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科技发展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贡献战后日本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日本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多方面的贡献。第一、战后日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主要西方国家中是最为突出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使技术进步获得了更大的财力支持,从而形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析--以科技体制滞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虽然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全球的科技实力排名也仅次于美国,但日本的整体科技实力却比美国差了一大截,这是它缺乏发展后劲、迟迟难以走出衰退阴影的重要原因.日本在尖端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积累显然缺乏厚度,出现这一局面与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以及领导体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战之后,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引进吸收"到"技术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演进过程。从1996年开始,日本已经通过连续实施四期科技基本计划的方式来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经验,对于一衣带水有着相似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极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日本与欧盟不断开展并深化科技合作,试图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强化全球科技治理的“日本、欧洲色彩”,并加强“战略自主”以平衡中美科技博弈带来的风险。日欧科技合作的深化程度受到日欧自身发展、双方内在矛盾以及美国压制等因素限制。未来中国应加强研究和部署,既防止日欧与中国科技“脱钩”,又主动突破西方“技术联盟”壁垒,努力与日欧建立并实施“科技伙伴计划”,共同推动全球科技治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二战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利用不到30年的时间从百废待兴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从日本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总结其正规教育、企业管理和政府干预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发现日本通过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改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了其人力资源质量,保障了其经济发展的潜质。本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对日本19602015年的经济增长、教育和健康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教育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教育可能对人力资源积累造成的"侵蚀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研究日本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借鉴日本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陶涛  石可寓 《东北亚论坛》2023,(1):114-126+128
有研究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对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却并非日美半导体摩擦,而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不只是贸易摩擦,还体现了日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美国通过贸易手段打击日本半导体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实施一系列科技产业措施提高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优势、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结构变化,并对日本参与全球创新活动设置壁垒,从而压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潜力,导致了后者退出世界一流行列。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脂质体对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试验肖红波孙志良章怀云刘湘新盛忠梅(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作者用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有用量小、安全范围大、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对591只病羊进行治疗,42d后复查,有523只转为...  相似文献   

8.
日本既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技强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匮乏,长期以来日本走的是一条面向全球发展经济的道路。加上日本地理上邻近东南亚,相互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战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对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拓。早在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在首届日本—东盟首脑会议结束后,就提出了要与东盟发展“对等的伙伴关系”和“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以此为契机,日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与东盟进行合作并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开发援助(ODA)①,并且随着其产业技…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国家IT产业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都一直陷于经济危机之中。在美国的信息科技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龙头的启迪下,日本也提出要进行一场“信息技术革命”(IT革命),希望以此超越“迷茫的10年”,为“再生的10年”提供新的增长战略,以优先实施信息科技创新的政策重振日本经济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日本1995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指出,"为了21世纪的发展,重要的问题是进一步积蓄可说是我国最大资源的国民的才智,并加以正确的运用。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国民的理性创造力,产生新的价值,实现能给国民带来真正富裕生活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日本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是日本科学技术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所必然导致的结论。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了在21世纪继续保持、巩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地位和追赶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求建立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体制,有效地利用科技创新开辟新兴支柱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其经济增长,摆脱经济长期低迷的困境。