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从中央对经济形势决断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1.买方市场形成,工业品生产过剩,国有工业企业收益不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八五”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高达12%,再加上1993年以来压缩需求的“软着陆”政策取得实效,由此逐渐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的压力下,199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到9.7%;大多数国有工业企业开工率不足60%;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高达37.7%,净亏损310亿元,是建国以来从未有的。互997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走全面开放的新路子,彻底摒弃传统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利用国外资本进行嫁接改造.利用外资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优化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格局;重点推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与跨国公司全面对接;拓展合资合作领域,构建开放型经济构架;加强外商投资的地区导向工作;全面提升和改善东北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3.
脱困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简略说法。如何理解脱困?一些人把国有企业脱困理解为扭亏为盈。不少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事实,也是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据统计,截止1998年10月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49%,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为55%,小型企业的亏损面为47%。在国有企业总计800亿元的亏损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占600多亿元,即3/4强,我省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还要更严重些。从亏损的状况看,国有企业的确相当困难,从…  相似文献   

4.
一、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回顾辽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辽宁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下降,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到1997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已经连续三年净亏损,当时的9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491户亏损,亏损面高达53%,一大批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由于辽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步履艰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当时被称为“东北现象”。就在辽宁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1997年7月,时任国务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市形成了“三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在各种经济成分中,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国有工业经济为主;在国有工业经济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所有制结构虽然作了一些调整,但公有制比重过大的格局尚无实质性改变。1996年,全市工业总资产221.26亿元,其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拥有资产占9609%,非公有制经济掌握的资产仅占3.91%。全市工业总产值142.2亿元,国有工业占41.3%,集体工业占35%,其它经济成分占23.7%。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4%,但职工人数、工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6.
赤峰,这个在全区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农牧业大市,近几年来推出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到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已度过了改革的阵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强市兴赤峰大见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2亿元,同比增长17.37%,比上年提高10.24个百分点;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9.34%。产品产销率达98.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88.…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教育的发展关系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途。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经济增长。据有关资料,目前国有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经过比较全面技术改造的只占ZO%左右;找国工业技术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的相比,大约要落后15至ZO年。所以,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努力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始终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以此改造传统产…  相似文献   

8.
王国学 《奋斗》2001,(12):19-20
几年来,针对我市国有中小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们通过采取政策引导,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实施专项推进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我市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按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与1997年相比,到200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由119.7亿元增加到163.15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由180户减少到99户,减幅为45%;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全市工业资产比重.由53.3%下降到37.8名;利税总额由5313万元增加到30452万元;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达到81%。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县区工业总量较小,运行质量较低的状况,近年来,我们坚持“三为主”方针,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2001年我们邵阳市大祥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11.1%,工业总量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4.2%,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湟中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03个,200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达3.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从业人员7727人,其中中共党员483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给湟中县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对此,湟中县委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发展工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我们伊通满族自治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发展伊通,振兴伊通,最重要的是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十五”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从29%提高到38%。今年,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要增长22%,利润要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根据中央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重新确定了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即到2000年三季度末,使100户国有大中型重点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同时要消化新亏企业,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降到20以下。二是到2000年三季度末,80%的国有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实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到2000年末,国有工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四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任务,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全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安排上,突出发展这个主题,以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大致经历了四种情况的历史变化。一、国有工业企业党组织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发挥绝对领导作用。其显著特点是:企业党政合一,企业一切工作置于党组织的直接、绝对领导之下,党委书记是工厂总管家。这种集企业党、政、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以党代政的状况,是“大跃进”时期和“文革”后期极“左”思潮泛滥的结果。由于片面强调政治挂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这两个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的管理活动严重混乱,国有工业企业既难以正常地履行作为经济组织的职能,又缺乏作为经济细胞应有的活力,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列有五项要求,第一项是“科技含量高”。我省的工业构成,主要是原材料工业和重工业,而加工业和装备工业比较薄弱,因而走科技兴企之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老企业,使它们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水平,在我省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方面,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的大胆探索令人瞩目——宏福是一家资源采掘加工类大型支农企业,他们依靠高新技术的“龙头”带动作用扎实开拓,在2001年全面转入生产之后,奋力实施“提升质量水平,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降低增量投入”的“三升两降”工程,切实推进“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有工业企业领导制度建设,刘少奇从30年代至60年代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理论高度揭示了国有工业企业内部的基本矛盾,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同时从实际出发慎重对待各地确立的不同国有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突破长期以来只是单纯调整企业内部党政工相互关系的狭隘视角。在党的八大上他提出从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入手,实现国有工业企业领导制度改革的新突破,党组织不应“包办代替行政系统日常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不仅继承了刘少奇当年探索的积极成果,而且使之在全新的历史高度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幅度的下降,私有经济及其他经济迅速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改变呢?我以为不然。因为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原本就绝对大。就工业来说,国有工业经济比重1979年据有关部门统计为78.5%,1993年至今下降到44%左右,这只是按纯国有工业企业计算的。如果将非纯国有工业企业中的国有部分计算在内,国有工业的比重更高。现今国有工业加集体工业即公有制工业的生产份额仍高达80%以上。由此可知,公有制、国有经济仍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居优势,其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能不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投以热切的关注。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全国看辽宁”的点将令,更让辽宁人提升起以赢为上的元气。 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则是国有经济的旗舰。这只旗舰的沉浮与进退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事关政治大局。不消说辽宁作为工业大省曾以万千气象为共和国工业奠定丰碑,更不消说,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难脱胎为拉动市场经济硬弓的骄子。至1997年底,雄风不再的辽宁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严重下移,国有大中型企业频频告亏。 有三年的目标界定,辽宁拉开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序幕:到2000年底,全省4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现利润11.9亿元以上,亏损面在30%以下;列入国家脱困考核口径的500户亏损企业要有70%左右实现脱困;百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年的期限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告知,上述目标如期实现。这一仗,辽宁赢了!这是举全省之力的合力攻坚效应。一个棋子“啪”地摔下去,它是实现中国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全局中的一个精彩亮点。峰回路转的实践证明,国企完全可以搞好,国企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到1996年底,全省共有926户,占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总数的6%;拥有资产4136亿元,占全国9.38%;现有职工247万人,占全国8.1%。因此,辽宁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意义重大。年初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井通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实施方案。今年是方案实施第一年,能否顺利实现改革与脱困目标,关键在于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务求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发生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形成了多元化市场结构。企业必须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发展,否则就要被市场所淘汰。然而,到1998年10月底的统计情况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亏损为49%,大中型企业亏...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对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作了一次调研,深感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离不开工业企业的发展。一、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基本情况近两年来,在原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我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加大对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造力度,工业企业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县已共有2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发展呈现了蒸蒸日上的强劲态势。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县继续对一些负债经营,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在“破”和“立”的同时,继续实施以民营为主体的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