误发红包,便又纷纷退回.一时间,“抢红包”变成“退红包”,经过“爱心接力”,这1.5万元红包已基本退回给何先生.  相似文献   

11.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畸形的经济关系。消失了40多年的民间高利贷“死灰复燃”。曾被喻为“阎王债”、“驴打滚”的民间高利贷,能否躲过中国社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经济磁场而茁壮成长呢? 现今的“黄世仁”和“杨白劳”关系到底怎样?“杨白劳”是否“喝卤水”?“喜儿”是否“抵债入黄家”?请看——  相似文献   

12.
程序,即办事的过程与顺序。讲程序就是指按一定的过程、顺序把某一方面的事情办好,用必要的措施规范事情的办理过程。其实讲程序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关键问题是把讲程序随意扩大化就违背了讲程序的真实意图。君不见,讲程序机械化、庸俗化的倾向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为讲程序转发一个文件要折腾几个月,为讲程序一件小事被拖上一年半载,为讲程序丧失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会,为讲程序能把非常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叫“研究研究、延久延久、烟酒烟酒”,现在又在流行一种说法叫“程序程序…  相似文献   

13.
吴迪 《法人》2010,(12):91-91
我平时给企业提供消费者心理研究,特别是女性产品。最近给一国际品牌讲“中国女性浪漫观”,他们的产品是给女人喝的保健饮品,走大众市场,广告主题是“浪漫”。电视广告播出后,效果很不好,我看了就乐了:一个看上去30几岁的高级女白领,跟一个明显比她年轻很多的帅哥在床上缠绵,演员用的都是老外。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年底新商标法出台,允许个人注册商标后,靠转卖商标创富的“商标抢注人”悄然诞生。虽然2007年抬高了自然人申请商标的“门槛”,有关法规也规定,连续3年不使用的商标可以申请撤销,但是靠打法律“擦边球”的“商标抢注人”依然活跃,他们是怎样独辟蹊径抢注商标的?他们击中了法律的哪些软肋?被冠以“商丘商标抢注第一人”之称的张怀魁的经历,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朋友讲了个笑话。他见另一位牵着一条狗,个子很小,腿很短,是给孩子玩的那种小狗。人问狗的主人:“这是什么狗?”回答说:“是一种警犬。”一听人都不信。警犬都是又高又大,跑得快,样子也凶,像这么个小东西,它怎么当警犬呢?谁信啊!他小声回答说:“不是一般的警犬,是便衣的。”人一听都乐了,知道这是说笑话,说来出人意料,但也有情理可通之处,就觉得滑稽了。有一次,记得是看高凤山的快板表演。他一上台,在旁边取一碗水喝,还边喝边用牙嚼着。同台的演员问:“喝水你嚼什么?”他回答说:“北京的水硬。”听了非笑不可。现在人…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中围人通过食品进行化学扫盲——从大米罩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近年来,这一个又一个曾经陌牛的名字由丁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被变得街知巷闻,食品安全也成为社会公众最关注而又最担忧的问题,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李通 《政府法制》2012,(14):40-40
当前,一些干部被群众称作“弹簧干部”,还给他们画了一张形象的“画像”:他们遇到问题时“绕弯走”、“躲猫猫”,会像弹簧一样“缩”起来,而一旦矛盾问题被解决了,遇到彰显政绩、出头露脸的时候,他们又会像弹簧一样“伸”出来,站到大庭广众面前讲经验、传技能,俨然一副“万能先生”的派头。  相似文献   

18.
伍里川 《政府法制》2014,(35):16-16
和“鱼翅”讲讲政治,这个可以有。“听讲”的当然不是鱼翅本身,咱没吃过鱼翅也不至于傻到如此。官员滥吃鱼翅,由来已久,在饮食场、交际场,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一个“鱼翅江湖”,它才是“被讲”的对象。——当然也不妨这样理解:在“鱼翅”的问题上讲讲政治。鱼翅消费本关乎经济、社会文化,但在我们这里,由于公务接待的“沾染”,情境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欣宛 《江淮法治》2009,(6):38-39
去超市不坐公交更不打的,耐心等候免费大巴;家里太冷,就借张学生证回到母校图书馆,既有暖暖的空调,还能免费上网;喝咖啡也有好去处,工作日抽空逛完宜家,在餐厅休息片刻来一杯免费的咖啡……随着各项悲观经济数据的出炉,曾被“月光族”所不屑的“抠门族”生活方式开始受到白领的追捧。  相似文献   

20.
这曾经是2010年一个非常流行的段子:一男见一女后起色心,女子誓死不从。男人大喊:“我有权力!”此女不甘示弱,回道:“我有微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