我们有必要对日本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认真研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即不断扩大科技研究经费总投入是科技迅速发展的基本保证,科技创造、创新是支撑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一大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造、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珊 《现代国际关系》2022,(6):20-26+61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基于战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围绕对俄制裁积极推进对美欧、东亚、乌克兰周边国家穿梭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战略。日本把俄乌冲突看成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契机,力图撬动和颠覆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以美欧日为核心,以军事、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日本在应对俄乌冲突上有过短暂的政策调整,从最初的犹豫迟疑,到积极对俄制裁施压,旨在扭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削弱俄罗斯的实力。日本还借机宣扬“中国威胁论”,强化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挑动地区对抗,试图获取新的冷战红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1960~2009年日本对外贸易条件的发展过程,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同时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大致轨迹分析了对外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纺织、化学、金属等6类主要产品部门的贸易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贸易条件方程式进行分解,将对外贸易条件波动分为绝对贸易条件效应和相对贸易条件效应,并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日本对外贸易条件波动的原因。结合日本对外贸易条件变动的历程和我国的现实,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升级,建立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和稳定大宗商品供给和价格波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扩张的国家战略,但伴随形势变化,日本不同当政者的治国方略则不相同。围绕是维护宪法、优先发展经济、重视国际协调,还是修改宪法、增强军事力量、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等,存在两种不同国家战略倾向。其背后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战后,日本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经济、科技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外交则受制于美国而缺乏自主性。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借助美国,努力成为亚洲领导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非所谓摆脱美国的"正常国家"。21世纪以来,安倍晋三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对内推动修宪,使日本成为"能战国家";对外构筑"自由开放的印太",制衡中国。菅义伟内阁继承了安倍的国家战略。岸田文雄执政后在延续同一国家战略的同时,会展现何种特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7年以来,在中美经贸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对经济安全领域的关注逐渐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顺应国际秩序的调整态势,力争维持并增强日本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目前,日本经济已经深植东亚并同中国深度融合,如长期以安全逻辑扭曲经济政策,可能使日本经济复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地区安全秩序更趋复杂。面对美国对外政策的长期保守化给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压力,中日两国应以实现经济领域的共同安全为目标,共同维护地区及国际秩序平稳过渡,以多边方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构筑新世纪外交战略的内外背景 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和国家兴衰的历史表明,是否拥有顺应时代潮流、务实得体的外交战略是决定现代国家国运吉凶和国际地位浮沉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为本国发展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需要,均重视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研究,并据此制定和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日本是在这方面较突出的国家之一。 冷战结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科技、军事力量迅猛发展等因素推动下,国际形势正经历深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理论不发达国家经济学说新动向1g: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边缘国家的发展道路间题(198工年第1期(1983年第3期东南亚地区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关系亚洲的金融和国际化(下)东盟:多声部合唱东盟对世界能源问题的展望从全球角度看东盟的能源东南亚经济成长与贫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实例通过贸易和投资实现地区性安全亚洲美元:是事实,还是虚构?L980年亚洲美元市场的扩展日本和东南亚东南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偏重城市发展的结果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科技革命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日本垄断组织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扩张.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最近20年日本经济增长战略屡屡失效,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状态,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严重受损。为了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苏,日本制定了未来10年经济新增长战略。从绿色创新、生命创新、亚洲、旅游、科技与IT、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财政部门等七大战略领域入手,构建出未来10年日本经济增长的路线图,并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实施时间表、严格的评估标准及政策实施保障体系。这是日本重振经济、巩固其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战略举措,中国对此应进行及时评估与借鉴,制定出相应对策,以便在未来的区域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掌控高科技优势的美日等西方大国认为自身既得利益遭遇挑战,美国和日本以安全同盟为基础,加强双方科技合作,试图发展成为技术联盟,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具体路径包括,构建双多边技术合作机制、拉拢经济上高度依赖美日的国家纳入其技术遏制体系、加强国内技术创新、强化两国科技政策协同等。未来,美日将坚持把科技议题政治化与安全化,采取更严苛的技术封锁手段阻挠中国在全球技术产业链地位提升,这势必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面对美日力推技术联盟的行为,中国也应认识到美日对技术合作目标和行动的差异,扩大与美日以科技为驱动的共同利益,削弱美日组建技术联盟的意向,推动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避免陷入技术封锁的被动局面。另外,中国应通过多重途径向美日涉华科技政策施加影响,同时致力于促进国内高尖端技术自主研发,以应对美日科技联盟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阿米尔·马哈茂德1923年2月21日生于西爪哇的芝马圩。他是一个穆斯林。他曾在科技学校学习,学习地形学,参加日本人组织的卫国军。后来在陆军参谋部和司令部学校学习C课程。 1943年日本占领时期,阿米尔·马哈茂德任万隆营第三小队的副队长。1945年在伦邦任人民治安军的指挥官。1946年在伦邦任第十团第一连连长,在伦邦任第十团北万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